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精采的英文周年匯演
3E 曾家熙 14/10/2011 星島日報悅讀中文
日本人學中文的能力常常讓我詫異。
前年去京都旅行買手信的時候,年輕的女店員用流利的普通話招待我,我問她是不是中國流學生,她說她是日本人,去過中國半年,學中文。
記得讀大學的時候,同宿舍有個日本來的女學生,九月開學的時候不通普通話廣東話,也不會寫中文,聖誕節的時候就已經可以用廣東話溝通。後來,我收到她從歐洲寄來的明信片,通篇是簡潔明白的中文,還引用了魯迅的名言:世上本來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對於用中文寫作的日本人,我一直在追讀的是新井一二三,我喜歡讀她寫的日本,比香港作為局外人所寫的日本別有滋味。新井在香港生活過,寫過專欄,我也喜歡讀她寫的香港,我作為香港人,特別喜歡看外國人寫香港,尤其用中文寫。我引一篇讓大家感受一下日本人的中文,感受一下日本人寫的香港。
車仔面與潮州菜 ( 引自《櫻花寓言》)
搬到灣仔新房子,忽而發現,街上到處都是車仔麵館。為什麼叫「車仔麵」?恐怕是過去推小車的攤販在路邊賣的緣故吧!油麵、粗麵、細麵、米粉,由你任選。再加牛腩、豬腸、豬紅、魚丸、牛丸、墨魚丸、蘿蔔,味道滿不錯。
味道滿不錯,但絕不是高級的東西。我覺得很有趣。如今香港人個個都很有錢,為什麼偏偏流行車仔麵館?
「既可選麵,又可選菜肉,不亦樂乎?」從日本來的朋友說。雖然每家車仔麵館賣的花樣差不多,還是有微妙的分別。每天換一家,又換在麵上放的東西,就永遠能嘗到不同的味道。
除了選擇的樂趣,吃車仔麵也有一種「懷舊」的感覺。過去大家都窮的時候,吃車仔麵說不定是逼上梁山的。現在,想吃什麼都吃得起,香港社會早已進入了日文所謂的「飽食時代」,吃東西再也不是為了填滿肚子,而是為了欣賞味道、氣氛、感覺。故意吃廉價的低級食品會刺激人的懷舊情緒,好比是穿上高級爬山裝,去梁山遠足。能賞到的不僅是眼下的風情,而且是時間旅遊的趣味。
另外,吃車仔麵也有「禁戒」的快感。今天大家都懂得營養學,該多攝取維生素、蛋白質、鈣等等,應該迴避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等「壞蛋」。車仔麵一看就知道是很不健康的,是「政治上不正確」的。可是,禁果總是更加甜。自言自語說「管他什麼營養學」,大口大口吃車仔麵,我都覺得很過癮。
於是,搬來灣仔以後,我幾乎天天吃車仔麵。有朋自東瀛來,我帶他去的第一個地方亦是車仔麵館。不僅味道不錯,而且就「車仔麵現象」可以囉唆一番,真是一舉兩得。
不過,又過兩天,朋友的父母也來香港旅遊了。他們是大阪人,而大阪人是日本的廣東人,非常懂得吃,也肯為口福花錢。再說,他們以前來過香港,更不用說吃遍了神戶中華街,對一般的中國菜早已司空見慣。該帶他們去哪裡吃飯?
