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評局又公佈考試報告

 (轉載)  經濟日報 18-11-2011

考核中小學生水平的全港性系統評估(TSA),今年考生在個別科目略見進步,但部分學生錯漏依然;小三生未能掌握時間、高度和地址等概念,又將網址填在地址欄,備受關注的語文科,則出現「中英普夾雜」。

專家認為,近年不少學校推行用普通話教中文,將學認字的時間花在教漢語拼音上,結果削弱學生寫字能力。

考試及評核局昨日公布考核小三、小六及中三學生水平的TSA考試報告,讚賞個別表現良好的學生,但亦指出部分學生錯漏百出。

生活經歷少 口試不懂表達

其中小三學生在中文答題上反映未能掌握時間概念,在寫邀請卡的集合時間上寫「5時99分」、「28︰00 a.m.」,甚至「上午九時至下午三十時」等;他們又不明白地址的概念,在邀請卡的地址欄上填寫網址,甚或活動目的等。

雖然小三生的錯別字較去年少7%,惟學生將漢語拼音或英文生字取代自己不懂的中文字上,如漂亮的「亮」,寫上拼音「liàng」,又在答題時寫「我們今天去了一個好玩的place」。

中三生在中文方面,除了出現不少錯別字,更被批評生活經歷少,如表達「喜悅」過於簡單,只寫收到禮物便喜悅等有欠深度,亦只用簡單如高興、快樂去表達喜悅;經歷少以致口試表現亦欠多角度思考、討論內容貧乏,甚至只說「我同意你所說」,個別考生則被指說話尖酸及態度不認真。

單位混淆 中文式英文常見

數學考試中,部分小三生亦未能掌握單位,如指身高是1KG(公斤),又未能以中文表達數字,將71,020寫成「七萬一二十」;有小六生則未能分清垂直綫及平行綫,又混淆圓形及橢圓形。

英文科方面,不同年級都有學生將中文直譯成英文,如「because had many friends」(因為有很多朋友)、「I with my dad and mum」(我和爸媽);文法錯誤有時鬧出笑話,有小三生將「我向鴨子扔石頭」寫成「I throw stones with the ducks」(我跟鴨子一起扔石頭)。

專家︰「普教中」削文字水平

但亦有小三生超水準,在看圖作文題中,寫出詞彙較艱深和結構較複雜的句子,如「I was just wanting to play with the ducks when a gang of rowdy children came, armed with stones。」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謝錫金指,近年不少學校推行「普教中」,用普通話教中文,老師普遍將教學生認字的時間花在教漢語拼音上,結果反削弱學生寫字能力。

謝提醒應集中火力教認字︰「學拼音是學拿枴杖,但真正要學的是行路。」又不諱言︰「現在這麼多發音辭典,不學拼音都可以學發音。」

關於買。

週末週日要分別上班和上學,只得星期四休息。以前總是晚起結果來不及返教會;現在才知,失去了「週」的概念,日子一天接著一天的溜走,其實很可怕。買了蘇打綠新專輯和這張唱片。兩種音樂在我心中份量相若,但後者的唱片難找得多。歌手爆紅真好,至少買唱片比較方便。但難買也有難買的故事。

我那個晚上跑到總是賣得比別家貴的唱片店找<不允許哭泣的場合>,我以為多花點錢,還是會買到。結果店員說專輯還未到香港,於是我留了電話,像等面試結果般等待電話。那日店員打來,說專輯到了,可以來買。有個念頭一閃而過,就是去買得較便宜的店去買,因為既然到了香港,哪一家店也可以找得到吧。但又想,對方第一時間通知自己,我卻立即光顧別家,好像不太好,所以當晚收工,就回去那唱片店。

我在最新專輯那一欄,完全找不到我要的東西。是不是被買走了呢?很想問,但始終擔心定價嚇人,不敢開口,只是自己默默地尋找。轉身回到我上次翻唱片的位置,摸到那一欄多了僅僅一張新的專輯。拿上來看,想不到居然有特價,不算很便宜,但肯定是老實,正常過正常的售價。明知我自己買不到,來貨量又少,竟然就放在隱秘的地方,然後打個折。

