共融週-同建關愛校園

各位同學:

       學生支援小組將會在17/4-20/4舉辦共融週的活動,目的在於推動學校的共融文化,透過不同的共融主題,提升同學對共融概念的認識,學習與不同人士相處的技巧,最終讓每個人一同建設一個尊重、包容、互助、關愛的共融學校。

       共融週的活動包括早會宣傳、午間影片分享、展板宣傳、愛心速遞、文章分享、講座及手語工作坊等。主題包括八大特殊教育類別: 特殊學習困難、自閉症、肢體傷殘、視力障礙、智力障礙、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症、言語障礙及聽力障礙。

       在這裹,我們將會分享有特殊教育需要人士的心聲及有關的資訊,希望大家踴躍留言!

       不管你看到、聽到或親身與他們相處過,你都可以寫下你的感受或心聲!也許,因為你的理解和包容,可以觸動他們–勇敢地往前走。

       最佳留言將會有神秘獎品哦!

 

一次六四集會

時間帶走了炎熱的夏日,留下了一絲絲金黃色的光芒,一朵朵晈潔的白雲,一陣陣温暖的清風。

步出巴士站,眼前的維多利公園仍舊不變,卻少了平日的喧嘩與歡笑聲。今天沒有維園阿伯高談政事,没有足球健兒在球場上切磋球技,更没有小孩在玩耍嬉戲;取而代之的,是一股令人抖振的肅靜。

這時,幾個身穿黑色短袖衫的工作人員合力把「毋忘六四」四個大字掛上臨時搭建的演講台上,維園內身穿黑衫黑褲的市民也漸漸增加。雖然場內的人很多,但大眾卻沒有發出任何聲音,四周寂靜得連樹梢上的雀鳥叫聲也可聽到。  

人潮一浪接一浪地湧入維園,可是,盪漾在會場內的那一片沉重而嚴肅的氣氛依然不變,沒有一點年宵或工展會時的熱鬧。

我擠進了會場,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左右穿插。正當我找到了一個可以停留的位置時,會場四周的廣播器傳出了一首悼念六四的民歌曲──自由花。隨着悲傷的音樂響起, 當年北京學生和市民曾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追求民主中國的片段瞬間也浮現在眼前,不少市民都流下淚水來。憂傷,就如空氣般,迅速地包圍着整個維園。大榕樹也默默流淚了,連無情的大海也靜靜地哀哭起來,一切一切,都在為六四事件的死難者默哀。

 源源不絕的人繼續進入維園,周圍都坐滿了人,就連花槽、垃圾桶旁也不留一點空位。

香港是資本主義社會,人們每天不斷地追逐着物質以及所謂的時代步伐。人們每天都盯着冷冰冰的數字,對着冷冰冰的辦公室,生怕自己的步伐會因落後而被社會淘汰。然而,這個晚上,卻有數十萬人放下了自己的工作,來到維園,為的是甚麼?可能是民主的激情,也可能是那沉殿在內心深處的歷史記憶,也可能是麻木的軀體內仍有永恒的炙痛。

銀盤似 的皎月高掛在星空中,雲霧好像替月兒蓋上了一層朦朦朧朧的薄面紗。快到八點了,六四毋忘集會即將開始。工作人員趕快向大眾派發紙杯,紙杯內裝有一支白色的爉燭。接著,一點火光從演講台向四方八面傳開去。漸漸的,點點燭光燃亮了整個維園。

我望着那深沉的夜空,星宿在靜聽我們禱告,在與它們一起悼念六四受難者。

一輯相片

 

        看著一片漆黑色的天空,我在靜思。竟發現時間就像沙漏,一滴一點地漏走。

        不久前我在整理房間的時候,找到了一本灰色的相簿。相簿內全部充滿了我的童年回憶,尤其那一輯相片。那一輯相片記錄了我出世至到中學時代的生活。

     一看到這一輯相片,令我想起很多童年往事。從出世學站到懂走路,我一一都不記得。再看著幼稚園的相片,看著這些陌生的面孔卻感覺十分熟悉,憶起很多與家人朋友的生活趣事。記得以前在校巴坐我鄰座的同學,不論春夏秋冬,他總是會流鼻血,常流血不止。在學校,他喜歡到處走、到處作弄同學,他總是被老師責備。還有,還有他在班中年紀比較小,還會在上堂時瀨尿,弄濕褲子。這些的一點一滴還清晰在我的腦袋裡。

