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的餘暉

筆者的同學在上一次大學週會分組討論中被七位分別商學院的同學所詰難,席間沸沸揚揚,頗有南宋鵝湖之會之風,故特意作此篇,論述當下社會之學風及討論人文科學應否「摺埋」。

在朋友的口中聽到當日席間的商科的學生指現在的經濟是知識型,實非古老而感性的學科能主導,並提到在「近年新高中的推行下,我們不難察覺部份關於新學制的新聞,都是中國歷史科及中國文學科等傳統文科修讀人數下降,其實也反映了這些學科的價值並非陳義便能置於高地。」

朋友是一臉的苦笑,然後再以理說之,但最後為了和諧討論,逐不得不受「目不識丁之途橫加彈射」,然後得出的結論是,「各種學科都有其價值,然後現代的價值確實偏向商業及實用方面……」

此結論雖以數十分鐘得出,其推論並不嚴謹,但反映的卻是鐵錚錚的事實,這種重商輕文的風氣在近十年之間,由課堂至工作場所,由工作場所至整個社會的氛圍,裡裡外外影響著此十年的學風也。究其原因,實亦經濟轉型所致。當社會上現了一批又一批的商學士,他們讀的是商業,商業即資本主義下,一切金錢之來源,有商業才有經濟繁榮,有金錢才有物質生活,這也難怪芸芸學子苦讀十數年,只為求得利祿之學位。而畢業後,他們確能以其手上之學位,去求取各種形式生活,於是循環影響下,各大學的工商管理學士愈開愈多,然後連各專上學院如恆生商學書院也要推出工商管理學士,於是社會莫不以商學士為貴。

筆者對於商學士並無輕視之意,是故筆者亦無意用老子所云:「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的論調去調侃未來社會的棟樑,而入得商科士門者亦多才華橫逸之士,故今人雖以商學士為貴,但此論亦確有其根據。

然而,這又是否代表中學時代的學生必當以商為用,然後便不去讀人文學科呢?筆者少時亦曾讀商業,但兼讀中史下,兩者相較之,可以說前者對我的影響可以估量,後者則不可也;前者是近代人成功的科學,後者則是歷代人成功的故事。歷代人的故事,聽得多了,名人成功之道,可學也;商人食貨千金之路,亦可走也,可以說,歷史可以兼商業,但商業則不能兼歷史也。

再者,商業等科,實可在大學才選修之,這樣又何必急於一時?將自己的興趣忽視之?其實文史亦趣味央然,而其中各時代之關系,本亦一切思維的根本也,若能就其中細節一一釐清,亦為思維之訓練也。此中訓練,在長久而不在一時三刻之間,人的一生亦如是,若得明此,則知文科實為其餘學科的根源也,更在能教人明德格物,安身立命。

修讀文科,確實是在與日月爭暉,爭那一點點的餘暉,當社會不要人文精神的同時,仍能把握堅持者,實有「雖千萬人而吾往矣」之心。有此心的同學,修讀中史吧!修讀了中國歷史,我們的確是有一條艱苦的路,我們遊文於六經之中,還雖得歷記朝代之興亡得失,再就其中相似處屢以心省之,不可有一絲清虛,然後行文流水,吞吐天地,當中只有我們能獨任,奈天下何?

在〈文科的餘暉〉中有 7 則留言

  1. 昨天看了老師推薦的一部印度電影《作死不離三兄弟》,印象深刻! 還記得里面主角對他的兄弟說:”你知道我的工程學為什麼學得那麼好嗎?因為我非常熱愛工程學!”主角對工程學充滿了無比的熱情,所以他很出色; 而他的兄弟只是為了父母而選擇這門學科,捨棄了他最愛的攝影,所以他學得不好並且不快樂。違背自己的心意,而盲從社會的風氣,電影里學生內心的掙扎和苦悶有他的兄弟懂並為之鼓勵,現實中很多人可有人懂?或有勇氣去追求自己的所愛? 熱愛文科的同學,修讀吧! 若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投入文科的懷抱。

  2. 中大校長沈祖堯在今年年初的香港家書中說:

    當國家高談經濟發展之際,我們似乎忘記了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仍然有飢民和病人;當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於發展科學、生產食物和藥物,延長壽命之時,德蘭修女的話:「西方最大的疾病不是肺癆或者痲瘋,而是愛的貧瘠」。在今天的大學教育發展藍圖裡,我們應着重科技與人文齊頭並進,符合世界的需要;我們更應捍衛人文精神、教導學生欣賞文化和明白哲理,和培養他們敏於體察別人的價值和需要。奧爾科特說過:「教育是把思想從靈魂解放出來,與外界事物聯繫,並返觀自省,從而洞察其真實和形態。」這才是大學教育的價值所在。

    努力捍衛大學的使命,而確保大學教育不至淪為職業訓練的場所。我想,這是現代大學最艱巨的任務。

  3. 同學不輕視商學院,此種人人平等之思想值得支持。
    而我,只能坦白承認自己頗輕視之。我只感大學難得有無窮知識,有圖書館存放各種稀有之典籍……而我不知道當中有多少是商業書。我以為文科,特別是史哲二者,根本是人的「裡子」,而學習本身,特別是大學,本亦不在職業訓練或「搵份好工」,而是真的堂堂正正做個人。有很多事、很多話,投身社會後或身不由己,或情非得已,但在學校應該沒有這種負擔的。
    即使是中學。在中學做個所謂的反動派一直是我的夢想--我做不到,太守規則(儘管偶爾也有違規的時候,但彷彿總只是在「很乖」與「乖」之間遊走),我希望自己的同學做得到--可能是不依常理出牌,或者挑戰一下學校的規則。
    而如果要作個職業訓練的話,學習怎樣欺騙自己的朋友、把人際關係當作利用的棋子、把玩猜度主子心思的法術等等,我想這些不必學,大概很多人,或加害於人,或身受其害,早已領教不少。
    我想我說很多,在我的棱角還沒有給磨平以前,就讓我留下這麼一些。

    • 補一點,關於高中中史,我只能說新課程的問題實在非正常學生能應付--那些胡亂從「1840年前」及「1840年後」隨機比較--如模擬試題中的「隋文帝與毛澤東之開國政策比較」,與滿清之截答題實已相差無幾。
      要讀史,還是閒時讀史書為佳。我自己讀書時還是有很多屬於自己的時間……因此尚可看畢一點史書。於我而言,錢穆先生的《國史大綱》非常值得一讀。

  4. 作者文筆之高,實令我佩服,雖然我現在只是個初中學生,但是也稍微有想過高中的道路該怎麼走,我自知文科不及他人,但我卻非常同意作者的觀點,在人類中,一切的溝通都離不開文字,甚至中文,但無奈的是,現實讓我們不能抽身,《愛蓮說》一文的蓮花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來比喻修讀文科的人——不隨波逐流,而大部分讀商科的人亦好比牡丹。小弟才疏學淺,正想請教『目不識丁之途橫加彈射』的意思,謝謝!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