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意義何在

 

生活在繁華都市雖說是高尚有品味,整體給人積極活潑的感覺。然而,都市人總是帶著急促的腳步,每天奔波勞碌,幾乎沒有絲毫透歇的瞬間,會有疲倦的時候並不罕見,不管是身驅還是心靈。

身體疲憊了,洗個熱水澡,睡個安穩的一眠,很快便能充滿電量,回復體力,精力充沛。相反,心頭若是無力便難處理多了,既不是一時半刻能痊癒的,更不是輕而易舉可以調整好的。或許有人會說,心累了,離不開是壓力過大的緣由,聽首音樂,看套韓劇,煩惱自然一掃而空。但其實這些誤樂都只是治標不治本的,心中的種種困惑一天未釋懷,煩惱的根源根本未被消除。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安靜的空間,靜下心來,好好地聽清楚自己內心的想法,與自己心靈對話。閱讀,正正給予我們遠離塵囂的機會,用文字引領我們尋找正確的方向。

最近看了一本書-黃貽興的《空轉人生》覺得感受很深刻。閱讀最具影響力的吸引之處在於在書本裏你可以發現原來自己並不孤單。透過文字,書籍把一個與你素未謀面陌生人所經歷的故事一一跟你娓娓道來,閲讀著作者一篇又一篇地,用一字一句,一筆一墨,分享著其生活中的大小事及其在當中的體會。你會發現每個人所面對的挑戰其實不過是大同小異,自己所身處的困境只不過是人生的一個微不足道的階段,不必氣餒,也不必沮喪,更不必灰心。或許現時事事都不順心不如意,不論是學業,不論是人際關係,更不論是將來長大成人要面臨的事業,心態決定一切。人的一生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要繼續走下去,便要懂得不斷地為自己補充能量,主動吸收書卷中豐富的養分,自力更生,蛻變成為更出色的自己。

要知道,人生,不要為了誰而活。生命是一份何其寶貴的禮物,如此幸運的我們能夠有享受生活的機會,還要在抱怨些什麼,身在福中卻不知福的我們,到底還要浪費多少時間,多少青春,多少光陰,多少歲月在無所事事,成天渾渾噩噩?與其埋怨著不幸的遭遇,細數著不稱心煩瑣碎事,倒不如善用分分秒秒的時間,充實自己,裝備自己,才算是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任,對得起自己的人生,決不要辜負了各種美好的時光。

以上的長篇大論,衷心的感悟,通通都是閱讀所教會我,所激發我的。我想,這無非便是閱讀對人生的意義。

愛書愛閱讀徵文比賽:林語堂《雙語文選》閱讀報告

林語堂畢生從事雙語寫作,穿梭於中西文化之間,而且筆下文字字字珠璣,又愛自由的思想,實在令人大開眼界。

林語堂曾提及了西裝,他說他不穿,認為西裝之所以成為一時風氣而為摩登士女所樂從者,是因為一般人士震於西洋文物之名而好為效顰,而自身之所以不隨波逐流,正是他不是其俗人之一人。現時西方文化流行,看看本地或是內地的買賣市場中,若本、內地與外國品牌並列,會有多少人選擇捨棄外國品牌?那是大眾的趨向,我亦如此,但經林語堂的分析,我又對此改觀,身穿西裝有種種不便,悶熱且緊貼皮肉,令人難以呼吸,為何要為跟隨大眾之流、討好心儀之人而委屈自己受苦呢?當然,西裝自有其好處,也不能就此落下偏見。

林語堂只論了西裝,我卻覺得他話中有話,他不滿連中國人都推崇西洋文化,把中國的優點排在次等之位,他不滿人們為討好別人而食自己的苦果這等做法,他認為無論論理上、美感上,還是衛生上,社會都不應容許類似西裝這個例子的文化改變人們的思想。

我對如此大膽又新穎的論點感到驚訝,從西裝中投射出他自由的思想,實在令人驚艷,亦不免令我深思,中國永遠比外國落後?也許以往各種障礙證實了是的,但絕不能套用於現今的中國上,想想我們這個龐大的母國,論市場,還是全國經濟、軍事,何處落後?中國急起直追,絕不遜色!