「我們吃潮州菜,好不好?」朋友想了一會兒,開口說。這確實是好主意。日本有得是廣東、上海、四川、北京餐館,但好像還沒有潮州館子。而且,潮州菜不油膩,用的海鮮也多,其實有點像日本菜。
多一個朋友,多一條門路。我給香港食家朋友打電話,讓他推薦好一點的潮州菜館。他亦給我介紹了一些潮州名菜。
昨天晚上,我帶日本朋友和他父母去了銅鑼灣一家潮州餐館,按照食家的指示,叫了鵝片、魚、石榴雞、菜脯蛋。人家特地來香港一飽口福,當然少不了紅燒魚翅和官燕之類。
真不可小看大阪人,他們一吃鵝片就喜歡得要命。後來上桌的每道菜都令他們滿意。當最後吃甜品紫米西米露的時候,先生說「日本也該開潮州餐廳」,夫人說「能吃到這麼好的東西,長壽真是福氣」。
包括半打啤酒和一瓶紹興酒,一晚的開支三千多塊港幣,這個數目,讓我吃驚得「眼睛都跳出來」(日本成語)。不過,已經退休的老夫妻,要珍惜的看來不是金錢,而是時間。既然來了香港,他們要住望海的港島香格里拉酒店,也要吃最好的。
反正,對我來講,最重要的是成功地完成了做導遊的任務。父母高興、朋友也高興了,我自然也很高興了。剩下來的兩天,他們要重訪山頂、淺水灣、赤柱,晚上去文化中心聽香港交響樂團的演奏會。走之前的最後一頓晚餐已訂於文華酒店頂樓的中餐廳。
這恐怕是香港旅遊的一種王道吧。不過,已有成就的老年人去做才合適。至於跟我同代的朋友,送走了父母之後,要繼續陪我探訪灣仔的車仔麵館。我深信,這是香港旅遊的另一種王道。
最近,在書店發現了另一位用中文寫作的日本人—-加藤嘉一。加藤嘉一是土生土長的日本八十後,2003年從東京大學法學系退學,然後到北京大學讀書, 2007年就出版自己第一本中文著作。大家不妨想像一下,一個外國人從零開始到用流暢的中文寫作,其間下過多少苦功的呢?我們自小學英文,我們明白這其中的難處。 這本《中國,我誤解你了嗎?》2010年在中國內地出版, 今年年初香港出版繁體字版。這本書寫他在北京生活,所見所聞的中國社會現象,以至於中日社會現象比較,甚至論及政治。這本書的推薦序都說他將會是外交家、政治家,最近的著作《愛國賊》更顯示出他的野心了。閒話休提,先讀一篇。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再google一下,或者到學校圖書館借這本《中國,我誤解你了嗎?》。
日本人的戀愛表達方式
我們再把注意力轉到日本那邊看看。日本大學生的生活方式跟中國學生有著巨大差異。在東京、大阪、京都、仙台等大城市,除了本地籍的大學生可以住在自己家中外,大部分外地來的大學生一般都在校外租房住。因為,大部分大學在校園內並不為學生提供宿舍,即使提供少量宿舍也不能滿足數量巨大的外來大學生。這些宿舍一般只會提供給家庭條件困難的學生,以及一些體育特招生。據我所知,住在學校宿舍的外地學生應該不到學生總數的十分之一。那些住在校外的學生,除了上課、在圖書館查閱資料、在咖啡廳與同學聊天、在食堂吃個便飯外,活動地點都在校外這個充滿誘惑的社會環境裏。日本大學生的私人生活環境相對寬鬆自由,私密空間不會受到室友的干擾,他們在愛情表達方式上不會有中國大學生近乎急切的心態。跟居住在學校宿舍的中國大學生不同,日本學生能隨時享有私人空間,這一客觀環境的差異產生了不少影響。