這種細膩安靜的貼心,比一進門先歡迎光臨,轉身離開不管有沒有買都謝謝幫襯,好太多了啦。

重逢

4E    李金玉

   一個天朗氣清的週日,我一如既往帶著我的親密戰友──手提電腦到咖啡店,打算一邊品嚐那濃郁的咖啡,一邊完成我的新作。正當我如痴如醉地投入天馬行空的創作世界時,有一個人拉開了我對面的椅子坐了下來。我抬頭看著那張熟悉的臉,驚訝地張開了嘴,名字卻從我口中吐不出來。

  「小青,整整十年沒見面了,沒想到你竟實現了你的夢想,成了一個著名的作家。」突如其來的讚賞,雖然有點兒不好意思,但亦難掩嘴角的笑意。我應道:「還可以啦!阿柑,你呢?你的夢想實現了嗎?」此時我看見阿柑臉上自信的笑容突然變成了苦笑,尷尬地搖了搖頭。我感到非常可惜,內心嘆息道:當年她比任何人都堅持她的夢啊! 

  小學時,阿柑因在《我的夢想》作文中寫了想當一名舞蹈員而被老師責罵沒有大志,但她仍執意堅持。到了中學,她私下組了一支跳舞隊伍,每個月不停地練舞、表演和比賽。暑假時一天更練上十多個小時,但我從未在她口中聽到一句喊辛苦的話或有任何的抱怨。我當時真的很羨慕阿柑能如此堅持自己的夢想。我當初以為阿柑真的能成為一個出色的舞蹈員,萬萬沒想到……

   坐在我面前的阿柑顯得比我更冷靜看待這一切。她呷了一口咖啡,似乎正在潤著嗓子,為一會兒的交談作好準備。

  「我現在從事保險行業,每天都那麼裏跑跑,這裏走走,為的就是一張保單,一個簽名。今天剛巧在這兒和客人傾談保單,本打算進來買一杯咖啡,沒想到竟會在這裏碰見你。」不知為何,看見阿柑故作輕鬆說出這一切,我突然感到心酸,我知道她其實背後有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自從出到社會之後,才發現自己以前的想法真的很天真、很單純。別說要實現夢想了,就連『做夢』的資格都不是人人可以擁有的。」此時,她的電話響起,聽她那對話的內容和說話的語氣,想必又是有另一張保單在等著她吧!果然,阿柑掛了電話,便一口氣喝光那半杯咖啡,道別後,便匆匆離去。 

  看著她離去的身影,我想起這個世上應該不只阿柑一人,因為生活、因為現實,而被逼放棄兒時寫下的《我的夢想》。在這個如此現實的世界裏,能把「我的夢想」變成「我的職業」應該只有少數人。此時,電腦顯示屏上的那本半完成的新作告訴了我,我幸運地成為了那「少數人」的一份子。

  我默默看著阿柑放在桌上的那一張印著「保險銷售員:花阿柑」的名片,大概這就是阿柑現時的夢想吧!

 

愛山水

11月4日參與了7S班的畢業旅行,雖然工作、生活有說不出的忙碌與困頓,但上了山就感覺熟悉而快樂,因為我喜歡登山遠足,因為這是去年我的7A的一樣的路線,一樣的風光,也因為7S的同學都活潑快樂,他們時而談笑時而高歌(他們高唱校歌),還有一見到草叢樹林就進入戰爭狀態的男同學,確實帶給大家不少歡樂。

(人在天地中。2010  7A)

因為有快樂,所有的腰酸腿痛,所有猛烈太陽烤炙的焦痛,通通都成為真實而難忘的點綴。

(樂在山中  2010  7A)

香港的山水很近,從學校徒步不遠就可以登上丫髻山,北望可以遠眺田園、魚塘及後海灣的景色,西南可俯瞰天水圍的景色,學校在咫尺間;或遠一點走到元朗登上雞公嶺,你有超脫凡俗的感覺,尤其黃昏,登上雞公嶺之巔,你可一眼盡收元朗的城與鄉,青山綠水環繞、霧靄斜陽映照,再加上清風一陣,美好生活大概如此。再遠一點,再遠一點,其實都是一二小時之內的距離,你就可登大山、觀大海、觀日出日落……我相信沒有一個城市像香港一樣,離大山大海這麼近。

香港的山水很美,但太近,太近就教人耳聾目盲,於是多數人都看不到聽不見。

(獨立蒼茫  2011 7S)