        再看到小學的相片,我小學畢業已很多年了。很多曾經很熟悉的朋友,也許早就已經忘記或失散了。雖然中學後,我們多已各散東西了,但那時候,我們一起上學上課,一起捱過老師的責罵,這些事情這些笑臉我都一一記得。還有曾經在學校玩過的操場、學校的每一個角落,一一的都盡在我腦海中浮現。以前一起瘋癲、充滿童真的日子,都一去不返了,那些美好的時光就讓它留在相簿中永遠停留。

        最後是中學時代的相片,熟悉但久違了的朋友啊!這些全部都是跟我捱過辛苦過的人,我們在學校裹一起笑一起哭,經歷了數不盡的時光。我們考試成績不好一起傷心過,我們一起努力讀書為了上大學。我們一起旅行,一起笑過,一起經歷很多很多,令我們彼此更了解對方。

       時間流逝得很快,過去的美好的都成了一片片深刻的回憶,這一本舊舊的相簿就是永恒的留不走的回憶。

  南中國海的一隅,這裡,是繁花正茂,綠草茵茵,是孤苦無依,顛沛流離,人情世界於此,只有理於上,而物沉於下,從接通外界的一點下來,先是被一種宏大而攝,然後遂知這裡的大,不是客觀世界的大,而是意識的大,如汪洋,如大漠,物件因事而依有情,於此門進,眼見女神像佇立於大學之門戶,能思的是自由之無價,思想的自由,於此激蕩,然後匯聚,突然又退藏入密,有如風聲擊竹,餘韻消散不見。

 這裡,有的是治學先賢的努力,有的是基督為人的精神,從山腳處從容而進,看見的是崇基學院的對聯「崇高唯博愛本天地立心無間東西溝通學術,基礎在育才當海山勝境有懷胞與陶鑄人羣」,踏著哲徑,深思此義理之何在,然後抬頭仰望,是無邊的天際,此刻,哲徑像是一條通道,通往的,是所羅門的智慧,那深邃的國度。向前箭步而行,是未圓湖,是獅子亭,於此,繁花盛放,圓湖倒影,春夏秋冬之間,彈指須彌一剎,文人墨客在此放弦高歌,在此思辯虛空,然後花又自落去,此地遂又過一甲子。

  再緩步而上,經池旁路、華蓮、明華堂,再望回進來之處,遠望,是鞍山朦朧於雲中,身處此山而望他山,身處此地而思香城,大學之與城市,確是需互相遠離,然後身心俱得放下,埋首於山林之中,天地遂與之為一,此才得以明心,隱隱與古人求學之路相類近。再隨山路而行,繞過工程大樓,重返教堂,借道之上小橋流水,行行重行行,一步一步的,便到達大學本部範圍,此處花間與大樓相接近,然後又有一空中花園,花草與學人,相伴而又相似,即一如龔自珍所言:「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一代又一代的作育英才,使學子如淋春風。

  走過醫學樓,刻然看見那校徵中的南方之鳥與圖書館門前的烽火台相呼應,史說:「鳳凰來朝,天下明德」,一代又一代的學子,在此苦思、苦學,錯敗使我們學習,然後重燃那對大學問的追求,如南方之鳥,鳳凰之心,日夕求問,終身不悔,此可謂之「大學生」。

 最後,踏上了新亞書院的天人合一亭,遙想錢穆於國難時寫下國史大綱一書;牟宗三、徐復觀於此重建新儒家文化,種種悲苦別離、因緣和合,如今俱化作春風,滋長一代又一代的學人。