日本大學生離開高中,走進大學校園後,就終於離開父母,獲得了自由身份,在戀愛上同樣有激情。他們大多住在校外,跟其他大學的學生之間交往相當普遍,跨校發生的戀情也相當普遍。不過,由於所處的客觀生活環境,他們的愛情表達方式比較低調。戀愛中的人,手牽手往來於校園、商店、遊樂園之間的情景,十分常見。不過,擁抱和親吻在公共場所比較少見,除非是晚上在公園的角落裏。不僅是大學生,普通日本人一般也不太可能在公共場所毫無顧忌地擁抱或親吻。對大部分的日本人來說,在公共場所擁抱與親吻是一種低素質的行為,也會有損個人在公共場合的形象。
除了刻意回避擁抱和親吻之外,日本人在商店、交通工具、超市等公共場所,也往往會主動避免那些干擾周圍人的無禮行為。東京的地鐵安靜而有序,即使上下班高峰期,乘客們也會規規矩矩地上下車,不會大聲喧嘩,也不會發生搶佔座位的事情。當然,偶爾也會有不良少年坐在地鐵車廂的地板上大聲喧嘩,一些年輕女性偶爾也會坐在地上化妝,不過這的確只是偶然現象。這樣的人隨著日本社會封閉性的加深而增加,成為一種不可忽視的社會現象。但是,整體而言,日本人在公共交通工具裏一般不會大聲說話,不會吃東西,也不會接電話。大家一般都在安靜地看書、看報或者睡覺。假設自己的孩子在地鐵裏任意胡為的話,家長就會當場教訓他們,有的甚至會痛駡或者動手教訓(比如我父親),還會向周圍的乘客們鞠躬、道歉。在公共場合,這樣的教育方式讓孩子以最簡單的方式明白是非對錯,這樣孩子下一次自然就不會犯同樣的錯誤了。大部分日本人在公共場所扮演著非常禮貌的角色,對周圍的環境也密切關注。在他們看來,公共利益高於一切,良好秩序壓倒一切。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很注重培養國民的讓步精神,換個角度說,它是每一個國民放棄個人自由而形成的產物。
有一位大學畢業剛進入日本某家大企業不到一年的新員工鈴木隆行( 24歲),他一天的生活基本上是這樣的:
早上 7點起床,走路到附近的地鐵站,在車站前面的便利店買一杯咖啡邊走邊喝。坐地鐵大約 1個小時,下車再走 10分鐘, 9點鐘準時到公司開始上班; 12點與同事去附近的速食店吃午飯; 1點鐘繼續上班,到了 6點鐘依然還有許多工作沒做完,旁邊的上司也還沒走,就毫不遲疑地加班;加班到晚上 10點鐘,上司說:“我要走了,要不要去喝酒?”鈴木回答:“好,我去!”聽著上司的抱怨,一直喝到半夜 1點鐘,坐計程車回家, 2點鐘睡覺……
鈴木從早到晚都匆匆忙忙,循規蹈矩地遵循社會公共秩序,在公司裏扮演稱職的員工,下班後還得陪上司去喝酒,跟他搞好關係,為今後的加薪和升職鋪好路,這是日本男子的傳統生活模式。他們都把這一生活模式當做理所當然,對此不抱有任何懷疑的態度。日本人的國民性格和等級意識在這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不過,在公共場所表現良好的日本男人回到家裏,卻表現得亂七八糟:亂扔垃圾,電視和音樂的聲音開得很大,屋子裏又髒又亂,幾乎連下腳的空間都沒有。年輕日本男人普遍有邀請朋友到家喝酒聊天的習慣,互相抱怨,順便發洩不滿情緒,有時甚至會喝到第二天淩晨。
女人的私人空間也好不到哪里去,照樣是亂七八糟的。她們會大嚷大叫,跟朋友一起喝酒聊天。她們在街頭、公司裏呈現出的溫柔可愛的面孔,那些常常受到中國男人誇獎的美德,全都消失了。一回到家,她們在自己的私人空間裏就會徹底解放出來。我相信,許多中國人只瞭解日本女人在外面的樣子,而不瞭解她們在家裏的樣子。我想說的是,她們在這兩者之間存在著令人驚訝的差異,就好像帶著雙重面孔和雙重標準過日子。這是對的,否則在錯綜複雜的社會上將無法混下去。
