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自卑

心裡不舒服的時候,我會奔向圖書館,走到那個最熟悉的書架旁,熟練地翻出一本雜誌,看著我再熟悉不過的字字句句——那是郭敬明的一篇《我曾自卑》。

以前的我看上去很無憂無慮,可現在一切都變得截然不同,就像一只被折斷翅膀的鳥兒,失去一生中說依賴的東西。也許快樂之神討厭了這個調皮的孩子,只遺下最原始的靜默。

當我的眼睛瞄過那段“嘈雜的聲音,在放學後最後一聲鈴聲裡變成無數密密麻麻的刺,扎在我年幼而自卑的心髒上。”似乎有一股溫熱的液體湧入眼眶,但僅僅在眶裡打轉。那滴眼淚如同陰暗的卑微刺在我的身體裡,任由我不斷拉扯,也頑強地活著。

我放棄了,四周的書架在快速增長,越來越多、越來越密!變成一個書的原始森林,手中的雜誌飛了起來,帶走生命中最後的光源。黑暗中,無形的書架排山倒海地向我傾倒來,我被淹沒在書海中,也淹沒在那渺小的卑微裡。

夢中那沙啞的聲音在唱著不朽的童謠,卑微是它種在我心裡黑洞,吞噬著我的所有。

《不存在的女兒》

  《不存在的女兒》講述著醫生大衛在迫於無奈的情況下,替太太接生,卻發現雙胞胎之一的女嬰患有唐氏症,而大衛為逃避問題和保護太太而說出一個善意的謊言,欺瞞人亦欺瞞,但大衛的處方式卻帶來一個悲劇──令家庭破碎。

 

    逃避問題是現時社會上許多人的處事方式,而身邊的朋友中,他們遇到困難時亦會逃避問題,當他們遇到困境或挫敗時就會自怨自艾,不會正面去面對困難或想辦法解決,選擇逃避,但這樣只會令事情惡化,當他們醒悟時為時已晚,可能達到無可挽救的地步,事情只會加劇。逃避問題的處事方式在社會上隨處可見,如在金融海嘯下生意失敗,受不住這沉重的打擊而選擇上輕生的道路,但事情卻未解決,只是當時人了結了自己的生命,自己可以不為世事煩惱,但是妻兒卻要收拾丈夫遺留下來的問題,這只會拖累身邊最親的人,亦令一個家庭破碎。

 

    這樣的事情在社會上隨處可見,逃避問題可以令自己感受到一個短暫的快樂,但後果只會令自己感受到更痛苦,逃避問題還不如正視題,真正的把問題解決,亦會放下心下心中的大石。

 

    大衛除了逃避問題外,亦對太太說了一個善意的謊言,但善意的謊言是經過一層美麗的糖衣包裝而成,當把糖衣除去,裡頭包裹住的是一個惡果。「善意的謊言」是個人單方面自私的想法,而對方卻會受到這些謊言而令到自己要面對一個一個的困難,如對一個成績在中等水平的同學表示他的成績很好,將來進大學一定沒有問題,這話聽在對方耳中,雖然會令對方沾沾自喜,但這話令對方受迷惑,亦令對方會受到傷害。謊言就是謊言,不必分善意或惡意,謊言永遠都是欺騙別人欺騙自己,拆穿了永遠是一個惡果,會傷害自己傷害他人,道出謊言還不如道出事實,儘管對方可能受到傷害,但那傷害只是短暫的。

 

    逃避問題和說出謊言,只會把問題惡化,大衛這種處事方式,令自己和家人的深感痛苦,用偏激的方法來麻醉自己,這都是逃避問題和說謊所帶來的惡果,只有正視問題才是最佳的解決方法。

小丑魔術師

我是不是跳梁小丑?
我是不是大魔術師?
我的臉上有沒有誇張的大嘴和假裝憂傷的藍色淚滴?
我的臉上有沒有神秘的面具和黑色的名牌西裝?
我有沒有不停的翻跟斗?
我有沒有出神入化的手法?
我是不是很可笑?
我是不是很厲害?
我是不是在博你一笑?
我是不是令你驚嘆?
我到底在哭還是在笑?
我的面具是什麼表情?

孩子的家政課

 

在孩子將升讀中學時,媽媽常常為他禱告,希望他會升讀一間理想的中學!在學校遇上好的老師,親切、善良的同學!希望孩子投入學校生活、喜歡上學、積極學習!

 

時光飛逝,轉眼間孩子已升讀中四了,成為一位高中生!

