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的謾罵

近來,中港民間矛盾越趨激烈,其間充滿爭吵與謾罵,所以我們要特別小心,尤其當某些言論不斷挑釁我們的情緒時,請冷靜與克制,我們更需要的是理性的討論。早前孔慶東的言論,還是覺得可能容易造成誤導,所以想再談一談。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罵人本來沒有甚麼大不了。孔慶東罵香港人很多是狗,不講普通話的是王八蛋,香港人守法是賤是欠抽。這些都是非理性的謾罵,非理性的話根本不值得討論。不過,一個北京大學教授在網絡公開罵人情況就有點不同,教授學者本應講理性講事實講證據,這是社會大眾的期望,也是合理的期望,但有人以學者身份一開口就是似是而非的謾罵,這種謾罵帶有似是似非的推論,特別容易造成誤導,實有澄清之必要。

普通話與方言並無貴賤之分

孔慶東罵不講普通話的是王八蛋,除了是辱罵之外,也是很大的誤導,令人誤以為中國方言有貴賤等級之分。

中國約有七大方言, 包括官話、 閩語、粵語、客語、吳語、贛語、 湘語,其中官話為北方方言,其他的則為南方方言。因為地方分佈、政治、經濟等原因,各方言的發展強弱不同。官話方言因地域分佈及政治原因,一向是官方語言,粵語因為政治經濟發展等原因,至今仍是一種強勢的方言。普通話是以官話方言中的北京方言為基礎發展出來的民族共同語,1956年開始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展開推廣。無論發展的強弱,所有方言並無貴賤之分。孔教授謂不說普通話的是王八蛋, 這種說法既無事實依據,也無理論依據,只是挑撥離間式的謾罵。

根據香港基本法,香港的法定語為中文及英文,但並沒有為這個「中文」下定義,所以香港的語文教學政策就發展出兩文三語:中文、英文,粵語、普通話及英語。基本法也沒有定明香港人有學有說普通話的義務,基本法定明中港的教育政策互不干涉, 中央政府也不能在香港強制推廣普通話,所以孔慶東以中國人有義務說普通話,去推論出不說普通話的是王八蛋,前提不當,推論結果也只是謾罵。

對我們來說,說不說普通話,不是貴賤的問題,不是政治問題,也不是責任與義務的問題,只是溝通的問題,我們要溝通,所以要學好普通話。

如今,中國不少方言因種種原因而面臨消失,我們作為粵方言的使用者,我們更有維護粵語的義務與責任。

惡意辱罵無關自由言論

法國思想家伏爾泰有句名言:「我並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是言論自由可貴的精神。

日前新聞報導說,百多名市民到中聯辦,抗議北京大學教授孔慶東指部分香港人是狗之言論,並要求道歉。不過,孔慶東質疑到中聯辦請願是干預言論自由,堅拒道歉。

孔慶東認為他罵人也是言論自由,這種說法很容易誤導大家,大家千萬不要以為講粗口罵了人被老師懲罰你可以以言論自由之名抗爭。在香港,在某些場合講粗口是犯法的,千萬不要把講粗口與言論自由掛勾。在各種公共交通工具如港鐵、巴士小巴的士電車,在昂平360、機場海洋公園嘉道理農場、康文署的公園運動場及體育館,講粗口都是犯法的,有可能被罰款及判監。

講粗口罵人無關言論自由,那麼到底甚麼是言論自由呢?

聯合國 《公民及政治權利國際盟約》第十九條把言論自由明確定義為:

一.人人有保持意見不受干預之權利。

二.人人有發表自由之權利;此種權利包括以語言、文字或出版物、藝術或自己選擇之其他方式,不分國界,尋求、接受及傳播各種消息及思想之自由。

三.本條第二項所載權利之行使,附有特別責任及義務,故得予以某種限制,但此種限制以經法律規定,且為下列各項所必要者為限:

(一) 尊重他人權利或名譽;

(二) 保障國家安全或公共秩序,或公共衛生或風化。

我們所談的自由或言論自由永遠不是絕對自由,所有自由都有限制的,所以大家要特別注要最後兩點言論自由的限制。

我們再看看孔慶東的這番話:當你遇到一個人,他說操的方言跟你說的話不一樣怎麼辦,雙方都應該說普通話。故意不說普通話,是什麼人?王八蛋,一定是心裡陰暗有別的目的。比如說香港人你是不是中國人?那麼據我所知很多香港人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張口就我們香港啦,你們中國啦。這就是王八蛋,這種人就是給人 家英國殖民者當走狗當慣了,到現在都是狗,你們不是人。