跟日本人相比,中國人的屋子總是乾淨整潔,讓人覺得很舒適,不像日本男人的房間那樣亂得連下腳的空間都沒有。我曾到中國朋友的家中做過客,跟外面的環境差距非常大,讓我感到很吃驚。當然,也有某些中國男人的房間同樣亂七八糟。整體而言,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年輕人還是老年人,中國人普遍看重自己的私人空間,不像在公共場所那樣大膽,回到家後反而變得很平靜,甚至很文明。我很少看到中國人會在屋子裏大聲喧嘩,喝得一塌糊塗的情景,中國人只有在外面餐廳裏才會這樣。在家裏,中國人通常坐在沙發上,一邊喝茶或者紅酒,一邊欣賞浪漫電影,享受安靜高雅的氛圍。在自己的私人空間,男性表現得很紳士,女性也非常有禮貌。我還發現,中國人在傢俱和家電上投入的金錢數目一般比較大,很少有日本家庭會買高清液晶電視。中國人在公共場所和私人空間呈現出不同的面孔,這一點跟日本人一樣,只是他們的行為剛好反過來了。
不GOOGLE一下不知道,原來加藤嘉一還是個馬拉松運動員,每天堅持跑步10-15公里。
同志仍需努力
4C 張啟盈
今年是辛亥革命的一百周年。一百年前,一大群年青人犧牲了自己唯一的性命,換取了政治的改變,令中國進入了理想的新紀元。革命的領導人國父孫中山,臨終的時候說:「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這句話的背後,其實是對我們後世人的一個警惕。
第一,青少年應多參與政治。沒有政治制度是完美的,如果有什麼不足,青少年應發表自己的見解,提出觀點。現時社會的官員、商人、政客,他們內部貪污、隱瞞、偏私,也只有在他們的世界才知道。「廉政公署」這個組織的出現,便盡力成為阻止違法者勾結的屏障,並舉報觸犯法紀的人。青少年應像這個組織一樣,留心社會事務,表達意見和訴求,爭取更好的社會生活條件。
第二,除了表達意見外,青少年做妥自己責任亦非常重要。在發表意見的同時,自己也要有足夠的思考、辨識能力。求學階段中,青少年應努力讀書,上進學習。現時科技發展日漸進步,同時亦帶給大家不少玩樂的引誘,例如電腦遊戲,聊天室等等。若果沉迷於玩樂中,忽略學習,終日無所事事,最終便會荒廢學業。難道沉迷於玩樂就是我們生存的意義嗎?大家能做好的本份,掌握好學識。有學識,便更易有更好的工作機會;有學識,亦有更強的說服力和表達觀點的條件。將來能參與社會事務能力的由來,亦源於現在的我們有沒有下苦功,讀好書了。
第三,表達意見的途徑亦要選擇得正確。大家有否聽過某些政黨,他們以激進手法示威,如抬棺材、擲香蕉等。或許大家可以學習他們表達訴求的勇氣,但途徑絕對值得商榷。若這種激進的方式一直延續下去,成為訴苦的不良風氣,難道有人會希望香港滿街亦是激進分子,滿街亦是更多的香蕉皮、棺材?大家希望香港給人的印象是橫蠻無理的嗎?不,一點也不。大家其實是可以透過郵寄、互聯網、遊行、請願信等溫和的手法提出自己的意見的,亦表達出香港其實是一個民主,和平的地方。
總括而言。從孫中山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們仍需努力。」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卻提醒了我們應該像辛亥時期的革命份子一樣,為國家敢作敢為,參與不同政治活動,主動表達意見,亦同時盡力做好自己的責任。