有時候,太近,我們就不懂愛,很多人都一樣,花了半生一生踏破鐵鞋才發現最愛的人就在身邊。

教懂我愛惜香港山水的是個加拿大人,十多前我參加外展訓練,教練是剛來香港的加拿大人ERIC,上山前,我深深記著他的話:不要把任何東西留在山上,不要把垃圾留在山上的垃圾桶。一個風雨交加的深夜,我們迷路,直至夜深才找到露營地點,飢寒交迫中,我們狼狽地折騰了一整夜,一早醒來,陽光普照,露營地綠草如茵,但,包圍我們的除了綠草與陽光,還有公仔麵包裝,膠水樽……我們怎麼了?上山露營的不都是愛山愛水的人嗎?我看看ERIC,他也苦笑。

直至今天,這兩年與中七的同學上山,我還是講一樣的原則:不要把任何垃圾留在山上。他們都做到了。

(美好的時光  2011 7S)

香港的山水很美很近,但也離我們很遠。

我們離土地其實好遙遠,城市生活,讓我們上山走一段就會腰酸腿痛,只要有泥有沙有野草就有人覺得好髒,只要有山路與林木,有人覺得好悶,風聲雨聲都只是都只是噪音,於是大家帶了太多的玩意,太多的美食及其精美的包裝上山—-我們要在山上享受城市的熱鬧與繁囂,於是山野,人也野,於是我們不懂愛惜,於是大自然於我們那麼近還是無限遠。

我們都離得太遠,所以,不懂愛惜,我們都離得太遠,所以搶奪。當政府的所謂發展,把土地以高價私有化,我們也就展開了無止境的搶奪。於是,財閥把交通樞紐都變成了美日大都會,把山林流水變成歐陸花園,我們遠觀仰望同時爭相搶奪。最後,我們只知道一萬元一尺,二萬元一尺,三萬元一尺,我們都忘記了愛惜山與水,都忘記了為一片土地、為一個冥冥中的家園,守護與抗爭。

我常教大家作文不要離題,但我還是習慣了扯得太遠,我只是想說,我們都要快樂,我們都要愛山愛水愛家園,而且,而 且,作為一個城市人,如果某天你成了億萬富翁,還請記住:金錢是你的,但郊野是大家的,山水是大家的,請愛惜這一切,請不要加入喪失良知的巧取豪奪。

消磨

我也不知道,這種優悠,是因為之前夠努力了,還是一切全屬幻覺,之後將會有忙到不行的報應。但不要緊,在香港境內飄泊的工作生活,讓我明白,所有教科書裡以均衡二字形容的,無論是作息還是飲食,已經與我無關,忙的時候要努力,有機會閒著也要努享受這種狀態。總之,要努力。

順便也好特地也罷,居然一反常態在鬧市見到怕人多的你,然後在明亮寬敞得令人無限放鬆的高貴卡位對坐。開飯前總渴望能善待腸胃;但結賬之後,甚麼都忘記,臨睡前反而想起,你撥進我碗裡的那顆鹼水味雲吞。不用上班的妝化得特別薄,你不可能看不見我想要流淚又努力收斂的態度。每個人也許不只得一個面向,而我自覺只看到你半面。但不怕,因為我一直在你面前自轉。我只能用衣裝,遮掩乾燥的痕跡。

到底被看透於是無可保留可怕,還是無人閱讀、無人打開更可怕?如果,一直以來的安穩感覺,全來自於有一個你,在隱密處理解著我所有莫明其妙的孤傲。

於是形成確定否認一樣困難的依存。

在你面前,所有對生活的碎碎唸都只是無虛言的偽裝;真正的心事,我從未,亦無從以言語訴說。不要關心一個人到忘記那人有一日會死。在毫不轟烈的無聊世代,默默和無求純屬多餘。

自拍故我在?

假期有空,深感科技發展與自我樣相有一定關系,故有此篇。

智能手機充斥市面,大多具備拍照功能,然後左拍右指再自拍,從各種特效,色差下,人看來比本來的自己好看。於是,拍每一張照片,再去看看自己,念著的是,為什麼我愈看愈是不同……

神話中有一美男子Narcissus,唇紅齒白配上一張俏臉,連女子亦不及他的美貌。儘擁有如此美麗的外表,他卻不曾看見,因為在他的世界,根本沒有鏡子,故他的美,他只能從旁人的對話中得知。年復年,一次路過湖邊,Narcissus停下來,目不轉睛的看著湖邊的倒影,他從來沒有看過如此美麗的景象,他只想到湖中的倒影是湖中的仙子,卻不知倒影是自己,為美態感動的一刻,一滴眼淚滑過臉龐,滴下湖中,激起漣漪,美男子的倒影化掉了。少頃,Narcissus縱身投入湖中,為的是尋找那美麗的表象,結果故然失敗,他亦於湖中死去,然後那湖,生長了幽幽的水仙。從此以後,水仙垂頭,顧態自憐,這是水仙花NARCISSUS一字的來源。