孔慶東這段話中罵香港人是王八蛋,是走狗,是狗,絕不是理性討論,罵人嚴重違返了言論自由定義中的兩項限制:第一嚴重損害他人的名譽;第二這番話肯定會挑起兩地人民的仇恨,嚴重影響公共秩序,貴為孔門之後貴為中國著名學府之教授,如此罵人實有損風化。

所以,抗義孔慶東罵人無關乎他的言論自由,我們當然要盡力維護言論自由,但絕無需要維護辱罵別人的自由,更不必尊重罵人的話。

法治是現代文明最重要的基石

我們先回顧一下孔慶東這段話:這個是對的,為什麼乾淨?就是靠法制,不是靠素質,是靠法制,跟新加坡一樣,抽菸罰五千塊錢,凡是用法制維持起來的秩序,說明你這人沒有素質,沒有自覺,不打就不好好幹,不大就不好好活,說明一個字,什麼字呢——賤!欠抽!

這段話當然有很大的邏輯謬誤,就正如我們也可以隨便這樣推論:孔慶東為什麼沒有作姦犯科呢?就是靠法制,不是靠素質,說明他這人沒有素質,就說明一個字,什麼字呢——賤!欠抽!

其實,孔慶東這段話更大的誤導是鄙視法制,這是絕對荒謬的。法治法制絕對是現代文明最重要的基石,法治也是香港社會最重要的核心價值之一,我們絕不要輕信這樣無賴的推論。賤視法制,鄙視守法公民,這種思維明顯與人類對美好社會追求的思想相違背,我不相信這是中國人的主流思維。

經濟發展上的暴發不會使國民更文明,不會使國民更有素質,中國要成為一個法治社會才能成為一個現代文明的大國。這是毋庸置疑的。

簡單來說,現代社會中,守法的人肯定比不守法更有素質,有素質的人、有道德操守的人肯定比缺德的人更守法。要說賤說欠抽,我相信的不守法的人更賤更欠抽。

 

重讀孔慶東的話,我也自覺情緒起伏,所以我希望與各位同學共勉,大家要時刻保持清醒,不要墮入非理性的謾罵之中。理性討論可促進社會和諧,非理性的爭論會深化社會矛盾。希望大家參與討論時要以事實為依據,不要人身攻擊,不要以偏概全,任何人任何情況都要為自已的言論負責。

日本文化淺談(I)

信長之野望、三國無雙、FUJISTU、MONTBELL、SONY、松下、樂聲,很多的人,至少我,每天都脫離不了日本。

日本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呢?其實日本是太平洋的島國之一,它是位於破壞性板塊邊界的火山島,長年累月下形成四大部份,即北海道(北端)、本島(中部)、九州(南部)及四國(西部),我們說日本,除了想及他們對生活都有很細緻的態度外,很容易會聯想起地震、海嘯,的確,日本是遭遇亞洲地區地震及海嘯數量最多至地方之一。每天生活在自然災害下的民族,由古至今,漸漸發展出一套獨有的人生觀、社會觀,我們或可稱之為「大和文化」,而這種文化的核心,以日本的俳句(日本文學的一種文體)作解,即「櫻花是花,人是武士,色空俱寂,人是無常」可解,對日本人來說,生命脆弱得如櫻花般,然而即便如此,櫻花落下一刻亦曾閃爍,是故生命、自然,均為日本人所愛護(君不見動畫鬼太郎、千與千尋、夏目友人帳均描寫了人與自然,人與物之間的交流往還,而自然在日人眼中,均具靈性(日本宗教神道教的主張)故珍視生命的一剎,可為古至今日本之核心矣。

而大和民族和其他種族一樣,有他們遠古的傳說,如《古事記》一書記有天照大神、须佐之男,他們是日本人的先祖,而由他們開始,始有天皇的出現,天皇是一脈相承的,古往今來,天皇也是同一家,故日本皇室有所謂「萬世一系」之稱。原始的日本人,他們也會使用鐵器及耕作,這個時代被稱為繩文時代,而這些日本原住民其實只佔了日本人很少的一部份,事實上,現代的日本人,他們的血統大多為中日韓三個種族的混和,儘管如此,「大和文化」還是包括了所有不同種族的日本人。(相同血緣、姓氏、文化構成了他們的身份認同)