藉此,我希望現今各位青少年記得國父的教誨,努力為自己的理想奮鬥,為自己的社會奮鬥,成為香港最出類拔萃,最燦爛的每一顆明燈。
讀史深感古今相連之處甚多,故有此篇。
一朝代之興衰實有關於一政府體制之建全,人口戶籍的整理,經濟理財上的調整,而此中尢以其核心即孟子言:「民為貴,君為輕。」為重。近期政客所指政治倫理者,即以民為貴的價值之一,其語出德國社會學家韋伯,即「信念倫理」與「責任倫理」,前者以道德作為決策所考慮,循规蹈矩;後者則以後果作為決策考慮,宏觀於政。-(註1)
而東漢至和帝起,君主皆以幼齡即位,然後主少國疑,必有外戚代政。及君主成人則聯合宦官重奪政權。是故,宦官每每於助君奪權後,挾天子之權而恣虐天下。這種情況橫跨了和、安、順、桓、靈、少六帝,靈帝時更有言宦官「張讓是我父、趙忠是我母」,君主不以道德或責任作決策,政事盡委宦官,可謂東漢史上的一次擾亂政治倫常。
史家王壽南指:「宦官生理上的缺陷,使他們令政府的統治大多落入陰暗面」宦官不為政治上的正統承繼人,又未有子嗣承其故業,故其行事必損人以利己,從有限的人生中得到最大的享受,如桓帝一朝,有宦官侯覽佔民田萬頃,其餘宦官權重,必有地方豪強歸附之,使斯時土地兼併嚴重,有謂「富者連千阱之田,貧者無立錐之地」可見當時的房屋問題也同樣嚴重。
事隔千年,錢穆先生於國史大綱一書評東漢一朝,是「統一政府的墜落」。-(註2)此種「物先腐而後蟲生」的教訓,想不到今天的政府又再重蹈覆轍。
數星期前,林瑞麟又升官了,此人其初在港擔任政治助理(AO),然後平步清雲,官拜現在的政務司長,社會公眾對其評價如何,各位應該都有所了解。筆者對此人的感覺,在於前些日子他強推遞補機制,明知為惡仍為之,實有古宦官以權為私之貌。然後再於本月,香港大學民意調查發現林瑞麟的支持度評分為38.5分,是有史以來所有支持度評分的最低的政務司長。-(註3)讀者可能會問,為什麼民望愈低的人,其官職卻愈高?這正是統一政府墜落所致的後果也。
數日前,有議員道出了本港的高官是「政治亂倫」,原來這確是事實。因我們的政府確實無人有所謂「信念倫理」去行社會的福利政策或「責任倫理」即高官問責,做錯理當辭職。
當政府不為人民所選,其選票來源源於本朝的北京政府;當政府說市民的民望於我如浮雲,卻不去讀「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當政府視他市民住屋問題為常態,卻不敢正視迫切問題……這樣的政府,還是我們的政府嗎?
由此下去,林公公掌權了,只怕東漢歷史又會再重演了。
註1.作者:陳雲<講儀態不講倫理的當今政治>,見<<明報>>2011年10月16日;http://commentshk.blogspot.com/2011/10/blog-post_9817.html
註2.作者:錢穆<<國史大綱>>(台灣:商務印書局,1996年),頁154-159。
註3.<林瑞麟成民望最低政務司長>,見<<明報>>,2010年10月1日;http://news.sina.com.hk/news/1509/3/1/2451324/1.html
給喬布斯的信
4C 葉浩賢
親愛的喬布斯先生:
你在天國生活如何?
你曾經是美國最偉大的創新者,受到許多人的尊敬和重視。當我昨天打開電視時,聽到你的死訊後立即心裡有點兒刺痛,並且不自覺地哭了出來。因為你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而你的思考敢於不同,為人大膽,相信自己可以改變世界,你是我的偶像啊!