  這裡,是我的大學,香港中文大學。

(註:可一覽此片段=> 博群花節。)

 

日本文化淺談(II)

 

上回說到一些關於日本民族的特質和傳統,今天想說的是日本的社會。

  我們從小對日本的理解便是高科技之國,由雪櫃至空調,一家大大小小的電子儀器終離不開日本製造,彷彿日本是一個超越我們科技水平超遠的國家,我們從動畫片中了解日本,知道那裡有叮噹、有高達,總總的設計總是天馬行空,然後隨著年代推移,又聽到了什麼子彈火車、人工智能,這種種理解,不像是描寫一個來自未來的國家嗎?這是日本,但又不是日本的全部,其實以往也有「日本風情畫」這類型的節目,介紹了日本的社會結構和傳統,種種不同的風貌連結起來,才有一個趣味盎然的日本。

  這個似是來自未來的國家,其實也面對著很多先進國家所遇到的問題,例如戰後,人均壽命不斷延長,然而出生率卻不斷下降,於是每一個年輕人所需要負擔的年老人口便相應增加,與此同時,由於城市的發展,農村的年輕人搬到城市居住,很多大家庭(例如祖孫三代居住的家庭)變為為數極多的小家庭(只有父母及子女或只有夫婦二人),這種種情況,於十數年前的日本便已顯現,而香港、南韓等地卻是早些年前再發現人口老化問題愈加嚴重,於筆者看來,日本的高度現代化,為日本帶來好處的同時,亦為日本優先帶來了先進國家必然而對的問題。

  很多流行的詞語,如「敗犬」、「草食男」、「阿宅」也經傳媒流通東亞各地,而這些詞語的背後,實為日本的社會不斷改變,所帶來的問題。隨著女性的社會地位不斷提高,他們已不同他們的上一代,以門當戶對的方式嫁娶(很多人以為日本不會有這個情況,其實十數年前,日本的婚嫁均掌握在父母手中,婚姻可謂由家庭主導,日本在此,可說傳統得過份),於是對另一半的要求亦隨日提升。

  然而日本的經濟狀況是,即使失業率低,然而工人的工資水平一直維持低水平,於是一般工作人口,特別是男性需要長時間工作而賺取收入,很多新婚夫婦由於相處時間極少,於是離婚的情況亦時有發生,電影「成田離婚」便是講述日本新生代離婚的故事。而媒體又將此類婚姻=不幸福的論調不斷誇大,此則解釋了日本女性遲婚,或遲遲不願意交往之原因。

 同時,日本的年輕男性,當然普遍也在傳統日本社會下生活(即讀好書、入好大學、有好工作),但只有為數極少的人口能夠如此平步青雲,為數極多的另一部份,則在中低階層不斷奮鬥,不停工作卻換不到向上流動的機會,於是,新生代也多有以奇怪生活、創作,對抗傳統日本社會的期待。

  在筆者看來,日本所顯示的社會問題,大多將會是數十年後亞洲先進國家所面對的,原因是日本的傳統一直被堅持,於是成為了儒家的理想世界(儒家教育強調的種種德行,不在中國發展,卻在日本社會中發展及普及)然而這種普及,在面對現實的經濟社會,卻會導致某些問題的出現,進一步理解日本社會,或對預防某些社會問題,能夠帶來一點啟發。

解剖

  今天明明不是清明,但窗外那令人斷魂的雨卻在稀稀疏疏的下著,一個人在家也是閒得無聊,便引出了許多可以算是愁思的東西。
 
想要改變卻永遠停留在【想】的階段,又或者只行動了幾天之後就完全把計劃拋到九霄雲外,然後又故態復萌,這樣的我真是好差勁呢……像我這樣的人,到最後也只會一事無成吧……心裡有一種藉口,我只是還沒找到值得讓我提起勁來去做的事啊!但是如果永遠都找不到又該怎麼辦?
 