Narcissus之美故然只是一個故事,但人很多時侯,何嘗不是不能觀照自己?受時間所限,我們能感受的我,通常是鏡中的我,別人口中的我,往往不能從心中找出真我。

從自拍中,我們用不同的角度把自己的相貌儲存,不同角度的相片顯示出來,美麗的相片可能成為了Facebook的頭像,較差的則送到資源回收,仿佛那張照片映出來的,並非自己。那麼,誰才是自我?是那張以直角由右眼上方拍下來的是我?還是由左耳水平的拍出來的是我?

我們都迷失了自我,愈是執意去尋找自我,那個「我」便成為了被投影的對象,由「主體」成為了「客體」退藏入密。

留著倩影,用作他日留念,發現那些年的自己原來是這樣,故然有些功用。然而,為了討好別人,在別人心中留下好的印象,這看起上來卻又不必。前些年,便有所謂的自拍十式用作揶揄經常自拍的人,但十式用完了,我能找到自己或是令自己快樂一點嗎?

人在生活之中,往往隨著大眾而行,自我的特點被迫削平而配合整個社會,於是自我的感覺愈來愈模糊,「我」很痛苦;「我」很寂寞,究其原因,是「我」失去了自我。我們的自我,按佛家語即為「本來面目」,我們的本來面目受環境影響,日漸模糊,那麼如何找回「本來面目」?

不要從別人處找,不要從外物處找,我,便是「自我」。從外貌至內心,各樣的性格、生活,都由我主宰。註1

有了這種心情,然後自拍,這樣,應該才可以說是「自拍故我在」

註1.對如何把握自我,實為哲學心性論所必然談及,在中國,論語起首,有所謂「人不知不慍,不亦君子乎。」此句即指縱然別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亦能很快樂,不就是一個有賢能的人嗎?至南宋有陸九淵言「人心本無事,無事被事物牽張去」即人的心本是很純粹存在,沒有煩惱,然後他再指「雖得剝落,剝落得一翻得一翻清明」,即將煩惱除去,使能取得原來的自我。

我一個人在樹下走來走去,一棵一棵,碎葉沙沙地在腳底,還可以。

有一塊披薩狀的missing piece,►,他/她從一開始就覺得自己是其他形狀缺失的一部分。►有屬於自己的一個地方,就在那原地一直等待,等待他/她的master piece來帶他/她走。□來了,►和□缺失的部分一模一樣,可是□無法滾動,所以披薩狀的missing piece知道自己等待的是一個○。○來了,但他/她們缺失的部分都和►不一樣,不是太小就是太大。有些○像笨蛋一樣,根本不知道要將►放在何處,有些則根本是☆。等了又等,►疑心自己不夠漂亮搶眼,便將自己裝飾起來,雖然有些過火了,可是那和他/她剛好可以拼合的○畢竟來了。他/她們合而為一,愉快地滾動起來。

○………………..○………..○………○……………○…..

然後►開始膨脹,再也不適合那個○了。他/她們又再分開,►又回復了等待的姿勢。過了一些日子,另一個●來了,他/她和其他○不一樣,●沒有缺失的角。►覺得這就是他/她一直等待的對象,就懇求對方帶他/她走。可是●不願意,●說:「為什麼你不試著自己走?」►說►是無法滾動的,跟□一樣。

但●還是離開了。►試著提起自己,又重重墮下,總算是前進了點。他/她反反覆覆,就這樣跌跌碰碰地向前。漸漸的►走得越來越快也越來越暢順。凹凸不平的地面不知不覺將►磨成了˙,然後他/她終於可以和●一起滾動了。

 

我好像做了一個夢,是►的一生。那時候我還是►,我也可以走,只是很緩慢,在這個狹窄的世界裡,身上的角到處碰壁。常常痛常常哭,越痛越哭,越哭越痛。有時候也會想像滾動的快感,但不怎麼覺得自己不圓滿。我也會等待○,但那和圓不圓滿沒有關係,那只是一種對各方期望的回應,於是那開始變成自己的期望。