見識了「論西裝」,是否認為他是個愛國之人?我想倒也不是,他也就是就事論事罷了,看看「臉與法治」一文中,他毫不留情諷刺中國的法治體系,其實也稱不上甚麼體系,他要斥責的,是中國因富貴漠視法律的行為。林語堂作品一貫帶着生動、幽默,他說這是中國人之平等主義,無論何人總須替對方留一點臉面,爭瞼是人生的第一要義,而中國富人開車超速是代表有臉,萬一軋死人,就掏出名片,報証局長之名,再罵一句:「不識你老子」後憤憤回去,就更漲臉了。

如此蠻不講理的行為,林語堂帶點輕鬆幽默地寫出,也是在暗暗地諷刺,中國貪官污吏多多,常為錢財決定與這等人攜手相助,只看見眼前利益,而那些富貴人深感痛快,因為他們有能力漠視法律,證明他們雄厚的財力,為其爭取不少的面子,兩種人相互合作,造成惡性循環,既然不視法治為眼中物,法治因何而在?目中無人的富人和政府有所勾結,受害的,是無辜的普通人!

富者說話的社會,普通階層之人難以容身,因他們漠視法治人權,憑財力手握權力,政府的一是貪污腐敗,一是袖手旁觀,能清風兩袖、做到廉潔的,又有幾個?就因如此放縱,中國政府的法律體制永遠算不上完善,也難怪香港被賦予擁有很好的法治系統吸引了各國各地的旅客,這是多麼難得又值得維護呢!

除了高談社會政治,林語堂亦有論女人,有意思的是,題目名為「女論語」,可能他也認同「女人心如海底針」吧!論女人,竟似論語般繁複,但文中並不是想侮蔑女性,只是應用了拜倫的名句:「人是奇怪的東西。女人是更奇怪的東西。」他覺得與女性相處十分有意思,因為女人相信她們的「感覺」。曾有一次,林語堂在火車上與鄰座的女性對談一位大詩人,他不覺得這位大詩人的作品因常與太太吵架而變得難看,女性卻一口咬定作品十分討厭,原因是「感覺」。感覺就像女人的最高法院,我覺得女性的心思都很仔細,寸寸思量,也比較固執,當然會有例外之人,但我認為女性的確是個深奧的物種,因為她們都以感情為先,這也不能被怪責的呀!

大事小事,林語堂都有不同的意見,一些甚是有趣,一些即是帶着嚴肅的社會性話題,其文筆流暢且具深意,教我學會不同角度去思考,他自由的觀念,亦讓我看得痛快不已,我想真是值得推薦,希望你們可以從中享受到不同的感觸,並獲得一些感悟。

 

《白痴》閱讀報告

社會總是一成不變,排擠和質疑異見也成為常態,司空見慣。也許習慣於安穩平靜的生活模式,人們在面對異於「常」人的人或事時,總是習慣批評、反對,而不願放開心境加以理解接納。再這故步自封的年代,為了不讓自己的創新和突發奇想而被標籤上「白痴」的名號,不少人選擇隱藏,或其心情、或其想法,隨波逐流,跟隨大眾的步伐,循規蹈矩地生活。然而,這個磨掉一身棱角去迎合他人目光的你,又是否算得上一個聰明人?而在這篇勞勞碌碌的人生中,又有誰能不顧「白癡」的標籤,堅毅不屈地堅持夢想和原則?

《白痴》一書由不同的散文集成,在生活、工作、人際等多個角度,發表了很多作為一個社會上「非正常人」才有的問題和感受。作者在《白癡》中提出了對世界不合理的事情的疑惑,借此抒發對不被他人認同的無奈,但又決不因他人標籤而放棄思想,人云亦云的態度。

《白癡》一書中的散文大多貼近現實,令人按捺不住共嗚之心。當中數篇關於學業的散文更是令我心同感受。相信大家對「怪獸家長」一詞耳熟能詳。如此不合理的管教模式理應被拒諸千里,然而當社會大部份家長亦以嚴格方式教導,受身邊人耳濡目染下,竟也逐漸接受這種教育方法。

在現今競爭風氣旺盛的教育制度下,為提高子女的競爭力以贏咗起跑線,不少家長在子女亦呀呀學語時便為他報讀數之不盡的興趣班。「這樣是為他們好啊!」這句話總是成為怪獸家長的最佳擋箭牌,更甚的更幫助子女解決所有難題煩惱。但是在父母計劃妥當的悉心培育下,又有否正視過孩子的意願或興趣?與其把孩子強行困在風平浪靜的溫室成長,倒不如放開對其的束縛、捆綁,令他學會在跌倒後重新站立;在失意時學會面對,活出他多姿多彩的人生!