有人說一個人如果前世是自殺而死的,那麼來生他還是會自殺,很多事情都在不停的重複,除非他自己想要停下來,不然之後永遠循環下去,就像一個圈一樣。我在不停的否定自己,偶爾肯定,卻很快被自己否決,那種感覺就像親手把自己扼殺,然後另一個自己在旁邊冷眼旁觀,冷笑之後,淡然的離開,然後被另一個自己殺死,如此重複,如此涼薄。
 
實在沒什麼熱情,卻又怕輸,輸了之後會很生氣,而且完全寫在臉上,所以總是用一切的藉口來逃開那些自己認為並不重要的比賽,反正沒有賭,就不會有輸,當然,我還是輸了,輸給了我自己,卻欺騙自己那些人真的好無聊啊,有什麼好比的?還不如窩在看台上冷眼旁觀,看著那些人在紅塵中浮沉,不為任何東西所動,天真的以為自己是有多麼超脫,卻連自己也不敢面對。
 
有點困擾,卻完全待在原地,既不自救,也不呼救,因為覺得就算這樣子也沒什麼所謂,認定了自己是一個平凡人,當然這也是事實,我不是那擁有宏圖大志的大鵬,只是一隻自以為滿足的小鳥,卻掩飾不了對大鵬的嫉妒。
 
在某一天忽然認識到自己可以為了一件很小的事情,動用很多腦細胞去算計另一個人,不知道為什麼有點高興,而且享受,陰謀也許跟權力是一樣的,都像毒品,令人上癮,那種毒素在你的身體裡蔓延,明知道不對,卻不想去阻止。我為那個人謀劃好了很多,並期待著事情的出現,就連告訴她的時候,會不會被別人看到短信都想到了,特意打電話卻保看到短信的人是她。不過最後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卻讓我稍微有點失望,我希望我的計謀會成功,但前提是事情一定要發生,不過這就不在我的控制之內了。
 
我寫過很多故事,但不可控制的,我總是把故事往陰謀論的路上帶,也許陰謀的成功或者失敗並不是我所在乎的,我只是想能有一些東西可以讓我思考,在思考的同時也不斷的反駁自己,就這樣,我又陷入了那個不斷扼殺自己的圈裡面。
 
一個接一個,不斷被自己殺死,絲毫不憐惜和反抗,因為我有一種感覺,只有用自己去祭奠自己,才可以成長得更快吧!從稚嫩、膚淺中脫胎換骨。
 
也許這樣想的我才是最幼稚的吧!一個一個的圈,把我鎖定成了這樣子,縱然我痛恨,卻沒有那個勇氣去推翻自己,日復一日,從矛盾、混亂走向了麻木,自欺欺人,卻不能完全的掩飾自己,很容易被看穿,也不屑去看透別人,反正他們跟我沒有關係,他們無論如何都與我無關,就這麼袖手旁觀。或者我就算看見別人站在懸崖,我也不會勸阻,但可笑的是那個站在懸崖邊上的人,可能是我自己。
 
你可能會說應該不會吧!怎麼可能這麼冷血? 相反的,我並不認為冷血是一種錯誤,誰生來就感情氾濫啊?也許那是一種保護自己的方式,但我並不冷漠,因為過於冷漠的人,要么就是天才,要么就是權勢滔天的人,反正周圍的人不敢拿他們怎麼樣。
 
只可惜我並不屬於以上的那兩種,我只是那隻只看得到樹梢的小鳥,如果我不和其他的“鳥”打好關係,只會有一種下場——被狠狠的、踩下去!
 