我在樹下自己一個人走的時候,有時候被落葉擊中,有時候覺得自己會被那些樹吃掉。樹下總是坐著○和其他►。►有時候有○有時候沒有,各自有些不同。○和另一些○則一樣,總不會成為●。

「我一個人在樹下走來走去,一棵一棵,碎葉沙沙地在腳底,還可以。」是三年前年發生的事情。當時我祈求著一個○來使我變成●,最終那些角沒法磨合。然後我被拋到佈滿細菌的空氣之中,大家都會這樣,不管你有沒有準備好。那些►通通偽裝成○開始笨拙地滾動,如果你不前進,有人會在後面推你。速度太快了,我開始忘記那些沙沙的樹葉的聲音,忘記了樹和當時見過的種種►與○。我忘記了我的角,忘記了曾經的心情,慢慢的角鈍了,成為了˙,卻從來沒有覺得圓滿。

然後我讀到了►的故事,突然像前世的記憶回到腦中一樣記起了我也曾是►。縱使我如今在這個加細碼的世界走得也挺暢順,但原來已經改變形狀了。便突然覺得,好可憐。

 

 

所有的►成為了○後,都是一樣的。

轉載:「好蘋果」勿餵飲《檸檬茶》

 轉載:「好蘋果」勿餵飲《檸檬茶》   信報   09-11-2011

(請與此篇對讀)

每年,考評局都會出版各科考試報告,包括試題、marking scheme及考試報告三部分。評定成績要標準化,不能沒有marking scheme。可是,一旦有mark ing scheme,便像明、清兩代的八股文般,將考試變成考評局與考生的鬥智遊戲。

老實說,八股文與marking scheme都同樣壓抑考生自由發揮創見,但八股文還要勝一籌,事關八股文規定:先用兩句「破題」,再用四五句「承題」,跟「起講」,然後「起股」、「中股」、「後股」,最後「束股」。每兩股都是相對的,終於「大結」,共八股。在「大結」中,考生還可以說幾句個人見解作結論,不失為一個清楚、明白、有規有矩的作論文方式。香港的考生恐怕連作文的規矩也不會。

每年的考試報告,例牌對考生大肆抨擊。譬如寫中、英文別字多、詞不達意、詞彙貧乏等。傳媒一貫報憂不報喜,加上學生語文水平日益低落已成共識,每一年考評局的考試報告便成為最佳樣板,給傳媒大做文章。

占飛卻有點看不過眼。每趟公開考試,數以萬人參加,要找出一些水平奇低,把「them」(他們)串錯為「therm」的,又有何難?若然只是少數「爛蘋果」的錯誤,其餘考生卻要為此蒙冤,豈非無辜?可惜,報告中沒有說這類錯誤有多普遍。我們不時看到報道:香港學生在什麼國際數學、科學比賽拿獎,在世界排名中位於前列,可見香港還有不少「好蘋果」。

去年八月,大陸網上瘋傳一篇文章《拒絕平庸》,是高考拿滿分的作文,讓人得悉大陸高考生的最高水平如何。何時我們的考評局才懂得不只報憂,也報報喜,給公眾看看香港高考生最高水平的文章,讓公眾得知香港學生最好可以好到什麼程度?我相信,香港學生一樣可以寫出漂亮的英文,不然就不會有學生考入牛劍、哈佛一類世界一流學府!再說,哪一天我們的考試局會出一道《拒絕平庸》這樣的作文題,而不只是《檸檬茶》呢?

沒有燈,背影怎麼上路

橙黃的街燈與黑夜總讓人思前想後。陽光可能太耀眼,日間都瞇起眼睛,視野狹窄,看不見自己的過去。夜了,沒有藉口,走每一條路時,很容易想起過去路經此地的故人故事。然後又感歎時間過去,像眨眼間的事,夏花不知飄零多少次,而不僅是人情不再,地方又何嘗沒有變過?