在完結了讀書生涯後,職業的選擇亦定然是不少年青人的一大難題!在「正常生活」一章節中,作者的幾篇散文講述關於夢想的抉擇,亦同樣給我當頭棒喝。

談起夢想這個老掉牙的話題,總是令人會心一笑。憶及從前的夢想,總是低能而不切實際的。然而在這遙不可及的夢想中,卻總可以為我帶來動力和笑容。可是,在現實的沙塵暴下,卻令人在不知不覺間失其初衷。成長令大家變得現實,因為害怕被取笑,便將許好多白癡的夢想淡忘:曾經渴望頭頂魚缸,立志成為太空人的孩童,手中亦在不知不覺間換上教科書。現實的壓力逼使着人們成長,連我也不例外。在身邊人的喧染下,曾經的夢想早被拋諸腦後,所謂目標景致剩下一張成績優良的沙紙和學位,而作者的散文亦正正給了我當頭棒喝,使人憶起童夢。在社會的摧殘下,大部份人為迎合他人而放棄自己的夢想,在不眠不休的搏鬥下,儘管看着眼前成就,卻再無意義。固此,我們應緊記自己最初的夢,無論荒唐或困難,都付諸全力嘗試。

在漫長潦望的一生,相信人最驚恐的莫過於年過半百,老態橫秋時才覺人生無事回味。作者在書中的一句話令我啟發良多:「在動物元兜圈才是可怕的事。」在作者的一次遊玩中,他發覺動物園的動物都在馬不停蹄地兜圈,令他憶起自己—重複是一件極其可怕的事,對動物如是,人亦如是。如同上文所言,我們總是輕易被社會改變,忘記初衷。我們為金錢、為權威陷下一個個泥沼。在每天勞碌奔波、重複的生活,看似充實的人生卻味同嚼蠟!因此,在朝九晚五的生活中,不妨偷取時間放下工作,和家人或朋友好好相處。

在這個無邊無際的世界,難免會受人影響。然而,在一些人生的決策時,我們必須生無雜念,好好思考自己的看法,勿忘初心。

龍應台《親愛的安德烈》談兩代文化差異

說起龍應台女士,相信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這位來自店灣的女作家筆下有許多著名的作品,其中以<目送>最為著名,而今次非常有幸可以拜讀<親愛的安德烈>一書,亦是首次讀龍應台的作品。
這本書是以龍應台與大兒子安德烈間的書信往來,由三十六封信集結成書。龍應台女士以母親的身份與身在異鄉的兒子安德烈展開長達三年的書信對話,了解彼此之間的內心想法,讓兩代人之間原本冰冷的親子關係,產生了互動和許多共同的話題。透過一來一往的書信溝通,知道我們年輕一代的生活態度、平日的玩意兒,在老一輩眼中究竟是如何看待的。
對於安德烈,在我眼中的他是一個很特別的年輕人,從他與母親的書信中,給人一種獨立,時刻關心社會各議題和國際的感覺。也許因爲安德烈特殊的成長背景造就了今天的他,在出身八個月後便遷往瑞士及德國,於德國接受教育,直至長大成人,他受外國很多不同因素影響,因此安德烈的人格發展、價格觀確實與我們亞洲的年輕人有所差異,一邊諗書也一邊玩樂,成熟既穩重,又不失專屬於年輕一代的俏皮。
在現今社會上,科技日新月異,年輕一代前衛的觀念與年長的父母保守的觀念早已南轅北轍,大有不同。相信還願意乖乖坐在書桌上寫信給母親的年輕小伙子已經寥寥可數,甚至沒有,十八歲,這個正值輕狂叛逆的年紀,很多人都選擇和朋友知己在外狂風作浪,輕狂一番,而非定期用書信與母親分享着生活,這種看似微存管束的生活,深信無人喜歡,連我也不例外。從十八歲至二十一歲,三年的時間,安德烈和龍應台仍舊持續用書信來往。沒有半途而廢,也沒有虎頭蛇尾,確實令人佩服。
眾多的書信之中,可以發現隨時間的流逝,即使身隔兩地,透過互相的對話,使母子之間的關係從疏離變得逐漸拉近。當中兩代的文化、價值觀的交流,可以說是人與人之間成長變化的一次交流,讀者又想著那些書信的內容,雖不至於要落淚,但於那細膩文筆之間流露著感情,牽動了我的思緒,深深叫我動容,讓我反覆思量不已,體會深刻。
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很微妙,當中的差異可以很大,但只要互相多溝通,總會增加了解。龍應台學著躺開心胸,努力了解安德烈的心中所想,最後卻只得兒子的一句無情的回話,站在母親的角度來說,她的努力似乎未能令兒子接納自己,同時改變自己。
改變自己似乎是一個很難的方法,一位母親從小無微不至地照顧孩子,但不過是眨眼間,孩子便長大了,說要飛起來,又設法離開母親,這叫作為母親的怎麼適應呢?愛子之心,面對孩子的冷言冷語,而作為孩子的又未明白母親由始至終的愛意,這究竟還是兩代人之間有所差異吧。