亂,很亂。很多東西我不是不明白,只是做不到,因為我不努力、懶,而且是那種不喜歡強迫自己的人,走自己認為對的道路,聽起來好像蠻有性格的樣子是嗎?但這充其量也不管是一種任性和懦弱而已。
 
“你想要我拿你怎麼辦?!”以前我媽在盛怒之下曾經問過我這個問題,但我現在都回答不了,而我的藉口是——不是任何問題都有答案的,尤其是像我這種人,不要問我,我什麼都不知道,我看不見,聽不見,也不想了解,這個我知道很殘酷,卻無法理解的世界。
 
果然我還只是個乳臭未乾的小孩啊!自以為是的不想去理解,捂起耳朵就當聽不見,下意識的去逃避,接受那個只懂得逃避,而不敢面對自己,所以就扼殺自己的差勁的人。
 
現在的我應該是陷入了一個叫“自暴自棄”的漩渦吧,總覺得沒有人能完全理解自己,當然,這是在我這種年紀很常見的事,於是我就抱著自己,跳下了這個會把自己撕碎的漩渦。
 
靈魂在尖叫!我在叫“我”,逃!逃!逃!逃出那些禁錮你的圈,那些牢籠,我痛苦的抱著頭,蹲在地上,儼如一個找不到回家的路的孩子。
 
那種聲音越來越強烈,如同附骨之疽,我用力的把它甩開,因為——我做不到。這四個字就像古代死囚身上所黥的黑字一樣,無時無刻都在刺痛著我。
 
我想狂妄,卻沒有那個本錢,因為我只是那種小小小小鳥,怎麼樣也飛不高的鳥,因為我掉到了一個“自暴自棄”的漩渦……
 
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

中文文集徵文及攝影比賽

各位同學:

又是大家發揮創作力的時候啦!中文學會新一期的徵文攝影比賽又來啦,請大家踴躍參與,得獎作品將刊登於本年度中文文集。詳情如下:

主題:「奇蹟

文體:散文(不少於600字)、詩(不限字數)、小說(不多於2000字)

獎項:中一至中三級徵文比賽設冠、亞、季3名 優異獎共5名

中四至中五級徵文比賽設冠、亞、季3名 (中一至中五級設優異獎共5名)

攝影比賽設冠、亞、季三名及優異獎3名

截止日期5月7日

題目自擬,投稿可直接在「博之以文」中進行,或把稿件電郵給5C班葉思同學。

獎金獎品豐富請大家快樂投稿

一次校園火警演習的所見所聞

冷氣機噴出了一陣陣清爽而温和的涼風,老師的話如悅耳而舒適的安眠曲,傳遍了課室的每一個角落。懶洋洋的氣氛早已籠罩着整個課室,同學們不是打着呵欠聽書,就是趴在桌子上昏昏入睡。

突然,一陣又刺耳又急促的火警聲如閃電般在我耳邊閃過,劃破了整個寧靜的課室。我被這突如其來的鈴聲嚇得失了神,驚魂未定之際,同學們已經迫不及待地沖出課室門口。這時,我才意識到一年一度的火警演習要開始了。

步出課室,我才發現剛才還空蕩蕩的走廊己擠滿了學生,水洩不通的。大家走一步,便停一步,真是寸步難行!

「走火警」不應是緊迫的、匆忙的嗎?但前方的同學卻擺出了一副不在乎、不著緊,也不關心的樣子,彷彿事不關己。他們臉帶笑容,没有絲毫慌張,步伐緩慢得如在公園裏散步似的,和那急促的鈴聲顯得格格不入。有的學生更加是興奮得手舞足蹈,喜形於色。那又難怪的,誰叫這次火警演習為他們擺脫了那些沉悶的課堂呢!

在樓梯的轉角處,我看見了不少低年級的同學健步如飛地湧出班房。他們有的顯得忐忑不安,有的更加驚慌得緊握着拳頭,在人群中左穿石插,彷彿大火真的要來臨了。

一陣陣凌亂的腳步過後,學生們陸陸續續到達了操場,並排列出一條條秩序井然的隊伍。漸漸的,空曠的操場便擠滿了學生,那聊天聲、喧嘩聲,亦慢慢地充滿了整個操場。

太陽像一個熱辣辣的紅火球高掛在半空中,熾熱的陽光零落而有序地曬在大眾的臉龐上,把大眾化成一個個紅蘋果。與此同時,嘈吵的操場也逐漸安靜了下來,最後變得鴉雀無聲,訓導主任已經站在台上了。

