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神出城記
按:那篇颱風還在努力當中,別以為已經完了,其實還有下半場。
「學神」,你也許聽得多了,你或會懷疑,能吃的嗎?「學神」,就是「學車的神」,神不在於他們的駕駛功力達至頂級,而是神在於每個道路使用者皆會祈求他們不要把自己的車給撞爛。
我也當了一個「學神」。在駕駛學院經歷過無數次的「死火」,我終於要出城磨練一下了。第一天的出城,先跑到工業邨訓練訓練。從駕駛學院出發,不消一分鐘的車程,已經來到了車輛集中地,左一個車房右一個油站,小巴的士貨車應有儘有,它們閒時停一下,又突然殺你一個措手不及,像變魔術般突然出現又突然消失。坐在駕駛席的我,卻沒有操控方向盤,教車的導師左一下右一下已經繞過重重障礙,重新操制方向盤時,已經離開了危險地帶。
來到下午三時多的工業邨,貨車不太多,自然提供了一個天然的安全訓練場給我。始終不是每天都開著這台車,出街時少不免有「甩漏」。走到大直路,先來一個轉波,只是二波轉上三波,一不小心大力踏了油門,時速由三十公里突然跳上了四十多五十公里,差一丁點就起速了。教車的導師就像老師一樣,「我提醒過你多少次要輕力一點?」,可是,緊張就是緊張。
第一天待在外面的時間不多,轉了數圈便回到駕駛學院。回到學校,不外乎訓練的就是中期試,泊位掉頭斜路,無限循環,直至夠鐘,下課。
第二次再出城,有了經驗,自然得心應手。這一次不是到外面繞圈,而是操練一下考試路線。一小時半,只足夠我練習兩條考試路線,導師就帶我行了兩條最長的考線,水邊圍線和工業邨線。第二次的出外,成功感在於沒有「死火」。大家或許聽過,「學神」操車的時候,其他車輛總會急不及待地爬頭,響號聲也會此起彼落。這次有經驗了,起步快了,跟其他車輛無異,這就是成功感。
個多小時後,車子安全返回駕駛學院,其實實際上不太難,不過切記安全第一,碰碰車就留給大家到主題公園才玩吧。
再按:「出城」的時間較為興奮,在駕院裡面的學習,容後再寫。這份是初稿,先行上載,日後看不順眼才把它修訂一下:P
餐桌前的媽媽. 餐桌前的孩子
這是孩子11 歲(小學五、六年級)時我寫給他的一封情書 ,是投在教會期刊的一篇稿件。孩子先寫了一篇關於吃飯的文章,題為︰《餐桌前的媽媽》,媽媽看了後有感而發地寫了一篇回應的信件給他,題為︰《餐桌前的孩子》。當時兩篇文章刊登在期刊的左右兩頁,並列刊登,教會友人閱畢後笑說我們是香港的 「龍應台母子」 (龍應台是台灣名作家,她和兒子安德烈合作寫了一本《 親愛的安德烈 》,兩母子用了 36 封家書彼此坦率及真摰的溝通,內容廣泛無所不談, 包括親情、友情、經濟、文化、政治、藝術、信仰、人生態度等等)。當然,友人說的只是客氣的說話,但今天看回這封情書,媽媽心裡仍百感交集,感慨萬端!時間過得真快!俗語說︰「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原來是真的!孩子不同的年齡,父母有不同的擔憂!所以,同學們!好好珍惜與父母一起的時間,有父母在不是必然的!今天你可能不明白、不相信,但有一日當你當了別人的爸爸媽媽,就會有很深切的體會。「關愛、律紀、承擔!」不是口號,不是空談,乃是行動!願我們彼此勉勵!加油!加油!
餐桌前的孩子 氣清媽媽
親愛的我兒︰
當媽媽閱讀你的稿件時,不知何解,鼻子一酸,一股委屈、不被明白的感覺湧上心頭!故急不及待的親自執筆寫信予你,跟你分享一些我心底裡的說話與感受。
兒啊!你與媽媽一起生活也有十多年的時間,一直以來,你也清楚知道媽媽是很重視、很重視「晚飯」的時間,你明白箇中的原因嗎?