愛書愛閱讀徵文比賽:魯迅《徬徨》閱讀報告

魯迅先生是一名偉大的中國近代文學家,他一生寫了不少關於當時二十世紀社會常常出現的問題的文章.當中以《吶喊》,《徬徨》最為著名.而我今天所介紹的書正是其中一本《徬徨》. 《徬徨》是一本收錄了魯迅先生在1924年至1925年所作的十一篇小說.

書中的十一篇小說各有不同,但都是針對當時的風氣和事情所寫的. 其中一篇令我覺得很有意思的是《在酒樓上》。在故事中,[我]從北地向東南旅行時,到了一個[我]曾在當地學校做過老師的地方,並在當地的酒樓上遇見了自己的老同事-呂緯甫,[我]並和他交流了各自自從離別的生活,然後各自離開.這樣的一個小故事,我在初次看的時候覺得的沒有甚麼突出的事.但在經過多番咀嚼後,發現裡面其實是別有洞天.先說呂緯甫,他曾經是一個很激進的青年,曾因爭論改革中國的方法而打起來.然而,封建勢力異常強大,而呂緯甫由於”心死”而背棄自己一直以來的熱情,有一個激進者變成一個”落荒者”.魯迅先生借他反映當時五四運動落潮時期一般知識份子的精神面貌,諷刺他們在以前為改變舊思想而雄心壯志,到現在卻心甘情願傳授舊思想給下一輩的可笑.我卻認為魯迅先生也是在寫他自己,以前的他雄心壯志為改變舊思想而盡心盡力,現在卻因為眼見自己以前所做的一切都好像變成無用之功,加上當時的知識份子都失去了改變舊思想的熱情而感到氣餒.

另一篇令我覺得值得去深思是《長明燈》.故事圍繞著村莊廟宇裡的長明燈,人們有一個統一的頑固的迷信,認為長明燈能給村子以保佑和幸福,而「瘋子」卻不這麼認為,他認為只要熄滅這長明燈,一切的災害就會消滅,真正的幸福才會到來。 他的主張得不到人們贊成,得到的只有反對,並認為他的想法是瘋狂的。 在這樣的阻撓之下,他發出了要放火燒了點著長明燈的廟的言論,於是引起了人們更大的驚慌,遂將他關了起來。魯迅先生是在借長明燈裡的瘋子來比喻自己,自己覺得舊思想已不合時宜,要破舊立新,就想要滅了長明燈,卻被其他人視為異類,瘋子,無論魯迅先生發表任何演講,其他人不會理睬他,就像被關押一樣,無人理睬他.我從一開始的時候跟村子的人一樣,覺得瘋子做的太過分了,長明燈不滅而已,就放火燒村.但在後來我卻發現我錯了,我覺得瘋子不但沒有錯,他也有可能是全村人中最清醒,唯一一個沒有被舊思想洗腦的人.村子裡的人盡被舊思想所洗腦,認為長明燈能給村子以保佑和幸福,是不能滅的,而瘋子的行為卻是想讓村子的人清醒起來,就算是一個人也好,卻沒有人聽他的話,也沒有人相信他的話,反而被所有人認為他是瘋子,被人關押起來,這有可能是魯迅先生的無奈吧!

《徬徨》一書將當時腐敗的風氣利用小說的形式展現在讀者的面前,字裏行間都露出魯迅先生對時局的關心以及無奈的情感,每章小說除了值得我們深思外,也讓我們更了解當時的時局以及讀書人的風氣.這本書值得一讀.