然後在中國的史書《三國志》中,我們能看見部份古日本與中國(當時魏國)接觸的記錄,當時的日本國,大概是被稱作邪馬台國。然後至唐代,日本與中國的交流日漸頻繁(因當時的海上商貿增加),而日本的皇室希望以較優秀的文化區分皇室與平民之間的分別,於是當時日本便有大量的遣唐使來華學習,當中的王子學習唐代的《唐六典》中的三省六部制,改革了日本體系,然後是日本的以中國草書的偏旁成為了日本的文字,而日本的文學在這時大盛,當時已有《源氏物語》、《竹取物語》等小說的出現。可以說,早期的日本而有很強烈的學習風氣,這種學習風氣是基於對改善文化的需要而來。

再轉數百年,明代萬曆年間,日本政制的二元對立已十分明確,形成了天皇(作為統一象徵)、幕府將軍(權力、軍權持有者),當時為日本的戰國時代,戰國一統後,由當時的關白大名,秀吉主導下,發動了第一次侵略中國的戰爭,戰爭以失敗告終,有德川氏奪去秀吉之權,成為新一代的幕府將軍。然後,日本同樣經歷了列強的強行入港,於18世紀未,有所謂黑船佩里事件,迫使當時的日本國開放港口,然而此事件發生後,日本並無拒絕向外國交流,反而多加習外國之堅,如明治時期,明治天皇下令從未飲用牛奶的日本人要開始飲用牛奶,令日本人的身體質素得以提升。列強的奇技確實有用時,他們盡量的去翻譯西方書本,這種能夠急速適應的特點,或許只有日本如此,而這個特點,與中國相比較下便更加明顯(特別是明末清初之際),或許只是因為島國經常受天災影響,故有需要盡快找尋更好的生活方式所致。

而回到戰後的日本,當百廢代興之際,美國不斷扶持日本,希望以經濟操縱日本,令日本成為遠東的一個戰略基地,故美國不斷將日圓推高,然而於90年代泡沫爆破,經濟的不景,失業率加劇,往後十年,被稱作「迷失十年」,年青人失業,社會對年青人的期望過高,現實卻殘酷,故新生代日本有各種地下文化,或許是對主流家長式期望與現實為會不相符的一種反抗。(地下樂隊將追求音樂(不為家長所忍受)的理想放在地下,因他們認為公開演出,並不會得到社會大部份其他人的認同;而宅男問題,則是不能符合社會期望,故情願放逐自我的族群)

在我看來,日本的民族是深刻的,說深刻,是指他們對生命看得比所有深刻,這或許是從武士道或俳句中所得的印象。說文化難以入手,是故僅能從地理及歷史切入,而日本文化所包括亦眾多,故亦留後再談,還望讀者見諒。

還是要.

這是<矛盾十誡>之中我最喜歡的四句, 每次想起心裡總有一點點悸動, 希望這能送給正在用寶貴光陰看這篇文章的你, 一個祝福.

1. People are illogical, unreasonable, and self-centered. Love them anyway.
人都是邏輯不通、不講道理、只顧自己的。但不管怎樣,還是要愛人。

每個人身邊都總會存在一些看來不可理喻, 難以相處的人; 事實是, 可能我們根本也是這種人. 愛這個字無論對任何人來說都過於複雜, 但 ‘不愛’ 卻是相對容易理解和容易執行的. 愛一個並不 ‘可愛’ 的人確實不是一件易事, 但我想我們是應當這樣做的, 因為愛人相對會使自己舒心和輕鬆得多. 只要願意放開懷抱去愛, 其他一切都也都不是大難題了, 畢竟連愛都學會了.

 

 

5. Honesty and frankness make you vulunerable. Be honest and frank anyway.
誠實與坦率待人常使你受到傷害。但不管怎樣,還是要誠實坦率。

人愈大, 在自己身上不大找到坦率這詞的蹤影了. 社交歷煉每日都在累積, 對這字的躲避或是抗拒已在潛意識中出現. 不難發現, 我們平日生活中能遇見擁有誠實和坦率這兩種特質的人, 許多時候外界予以他們的評價通常乏善可陳, 不是嗎?事實上大部分人心裡都對誠實和坦率不十分有好感, 但這主要只能歸咎於我們在這世代中, 潛移默化地建立了自己一套生存模式, 人們把虛假片面包裝成婉轉圓滑, 而後者才是大多數人所接納. 筆者不打算去批評圓滑的不好, 因為脫離圓滑並不是凡人如我能輕易做到. 只是誠實坦率的人仍然值得稱頌, 應該是要堅持的, 因為這是善良的體現, 至少我這樣認為.