「在剛才『走火警』途中,我聽到了不少歡笑聲、嬉戲聲、談話聲,大家完全沒有火警演習應有的態度。難道這就是火警演習時應有的表現嗎?」訓導主任怒火沖天,大聲地駡着學生們。汗水一點一滴地從他的額頭冒出來,沿著髮梢滴在白晰的衣領上,把衣衫都弄濕了。

在陽光的猛烈照射下,台下的學生們都顯得滿頭大汗,汗流浹背。然而,他們並没有發出任何聲音,只是低着頭,默默地接受訓導主任的責被。

火警演習的意義是為了訓練同學們在遇上火警時,懂得作出適當的反應和措施。平時多做火警演習,學習應對火警突發時的應變技能,才能減少因火警而造成的人命傷亡。但今天不少同學的演習,根本只是提早放小息,真的發生火警時,大家應該怎麼辦呢?

不能遺忘3.23 (多謝各位參與)

余俊傑、黃俊郎、王家勝﹕不能遺忘3.23

明報 – 2012年3月30日星期五上午5:15

【明報專訊】3月23日早上,一眾義工本來抱着相當輕鬆的心情迎接「3.23全民投票」的工作。理論上,有網上系統的運作,票站的工作負擔不大。義工們萬萬想不到系統會受到黑客攻擊。

正 得知系統全面倒下後,位於理大票站的義工一度十分沮喪,在何俊仁先生來投票的時候就更令人非常焦急。後來,我們知道不可以再等,更不可以令久候之市民失 望。於是,一張張設計簡單的選票就印了出來,不知道從哪裏來的紙皮投票箱就放上了桌上。有義工朋友戲稱我們在炮製土法選舉,十足烏坎模式,但這些都不是最 重要的事,最重要是耐心排長龍的巿民,票站裏發生的故事一直在觸動我們的心。

當天下午,一位年紀老邁的婆婆來到理工大學「3.23全民投 票」的票站投票。在義工們的角度看來,她只是眾多投票人士中的其中一位,投票人數之多令我們難以記住每一位市民。然而,這位婆婆在結束投票後不久又折返投 票站登記。這舉動引起了工作人員的注意。經細問下,這位婆婆原來投票完畢才發現,信封上漏寫了身分證號碼的英文字母。她發現後很焦急,擔心手中一票會作 廢。為了令自己一票能夠生效,她回到排隊的龍尾,重新再投一次。「這次我記得寫好身分證號碼了。」投票完畢,她滿足地離開:「最緊要投到票。」她說,然後 用力地把自己一票塞進票箱中,滿心歡喜地離開投票站。事實上,這些感人的小故事不斷地在理大票站發生。有失明人士在投票間裏捉着義工的手記着選票中各個選 擇的位置,有傷健人士步履蹣跚地走到票站,為的只是一張我們應有而未有的一張選票。亦有市民冒着被老闆責難的風險,寧願遲到都要投票。面對長長的人龍,又 會有巿民高喊「排兩個鐘都排呀」。每當出現這些情况,義工朋友都會心微笑,然後又埋首安排市民投票,繼續作戰!

「3.23全民投票」讓我們 有更多的反思,市民對民主,對應有的權利從來沒有放棄。不幸的是,我們漸對我們的政府、我們的領袖失去信心。可幸的就是我們對香港,對香港人,對核心價值 的維護,對民主的追求從來沒有失去信心。3月23日發生的事堅定了我們的意志,市民對今次這個「烏坎式」選舉的支持溫暖了我們早已冷凍的心。請各位記住3 月23日發生的事。無論未來5年,香港變成怎樣,我們千萬不可以對香港失去信心。

香港人,加油!

作者為「3.23全民投票計劃」核心成員及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會成員

 

網址:  http://hk.news.yahoo.com/%E4%BD%99%E4%BF%8A%E5%82%91-%E9%BB%83%E4%BF%8A%E9%83%8E-%E7%8E%8B%E5%AE%B6%E5%8B%9D-%E4%B8%8D%E8%83%BD%E9%81%BA%E5%BF%983-23-211511084.html

爺爺,謝謝您!