在讀這本書時除了要對魯迅先生抱著敬意外,我們也不要辜負魯迅先生對我們的厚望,繼續努力吧!

運動與人生徵文比賽

我相信「運動」這個詞語,可能對很多人來說,可能是一個簡單的詞語,但「運動人生」這四個字在一起,就會變成另外一個意思。
對於我來說,我就會看為在陸運會上的這兩天的人生,因為對於我來說,是一個新的開始,以前只是參加過小學的陸運會,從來沒有體會過中學的事情,這次終於體會到中學的陸運會,令我能夠寫生「運動人生」這篇文章。
即使在這短短的兩天中,我參加的任何一個項目也沒有拿獎,但我卻感受到無比的快樂。在這的兩天,我能夠看到同學們的熱誠,能夠聽到四社啦啦隊的支持聲,更能夠看到同學為了完成目標,努力向前,這種精神,我能夠在陸運會上看到。
盡管今次,我在比賽時不幸受了輕傷,但我仍然聽到同學的支持,讓我能夠順利賽事,最後,當然是沒有攞奬,但我已經很滿足了。
在這一次運動人生的體會中,令我更有動力完成在將來時,我會面對的事情。

運動人生

做運動,有些人是為了想在運動會拿到好成績,有些人為了減肥,有些人為了娛樂。但其實做運動的真正意義是想我們明白到,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應該堅持還是放棄呢?還有運動和人生都是有快樂和悲傷的。

在運動會,當我們跑步的時候跌倒了,我們應該怎麼辦呢?堅持到終點?哭著離場?相信大家都會選堅持到終點。當我們跑3000米或者1500米的時候不夠力氣,應該怎麼辦了?繼續?放棄?跳高的時候,看見那個欄很高,是否跳過去呢?是。在運動會,有人快樂—拿到獎,享受運動會。有人悲傷—輸了或者受傷了。不過無論如何都是值得的。

做運動,看起來好像很小事,但卻令我們明白到一些道理。

 

圖像裡可能有1 人、正在運動和戶外

運動人生

圖像中可能有1 人、正在運動、短褲、鞋子和戶外 大家在比賽之前都說自在參與,贏輸也沒關係,但比賽時就不是這樣說了。大家都拼命為自己 的社拿分數,想攞第一,無論是自己的社員為自己打氣,還是自己幫自己打氣,也用足全力。在運動場上各位健兒努力地比賽,不同社的人受傷的話也會問候他們。這種關懷愛護的精神很值得我們佩服。

 各位在健兒們運動場上擺出美麗的起跑姿勢,聽到嗶一聲立刻起跑,心裏又想著我們一定要贏,我們社不要拿最後那名。在長跑的時候,有些健兒一直也沒有停,堅持到最後,十分有體育精神。

 贏不贏輸不輸也沒關係,最重要的是你有努力過。

運動人生-徵文比賽

圖像裡可能有1 人、鞋子和戶外
俗語有話:「在那裏跌到,就在那裏起來。」人生就像一條跑道但這條跑道是沒有盡頭的,而且阻滯重重是崎嶇的跑道來的,每個人必經之路來的。

人生中的困難就如跨欄一樣,當我們遇上困難,我們必須要解決了,才能夠繼續前進 。

就例如英國400尺記錄保持者 Derek RedMond,他在比賽期間因腿部肌肉撕裂,本來是應該要暫停比賽,可是他仍然堅持不倔地走到終點為止 。他的爸爸也一路陪伴他走到終點。他這一次事件激發了許多運動員,令他們能夠勇往直前。

所以我認為即使人生遇到甚麼挫折都好,只要我們有持之以恆的心,無論再困難的事我們也能解決。

運動人生

運動和人生其實是昔昔相關的,同樣是有起有終。每個人運動的原動力也不一樣,有的人是為了健康,有的人是為了榮耀,有的人是為了面子,甚至有的人是為了減肥。而人生只不過也是一樣,每個人也有自己的目標而生存,無需作比較。雖則輸在起跑線上,但其實只要還未到終點,也不知誰是真正的大贏家。甚至其實大家的目標不一樣,更難去比較。而運動正是這樣的去堅持,每天去做,堅持不懈才得到自己所要的。那麼運動的真正目標和意義當然由自己主宰,不需再受俗世的束縛,而這樣的運動才是人生真真正正的意義!

圖像中可能有一人或多人、大家在運動、天空和戶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