這種變卻來得多麼快又多麼怪!時間真的很妙,說快嗎,又像有很多很多事發生過,像這些日子實實在在盛載了不少似的;說慢嗎,回首往日卻常有一閃即過之感,想起歷歷在目,卻已相隔不知多少庸碌日辰。其實我記得當初的許多經過,像第一次到教員室那種「朝聖」心態(倒像今天的我總不敢找老師一般),漸漸的在那個地方說話、問功課、罰企,揮之不去的「罰法無邊」陪伴自己一段時間以後,到後來只為了逃離炎熱的環境,或單純無聊而走進去……一邊輸入這些東西,就像從大腦重整並抽取那一塊一塊散落在地上的回憶。開了燈,倒也再看清楚了。

開始想的當然不是這些,只是夜裡經過一些地方,想起與不同人之間的往事而已。過去總「一半樂事,一半令人流淚」。然而,寫(輸入)過上面關於學校的一些種種以後,倒又想起一個曾經想過的題目:記憶力。

常言人善忘,特別香港人常給冠上「善忘」之名,皆因他們對過去發生過的大事彷彿無動於衷。像葉劉淑儀。遠至為求人大釋法不惜誇大中國子女來港人數、推銷國家安全條例時之語錄(如:「希特拉也是民選出來的」,諷刺的是她卻身體力行,參與「不是靈丹妙藥」的民主直選、「市民當天放假,有些人當遊行是一種活動參加」等),近至日前揚言要「犧牲」自己競選特首,都給香港人拋諸腦後,然後一鼓腦勁兒支持香港唯一希望的新民黨和香港人民大救星葉劉淑儀。

如沒雲,天空都不覺高。記得不記得,未必在於人善忘與否,而是人有多少其他事要忙。我發現人腦的記憶能力非常驚人。我應該想不起我九歲那年的九月十四日我在做甚麼,但如果那是有點線索的事情、有點標記的過去,要記起還是不難的。或者這樣說,當我們跳出那「同質的時間」,即以日曆和時鐘明確標記的時間框框以外,並重新以「事件」界定時間,我們會發現更多。那不是同質的,但我記得在差不多的時期,有過那些片段。例如我還記得小時候有一年英格蘭超級聯賽的列斯聯和曼聯在競爭冠軍,或者我和爸爸通過電話談論英超積分榜的形勢等。

片段代表甚麼?這些在印象中的片段正是我們零碎的過去。沒有人為我們說話,即使有,也可以是扭曲了的說話。也許有天很多人已經說「香港大會堂外是香港馳名的海濱長廊,那裡有露天茶座、便利店、超級市場,一應俱全。餓了可以到咖啡店或快餐店用餐,那些地方也有各式飲品供應。地方很清潔,沒有小販也沒有阻街的街頭表演--這裡所有表演都集中在冷氣大樓內。也沒有人坐在草地上,因為這裡除了有很多保安勸喻人們外,還有閉路電視監察人們的行為。所有出現的人都是香港中產和白人,他們突顯了這地方的尊貴。」然而,我心中的大會堂外面是維多利亞港、是碼頭。假期造訪總看見坐滿一地的休假外籍家傭,喧鬧不已。連接至皇后像廣場的隧道人山人海,有人演奏中樂賺錢。總有一部雪糕車停在碼頭附近。即使再也沒有人提起過,那些片段就是過去存在過的唯一證據。

「留在記憶裡風景,為我去指證,發生過感情,發生過不能推翻的許多事情。」記憶和記性是實在的,要是突然想起,就會記得起很多很多,只是平常生活中能讓我們激發思潮的燈未必太多。那可能是一幀照片、一個地方。只要有燈,就能看見自己的背影。

小孩與手

小孩與手

這年有半隻腳踏進了社會,在校園裡的日子所餘無幾。每星期上三十小時的班,還膽敢報畢業論文來做。時間分配上,我是個兼職的學生;而指導我做畢業論文的教授也是兼職的,開學以來都是EMAIL來EMAIL去,以很「商務」的形式討論功課、書和電影。這天終於有時間和老師見面。

在很舊的飯堂裡,教授給我一紙袋的禮物。我的論文研究港產片;但袋子裡裝著西片<AGORA>的DVD。無論功課是甚麼,課外東西總是比較吸引﹣﹣在電郵裡,我們討論董啟章的書,遠多於電影。袋子裡另一樣,是這個底部寫著「小孩與手」的小小石膏像。

論文還未開始做就有獎品,是無關天理的福氣。一個能放在枱頭的安靜石膏像,不動半隻字就表達了教者的心腸,果然是研究電影、影像的人。我想起以前問他將來幹甚麼好,他說,不一定要偉大。忽然覺得,出人頭地在長輩眼中其實只是過程,他們對孩子最終極的期許,不過是平安而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