 

8. What you spend years building may be destroyed overnight. Build anyway.
你多年建立起來的東西,極可能毀於一旦。但不管怎樣,還是要建設。

這不能不讓我立刻想到Steve Jobs. 人們常用傳奇來形容他的人生, 能說得上傳奇, 當中總少不免有失意低潮的成份. 自己一手建立的品牌卻被合作夥伴佔有了, 其後公司也漸漸走下坡路. Steve Jobs也常常調侃自己:「我怎麼會被自己創辦的公司解僱呢?」這看來的確不可思議也難以預料, 自己不但不能再擁有親手所建設的成果, 還要眼見著當中付出的心血和努力被糟蹋, 還真是一件令人沮喪的事. 然而傳奇人物不愧是傳奇人物, 他隨後的表現也是振奮人心的, 沒有受先前的不愉快事件影響, 他還是重新投入蘋果旗下去繼續他的建設, 這也是這句金句活生生的體現, 也許傳奇人物就是比平常人多了這麼一點點的真誠和堅持.

 

10.Give the world the best you have and you’ll get kicked in the teeth. Give the world the best you have anyway.
你把最好的自己獻給了世界,卻大大受挫。但不管怎樣,還是要獻上最好的你。

我認為英文意思更傳神更能準確傳遞箇中意義. 誰能夠把自己所擁有最好的都獻出? 我腦海裡浮現了德蘭修女, 甘地的名字, 這說明甚麼? 這除了說明我的見識真的過於淺薄外, 也呈現出──能夠這樣做的不就已成了聖人了? 有多少人能夠完全的毫無保留的把自己最好都獻出? 但我們還是應該盡我們最大的努力把最好的自己獻給世界, 哪怕像兩位聖人一樣得不到甚麼可觀的回報, 但能憑自己的力量令這世界變得美好一點, 這不就是最可貴的回報了嗎? 問題是我們有否這個心, 有否這個單純願意付出的心, 無懼困難地去發揮自己的力量, 而目的是為了使世界因而變得更好, 這不是很浪漫的事嗎!

 

 

不知道以上幾段小小的文字, 能否帶給人一點點, 哪怕是一點點的觸動, 儘管我的文字不吸引, 但我想我不能辜負這些金句賦予我的感動; 所以不管怎樣, 我想還是要將它分享給別人.

記事四則

蝸角之爭

上星期DSE練習卷中文作文出了個圖片題,就寓意「紛爭源於不自知」去作文一篇。全城議論紛紛,我覺得試題形式沒有甚麼好大驚小怪,反正,任何作文題目,最終都是測試考生的敘事、描寫、抒情、論說的能力,考生只要選取自己最善長的的表達,努力發揮就是試場90分鐘要做的事,不必因未見過的形式而過分擔心。

反而,要用90分鐘去思考一個關於和諧的哲學命題,實在是難為了考生。到底為甚麼要一個16、17歲的少年去越超自我去思考個人紛爭、社會紛爭和國家紛爭的問題呢?

況且這個時代,河蟹橫行,大多數紛爭都源於霸權、源於不公義。

 

去D ﹠G挑機

D ﹠G驅趕在門外拍攝的港人,事件到昨天發展至高潮,有人說這是個關於煽動的事件,有人說這是社交網絡力量的成功例子,有人說這是正義之事,有人說這是種族歧視,也有人說這種事一直都存在。

無論如何,眾聲宣嘩是一個和諧社會的特徵,快樂抗爭是一個和諧社會的特徵。

當然,有人卻視之為無謂紛爭。

但為甚麼只准內地人拍照?為甚麼公眾地方不可拍照?

 

麥當勞加價

上星期看新聞才知道,每一家麥當勞的價格原來不同。新聞說天水圍天耀邨分店的板燒雞腿包加幅達9%,高於中環的7%。

我記起2007年一個政黨的調查顯示,天水圍餸菜價格全港最貴。

我常去的天盛苑,最不願光顧的那家茶餐廳,午市炒飯40幾不包飲品,中環價格。

前幾天我去百佳買我最愛的紐倫堡腸,上次買的價格是50幾,這一次79.9。

是的是的,百佳、麥當勞、領匯,還有中電,是大財團,而我們,是小市民。

 

明天考試

祝各位快樂!(如果考試會快樂)

祝各位苦中作樂!(如果考試令你不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