你向我們展示如何改變世界,又為資訊科技界引入無數的革命性改變,是一位偉大的企業家。你的創新精神和成就實在讓人感動。你亦是我們的好榜樣,我們為你感到驕傲。
你的事業及職務繁多,這多年來,辛苦你了。人們把你視作麥金塔計算機,iPad,iPod,iTunes,iPhone等的締造者,這大大改變了我的日常生活,並帶來方便。你還在1997年被稱為最成功的管理者,又是一個計算機狂人,這足以令許多人羨慕不已。
還有,你教給我們的經驗當中,有三個我的印象較深刻的。第一,就是「絕不要害怕失敗。」我是一個害怕失敗的人,遇到失敗後只會逃避而不敢面對。但是,看過你的經歷後,才得知你曾經被自己挑選的繼任者解僱,不過,你能夠在事後振作起來,回到工作。這麼大的困難你也能克服,試問我的失敗又怎能跟你相比呢?你堅毅不屈的精神,教懂我們面對困難,承受更多的失敗,實在值得我們學習。
第二,就是「傾聽心底的聲音,它告訴你是否在正確的道路上。」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我常常太過急於求是,令我分不清楚哪一道路才是正確的,因而經常令自己不斷的犯錯。但若我在事前想一想,嘗試細心傾聽自己心裡的想法,到了最後便不會犯下錯誤。
第三,就是「別關注正確,而關注成功。」你曾經在採訪時說:「如果必須偷取別人的主意,才能使自己的變得更好,那就偷吧。這反而使自己不能執著於自己對產品的設想,而忘記現實。」這番說話使我明白改善自己主意的重要性,及當中背後的意義。
所以,不論你是否在世上,你永遠都是我們的榜樣。你影響了我們這一代人,我們也非常的感謝你。
祝
身體健康!
葉浩賢
十月十二日
筆者的同學在上一次大學週會分組討論中被七位分別商學院的同學所詰難,席間沸沸揚揚,頗有南宋鵝湖之會之風,故特意作此篇,論述當下社會之學風及討論人文科學應否「摺埋」。
在朋友的口中聽到當日席間的商科的學生指現在的經濟是知識型,實非古老而感性的學科能主導,並提到在「近年新高中的推行下,我們不難察覺部份關於新學制的新聞,都是中國歷史科及中國文學科等傳統文科修讀人數下降,其實也反映了這些學科的價值並非陳義便能置於高地。」
朋友是一臉的苦笑,然後再以理說之,但最後為了和諧討論,逐不得不受「目不識丁之途橫加彈射」,然後得出的結論是,「各種學科都有其價值,然後現代的價值確實偏向商業及實用方面……」
此結論雖以數十分鐘得出,其推論並不嚴謹,但反映的卻是鐵錚錚的事實,這種重商輕文的風氣在近十年之間,由課堂至工作場所,由工作場所至整個社會的氛圍,裡裡外外影響著此十年的學風也。究其原因,實亦經濟轉型所致。當社會上現了一批又一批的商學士,他們讀的是商業,商業即資本主義下,一切金錢之來源,有商業才有經濟繁榮,有金錢才有物質生活,這也難怪芸芸學子苦讀十數年,只為求得利祿之學位。而畢業後,他們確能以其手上之學位,去求取各種形式生活,於是循環影響下,各大學的工商管理學士愈開愈多,然後連各專上學院如恆生商學書院也要推出工商管理學士,於是社會莫不以商學士為貴。
筆者對於商學士並無輕視之意,是故筆者亦無意用老子所云:「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的論調去調侃未來社會的棟樑,而入得商科士門者亦多才華橫逸之士,故今人雖以商學士為貴,但此論亦確有其根據。
然而,這又是否代表中學時代的學生必當以商為用,然後便不去讀人文學科呢?筆者少時亦曾讀商業,但兼讀中史下,兩者相較之,可以說前者對我的影響可以估量,後者則不可也;前者是近代人成功的科學,後者則是歷代人成功的故事。歷代人的故事,聽得多了,名人成功之道,可學也;商人食貨千金之路,亦可走也,可以說,歷史可以兼商業,但商業則不能兼歷史也。
再者,商業等科,實可在大學才選修之,這樣又何必急於一時?將自己的興趣忽視之?其實文史亦趣味央然,而其中各時代之關系,本亦一切思維的根本也,若能就其中細節一一釐清,亦為思維之訓練也。此中訓練,在長久而不在一時三刻之間,人的一生亦如是,若得明此,則知文科實為其餘學科的根源也,更在能教人明德格物,安身立命。
修讀文科,確實是在與日月爭暉,爭那一點點的餘暉,當社會不要人文精神的同時,仍能把握堅持者,實有「雖千萬人而吾往矣」之心。有此心的同學,修讀中史吧!修讀了中國歷史,我們的確是有一條艱苦的路,我們遊文於六經之中,還雖得歷記朝代之興亡得失,再就其中相似處屢以心省之,不可有一絲清虛,然後行文流水,吞吐天地,當中只有我們能獨任,奈天下何?