白天,你忙於校園的生活、忙於應付學校的功課、忙於課外活動;媽媽則忙於工作、忙於應付辦公室的人和事。記得以前爸爸常笑說媽媽是一個 「玻璃人」,意思是指媽媽在體力方面不是一個很能夠吃苦頭 (捱得) 的婦人,就算不告訴別人,別人也可從媽媽的面容上看出媽媽的疲態!每天傍晚,媽媽總是拖著疲乏又疲乏的身軀下班,似乎除了軀殼外,靈魂也不知漂浮到哪裡去?但媽媽心坎裡就只得一個心願,就是希望可盡快回家見見你!
我兒,一天到晚,就只有晚飯這段時間,大家可以盡情地忘掉一日的辛勞,大家可以坦然無懼地,可以輕輕鬆鬆地彼此分享一日的所見所聞。圍在桌前,一面吃飯,一面聽著你細細地訴說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趣事、樂事、難忘事、尷尬事、苦事,看著你那燦爛迷人的笑靨,加上笑時面上露出那兩顆大而白的大板牙,覺得你很像一隻無憂無慮、快樂極的小兔子般!噢!那一刻覺得自己很幸福!能夠有一個如此可愛、活潑的兒子坐在我身旁,陪伴我走人生其中一段道路,心中感到無比的滿足、富有!當你與我分享你心中的難處或憂傷時,除給予你支持、安慰外,媽媽仍想用力的、緊緊的把你擁入懷中,然後溫柔的、肯定的告訴你:「不要怕!媽媽在這裡!」
我兒,媽媽已不再年輕了!故我很珍惜可伴你成長的日子,因媽媽定會盡我的責任、作我的本份好好地教育你、撫養你成人。媽媽對你是很有期望的,媽媽盼望你能成為一位真正的基督徒,在各項事情上也盡忠職守,做好本份。每日也用一顆單純、感恩的心去過日子,少看自己沒有的,多看自己擁有的;好好珍惜身邊的人、事、物!凡事不要只顧念自己的事,要多點顧念別人的事,要多點愛護別人,關懷別人。
我兒,你明白媽媽的心意嗎?若然你明白媽媽重視「晚飯」的原因,相信你
定會答應媽媽以後不會再為偏食的壞習慣,只吃白飯,不吃餸的老問題而破壞大家晚膳、共處的時間。兒啊!一天到晚,除了上學、工作、睡覺外,大家可相處的時間真的不多,只是吃頓晚飯,何必破壞氣氛?何必傷害彼此的感情呢?願我倆能好好珍惜、看重!
祝我的愛兒
快高長大!身體健康!
愛你的媽媽
氣清
2008年初夏
轉載:少年詩翁
秋雨
突然一襲秋風雨
片片黃葉自飄零
俯首拾片葉兒弄
尤見淚痕尤自憐
春茂夏盛不復在
秋凋冬落獨感懷
往事幕幕心頭閃
思緒糾結情紊亂
驚歎又是深秋至
秋風蕭蕭倍覺寒
無題
銀白世界繽紛雪,隨風吹來雪白雲。
初來乍到全空白,惟見兩張甜笑臉。
風吹雨打雪上霜,陰霾滿佈終放睛。
生時笑聲喧鬧聲,去時寂靜悄無聲。
笑對世間生死命,生死何時曾有題。
輔導老師分享關愛:林繁萬老師
大家好﹗我是今年輔導組老師:林繁萬老師。今年學校其中一個年度主題是「關愛」。
現在,就和各位分享一個有關「關愛」的小故事:有一對情侶某天一起乘巴士到郊區旅行。他們在某個中途站下車,在下車不久,那輛巴士在距離他們不到三米的地方,被山坡上一塊大石滾下來重重砸碎,車上的乘客無一生還。那對情侶睹到整個慘劇,頓時相擁而哭,女的說:「幸好我們早一步下車,避開這次無妄之災,否則我們早已同赴黃泉。」但是,男的竟然回應:「我們真的不該之前下車,要與其他乘客同時留在車廂中,如此這般,我們就可以……」
大家是否認為那個男的反應異於常理,心想他不是存心求死,就是嚇壞了腦袋了!其實,他正正表現了人性光輝一面,是真正關愛自己,更關愛別人。(大家想到箇中原因嗎?可以在課餘時告訴我你的答案,如果答對,給你一份小禮物(^.^)