教會團契最近有一周目,名為「心頭愛」。負責姊妹預先邀請眾弟兄姊妹於周會中分享一些個人的最愛,例如︰一些陪伴我們成長的東西、嗜好、人物等等。為著這個題目,我認真地思量了好幾天,究竟我的心頭愛是什麼呢?有什麼東西可以令我廢寢忘餐、日思夜想,沒有它總是茶飯不思呢?想著想著,發現原來到了我們這個年紀,世上已沒有什麼實物是一定要擁有。以前年輕時一些心愛的飾物、CD、情人送給自己的定情信物仍然珍貴,但沒有了這些東西又沒有什麼大不了,反而牽動我情緒最深的,使我最掛心的是我身邊的親人以及一份埋藏已久的回憶……

 

由小到大我都是由爺爺嫲嫲帶大,小時候所發生的事很多已模糊不清,但有些生活小故事仍然緊緊的、牢牢的印在我的心房,一切猶如昨天發生一樣……

 

好朋友也知道每逢我吃蘋果、梨子、橙時必定要削皮吃的,切開的橙我是不太喜歡吃。姊妹們總覺得我有點「麻煩」與「難服侍」,諉實她們誤會了我,真正的原因是我被我爺爺寵壞了!記得小時候,每逢看見爺爺削梨子或橙時,自己總像小貓般悄悄地走到生果籃處拿起另一個橙,然後用最輕、最嗲的聲音對爺爺說︰「爺爺,可否為我削個橙呢?」爺爺用溫柔的眼神看看我,然後便拿起我手上的橙子,很快地替我削了果皮。

 

其後我有機會到荷蘭生活三年,我總是很惦念遠方的爺爺。飯後,再沒有人體貼地為我準備果子了,雖然我削果皮的技術很差,橙汁總是一滴一滴的流下,就從那時開始,我暗暗地向自己起誓,將來有機會我一定要為我爺爺削果皮,而且所削出來的橙子一定要完整無缺。至此,我就努力地苦學削果皮的技術。

 

兩年後的暑假,我爺爺嫲嫲有機會到荷蘭探望我,我當然可以如願以償把苦練出來的工夫在他們面前表演一番。當我把內心的感受告訴爺爺時,坐在身旁的嬸嬸用一種很奇異的眼光望著我說︰「氣清,為什麼這麼肉麻的東西,你也可以說出來?」我輕輕的回答︰「為什麼不可以呢?如果我不坦白地把內心感受告訴爺爺,他怎會知道我在想什麼呢?」

 

記得中二時,我其中一項家務是負責收衫和摺衫,然後再將摺好的衣服分放在各人的牀上。有一次摺衫的時候,我發覺爺爺的「孖煙囪」橡皮筋全部鬆了,於是我便到元朗大棠路那間三和國貨公司 (小時候的我覺得三和國貨公司是一間頗高檔的商店)買了兩條全新的「孖煙囪」送給爺爺。記得買的時候情形有點「搞笑」、有點尶尬。當時的我尚算是一位青春少女,我用書包遮掩著「孖煙囪」,躲躲閃閃,像女孩子第一次買個人衛生用品似的,怕被同學看見,怕遇上老師,「滾水六腳」地跑去收銀處付款。

 

回家後,我用那收藏已久的花紙(以前國貨公司用來包裝禮物的紅色花紙,印有商店名稱且頗為土氣!但因小時候生活簡樸,這些土氣的花紙我一直寶貝地收藏著。)包著內褲。當我將禮物送予爺爺時,他覺得很驚訝、很突然,我深信他從沒想過我這個孫女會送「孖煙囪」給他。他笑得很燦爛、很開心、很真摰,他那笑容一直深深的烙在我的心田裡……

 