「明報校園記者計劃」自1997年成立至今,已踏進第15個年頭,今年計劃以「公民事 齊參與」為主題,除了舉辦培訓系列:包括編採攝培訓班、實習採訪、新聞講座及星之約會以外,還會親身製作《校園記者報》。明報校園記者更有機會走訪名人政要,出外交流,擴闊通識視野,培養承擔協作的精神。
a) | 以輕鬆手法讓學生認識傳媒工作及操守,鼓勵他們對傳媒產生正面的影響力。 |
b) | 集合一班優秀的學生,培養其敏銳的觀察力、分析力及對社會的使命感,希望他們日後貢獻學校及社會。 |
c) | 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 |
– | 星之約會:面對面採訪名人 |
– | 新聞現場實地採訪 |
– | 迎新營、培訓班、實習、專題報道比賽、多媒體工作坊等 |
– | 交流活動 |
– | 全日制中四至中七學生 |
– | 兩文三語良好、積極外向、有責任感、對傳媒工作有濃厚興趣 |
– | 積極參與社區、課外活動 |
– | 教師、校長推薦者可獲優先考慮 |
– | 參加者須撰寫一篇200字以內文章,題為「我對新高中學制的期望」;若報名人數過多,將由主辦機構評選合適人選
各位同學,如有興趣,請於下星期二或之前向陳繼榮老師索取報名表格。 |
文明──由生活做起
3C 鍾焯儒
還記得幾年前北上旅遊,在候車的時候,實在沈悶,當時身上沒有能夠打發時間的玩物,我只好東張西望,尋找一些有趣的畫面。
往右一看,看見一個巨大的廣告牌,大大寫著「文明」兩字。媽媽語帶諷刺地說:「如果內地人要『文明』,就不能光只是說,一點行動也沒有。」想真一點,文明其實是要表達,要用動作或行動表現的,還要從生活中各大小事情做起。
「文明」這兩字,的確有很多不同的解釋,但最為人接受的一個,就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體現出禮貌。就好像平時我們在港鐵,都會遇上很多人喜歡大聲談笑或談電話,或許你認為這種情況實在司空見慣。但在日本這個國家,偏偏就與別不同,日本國民在地下鐵裏會用手蓋著口,才去談電話。談得太久,別人或許用冷眼表示該人表現沒有禮貌。原來差別真的很大。
又例如用餐的時候,我總會看到一些人玩著「iPad」或「iPhone」。好像他們對用餐的事情忘記得一乾二淨。更可笑的是,我看見一對情侶在餐廳吃晚飯,男則玩遊戲機,女則呆坐在一邊,完全漠視了她的存在。但相比於外地,則沒有這種情況發生。
再舉多個例子吧!排隊,我經常遇上一些人插隊。我有一個非常深刻的經驗。有一天,在馬路旁等待紅綠燈的時候,我感覺到後面有一個人很大力撞我的肩膀。當我想回頭查個究竟的時候,發覺那個人已經站在我面前了。別人開始小聲責罵他,奈何那個人並沒感到慚愧,還理直氣壯地澄清自己沒有做過。你想一想,等待紅綠燈也要插隊,更何況是其他場合呢?