輔導老師分享關愛:鄭佩瑩老師
有一位單身女子剛搬了家,她發現隔壁住了一戶窮人家,一個寡婦與兩個小孩子。有天晚上,那一帶忽然停了電,那位女子只好自己點起了蠟燭。一會兒後,忽然聽到有人敲門,原來是隔壁鄰居的小孩子。他緊張地問:「阿姨,請問你家有蠟蠋嗎?」女子心想:「他們家竟窮到連蠟燭都沒有嗎?千萬別借給他們,免得被他們依賴!」於是,對孩子說:「沒有!」正當她準備關上門時,那窮小孩展開關愛的笑容說:「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沒有!」之後小孩從袋裡拿出兩根蠟燭,說﹕「媽媽和我怕你一個人住又沒有蠟蠋,所以叫我送兩根給你。」此時女子十分自責,並感動得流下淚。
其實,人與人之間如果能少一些猜疑,多一點關懷,相處自然會愉快些。從今天起,希望大家多些關愛你身邊的每一位,把關心傳送出去吧!
輔導老師分享關愛:譚智寅老師
大家好!我是本年新的特殊教育統籌員譚智寅老師!
與大家分享一則令人心酸的新聞,事情發生在2011年,收容來自問題家庭少女的「關愛之家」原定於八月搬遷到美孚新邨一個單位,但居民擔心新鄰居會引起治安問題,從而令樓價下跌,於是掛起橫額、召開聲討大會抗議,同時更築起「人肉圍牆」力阻裝修工人進入大廈。最後,「關愛之家」受盡壓力下被迫搬遷。
對於上述這則新聞,不知大家有甚麼看法?認同居民的行為嗎?如果你問我看法,我可以很堅定對你說我不認同這些居民的行為,他們的行為甚至可以用「自私」來形容。我明白他們對樓價及治安轉差的憂慮,但是他們亦應該在行動前先考慮一下關愛之家院友的感受。社會上有好多弱勢社群,我們應愛護他們,即使不提供援助,也不必去歧視他們,傷害他們。試將心彼己,如果你是關愛之家的院友,受到這種「禮待」,你會有甚麼感受?
學校本年度提倡「關愛」,就是希望能培養學生對人的關愛情感,去除自私自利的陋習,我相信各位同學一定能做得到!
輔導老師分享關愛:洪曉輝老師
大家好,我是洪曉輝老師,亦是輔導組的成員。
本年度學校的主題為「律己、關愛和承擔」,不知道同學們對於其中的一項「關愛」,有什麼體會呢?現在讓我和大家分享一則令我難忘的人生小片段--那是發生在我唸大學一年級的時候,當時我住在大學的宿舍。為了節省開支,每天的晚飯我多數是以即食麵加香腸充肌。當然,這樣的晚餐除了高卡路里和高鹽份外,不見得可以提供什麼營養。一個冬天的晚上,我在自己房內溫習,預備應付隔天的考試。"咯咯咯……",我的房門被敲響。我打開門一看,沒有人,但門柄上郤掛著一個用膠袋戴著熱氣蒸驣的糯米雞,外面留有一張便條:「冬天冷,不要只吃即食麵。加油!」下款寫著一個跟我不算是非常稔熟的同學名字。當時我感到身子一震,呆呆的立在原地,一般暖意湧上心頭。那不是因為手中食物傳來的溫暖,而是朋友的那份關心令我覺得我不是一個人孤孤單單的在冰冷的冬夜裏作戰。那份感動的感覺,令我深深體會關愛的力量。雖然這是一件小事,糯米雞也不是什麼名貴的禮物,然而那份關懷卻令我對此事銘記於心。
同學們,不要吝嗇你們對別人的關心。多點關愛身邊的家人、朋友,甚至你不認識的人。因為我相信,若人人都互相關心,愛護別人。世界會變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