中四時,爺爺嫲嫲每天早上都會到嘉城酒樓飲茶。有一天爺爺飲完茶回來告訴我他的老朋友老張的女兒是一位老師,出糧時買了一隻新款的「帝舵」手錶予他,爺爺又說老張的手錶很精美、手工很精緻。週末時我刻意到嘉城酒樓看看那隻手錶的模樣,再看看我錢包內全部的財產,於是我帶著我唯一的「身家」—四百大元到元朗教育路陳光記百貨公司 (年輕的我覺得陳光記百貨公司是一間很高檔的商店)買了一隻 “Maple” 楓樹牌的手錶予爺爺,這隻 “楓樹牌” 手錶的款式與老張那隻「帝舵」手錶一模一樣。一樣都是金屬的男裝錶,錶面和錶框是金色,鋼錬左右兩邊是銀色,中間部份是金色,行內人稱為「金銀閏」。

 

我永遠也不會忘記我爺爺收到這隻 “楓樹牌” 手錶時的模樣,他笑得很開心、很感動、很燦爛、很迷人……而當時他亦將他手上一直戴著的「帝舵」古老手錶送了給我。雖然這隻 “楓樹牌” 手錶不是什麼名牌錶,與老張女兒所送的名貴「帝舵」錶不能相提並論,不能同日而語,但爺爺倒很喜歡它,且深愛著它,他一直的戴著它。後來爺爺因為癌病消瘦了許多,住院時曾委託家人把手錶的錶鍊改窄,這隻手錶後來亦成為他其中一項陪葬品。早幾年家人為爺爺起骨,肉體雖然已腐化了,但爺爺的手腕上仍戴著這隻 “Maple” 楓樹牌的手錶。

 

爺爺將近臨終前的某一天,在博愛醫院裡,他告訴我當天有三個人在不同的時段來探望他,他們是某某、某某和某某。他們來探望爺爺且告訴他不要再讓氣清讀書了,因氣清已中五畢業,是時候出來社會工作及賺錢了(我們是圍村的鄉下人,思想比較封建和守舊,重男輕女的思想仍然存在,且當時的我又沒有父母在身旁。)怎料,爺爺斬釘截鐵地向他們宣告︰「氣清是一定要讀書的,因書讀了是她自己,且知識亦是她將來最好、最好的嫁妝。」爺爺一面告訴我此事,一面拿出一張咭紙。原來在咭紙上他預先計算好我一年讀書的車費和飯錢【我當時中五畢業,剛考到城市理工學院(現在的城市大學)一個翻譯及傳譯高級文憑課程的學席。】在咭紙上,爺爺用 “花碼字” (現時藥材舖寫藥單時所用的數目字)寫著 $1800/月 及一年所需的費用,爺爺繼續說︰「遲些待你爸爸回港後,我會親自向他說,他那水蕉新村的房子暫時由你來收租,租金($2000)就作為你上學之使費,將來待你讀完書才將房子交回你爸爸。」

 

我爺爺只是圍村的鄉下人,在鄉村的私塾受過兩年教育,讀書不多,卻因為他遠大的目光和廣闊、豁達的心懷,當然還有他愛我的一顆心,就是這樣改變了我一生的命運,讓我這個孫女有機會受多一點教育,讀多一點書。若有機會寫感恩集,我肯定我第一位要寫的人物便是我爺爺—林天來了!

 

我常想︰我是誰人呢??只是一個小小的人物,但居然在這世間上有一個人曾經這麼、這麼的愛護自己、寵愛自己、疼惜自己。在他將近離開世界時仍然牽掛著自己、擔憂著自己,為我這個小孫女計劃、籌謀……驀然,我覺得自己很幸福、很幸福……爺爺雖然離開了我,與我分隔很遠、很遠,但其實他又與我很近、很近。他雖然離開了,但他的愛卻永遠活在我的心中,他對我的愛永遠長存,他對我的愛至死不渝。我爺爺是我心中一位大英雄、一位大巨人。是他令我引以為傲地告訴別人我是客家人;是他令我引以為傲地告訴別人我是水蕉新村的原居民;是他令我引以為傲地告訴別人我是他—林天來第二個孫女林氣清。爺爺,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