還記得日本福島縣地震的新聞嗎?有一個鏡頭拍攝了一群日本人在便利店門前排隊。他們為了等待便利店開門,就站起來,不怕天氣冷凍,不怕雙腳酸痛,都要排隊,等待便利店開門。不論平常日子,還是到了天災人禍的時候,日本國民都仍然堅守秩序。但如果這種情況轉換到中國,恐怕他們會大肆搶劫,破壞公物,情況實在不堪想像呢!
近來,政府鼓勵推行國民教育,我認為國民教育或公民教育是教導我們作為人民應盡的義務及權利。我們在社會享有權利的同時,更需要求自己盡公民的義務,在社會上守禮守法,注意公德,便已是一位好市民了。若生活上這些小事也做不來,還講什麼「文明」呢?
要建立一個文明城市,並不能單靠一小撮人。社會上,不論是高高在上的當權者,還是一眾草根階層,都要盡本份,同心協力。或許就由今天開始,讓我們由生活做起,攜手共創一個美好的文明城市。
菊花台 曲:周杰倫 詞:方文山
菊花台,六朝時稱新亭,後來,乾隆過此,菊花盛放,遂命名「菊花台」,甚多事。
妳 的淚光 柔弱中帶傷
慘白的月彎彎 勾住過往
夜 太漫長 凝結成了霜
是誰在閣樓上 冰冷的絕望
傷、往、霜、望,押韻,這是最古老的最有效的音樂節奏感,任何語言都一樣。不懂押韻,寫不出唐詩,也寫不出流行曲。月彎彎,古代文學中有太多月的意象,中國文化有太多月的意象,從神話到歷法到詩詞,到太空探測,月在中國人的血脈中。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人月關係,千絲萬縷,引發無限想象。
雨 輕輕彈 朱紅色的窗
我一生在紙上 被風吹亂
夢 在遠方 化成一縷香
隨風飄散 妳的模樣
彈字用得好,雨彈窗,就是一曲陰冷的琴箏之音,紅色是現代的,朱紅色是古代的,時空交錯,雨霧迷茫;清風亂翻書,吹散一個哀怨的故事,夢是一縷煙,是一縷香,是你的模樣,夢中相見,是苦是痛是夢幻是泡影,一切隨風聚散,撲朔迷離。
菊花殘 滿地傷 妳的笑容已泛黃
花落人斷腸 我心事靜靜躺
北風亂 夜未央 妳的影子剪不斷
徒留我孤單 在湖面 成雙
菊花殘,笑容泛黃,時光易逝,容顏易老。莫道不消魂,簾捲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黃花即菊花,晉陶淵明獨愛菊,後世落紅(落花)無數,必然是斷腸處處,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歐陽修《蝶戀花》)。斷腸片片飛紅,都無人管(辛弃疾《祝英台近》)。北風亂,夜末央,我從古典詩詞中獨自走來,孤單一人在湖面與影成雙,其間的寂寞如李太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真是,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李清照《聲聲慢》)。
花 已向晚 飄落了燦爛
凋謝的世道上 命運不堪
愁 莫渡江 秋心拆兩半
怕妳上不了岸 一輩子搖晃
花向晚,人向晚,向晚總是意不適,燦爛繁華凋謝,一個朝代、一場命運、一場愛情之凋謝,是秋,是愁,是你心我心。滾滾紅塵,苦海無邊,回頭沒有岸,我們一輩子都隨浪隨塵翻飛上下。
誰 的江山 馬蹄聲狂亂
我一身的戎裝 呼嘯滄桑
天 微微亮 妳輕聲的嘆
一夜惆悵 如此委婉
醉裡挑燈看劍,馬蹄聲亂,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辛弃疾),如今我一身戎裝,等待呼嘯而過的時空,惆悵、滄桑。江山是江山,你是你,我是我,一韻帶傷,委婉到底,能否撥動你心弦?
流行曲寫成這樣,只方文山一人,周杰倫的成就,此君居功不少。
各位同學,如喜歡周杰倫,可留言談談你最喜歡的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