 

每天的晚餐時間,是我們談心、分享的重要時刻!媽媽會分享工作或日常生活遇到的人和事,孩子又會滔滔不絕地講述學校的 「奇聞異事 」!講到一些有趣、「 搞笑 」的話題時,大家會捧腹大笑,氣氛融洽愉快!

 

在眾多新接觸的科目中,孩子尤其喜歡家政科!每次上完家政課,他總會與媽媽細細分享上堂時的情況,如︰他怎樣縫紉「 牛仔布筆袋 」、怎樣將「 拉鍊 」縫紉在筆袋上,當中有什麼難度等等。到學習烹飪課時,他又會捨不得吃自製的食物,將食物全部帶回家,與家人眾樂樂!

 

記得有一次,老師教孩子弄「 揚州炒飯 」。媽媽一踏進家門,他就從廚房裡捧著一碟熱騰騰的炒飯出來!原來孩子預先「 較準 」時間,先將炒飯在鍋中翻熱,待媽媽下班回家後便可立刻品嚐。一面細細地吃著炒飯,一面醉心地聽著他分享弄「 揚州炒飯 」時的情形,如︰怎樣用牙籤弄掉蝦腸、怎樣準備其他配菜、怎樣與同學分工處理善後工作……從孩子的可愛的笑靨可看得出他很有成功感與滿足感!

 

經過兩年多的家政課學習,儲蓄了一點經驗,孩子終於在長假期的時候可以大顯身手了。吃著他親手弄的蕃茄紅衫魚、翠肉瓜炒魚片和炒滑蛋,媽媽心裡覺得很甜蜜!很暖心!覺得自己很幸福!覺得天父很愛我!可以吃到孩子為我弄的「 愛心小菜 」!人生達此,夫復何求……

 

2011年學校運動會將至,每天晚上也見孩子密密地用針線縫紉東西 (我家沒有衣車) ,細問下,原來他們 Wargame 學會參加了運動會的 4 x100 米接力比賽,為了加添團隊精神和各隊員的士氣,他刻意地買了一些「 迷彩布 」回來,用手縫紉了四條帶子,讓同學比賽時可戴在頭上。另外他又用一些黃色的布料為自己縫紉一塊四方形的頸巾,將頸巾繫在頸項上表示支持黃社!看著孩子密密縫紉的樣子,覺得他很可愛、很有趣!

 

聽家政老師說,有次上堂時,孩子很快完成手上的工作。在老師的允許下,他利用一些牛仔碎布為媽媽縫紉了一個電話袋!這個「 度身訂造 」的電話袋子,手工很別緻、很精巧!媽媽很珍惜,很看重!每當別人問起這個電話袋時,媽媽面上總是露出甜絲絲的笑容,然後自豪地告訴友人︰「 噢!這個電話袋嘛!是我兒為我 tailor made (度身訂造)的!是全世界唯一的!是獨特的!比限量版還要珍貴呢!」

 

又有一次,媽媽為孩子修改校服褲筒,他在旁看了幾眼後便說這種 「針步」他在課堂上學習過!結果他的四條校服褲子褲筒全部也是自己修改,手工比我這個媽媽還要精巧、還要細緻呢!媽媽看在眼裡,心裡既感動又欣慰!心中不禁發出讚嘆︰衷心的感謝他的兩位家政老師在過去的日子悉心地教導孩子,讓他掌握一些生活技能,學懂一些烹飪技術!我常常告訴孩子懂得烹飪和烤蛋糕的男孩子是特別迷人!

 

光陰荏苒,日月不等人。歲月流逝得很快!快得令人難以置信!快得令人不能接受!作為一位媽媽,我常常提醒自己︰能夠看著孩子成長,是我人生一大的福氣!是天父給我一份美妙的禮物!我很珍惜與孩子相處的時間與機會,因我深切明白有一天他會長大,他會試飛,他會離巢!然後頂冒著風雨去摸索自己的成長路!我很想讓孩子知道,無論外面世界怎樣變,媽媽對你的愛始終不變!「 我們的家 」永遠是你的避風港和加油站!孩子,媽媽對你是很有期望的!媽媽希望你能夠在自己的責任上盡力而為、竭盡所能……將來要做一個正直、負責任、有愛心、有人情味的大男兒!日後無論遇到什麼困難,請你謹記︰媽媽愛你!天父更愛、更愛你!

海豚灣(The Cove)

海豚灣(The Cove)

 

  談到海豚,你會想起什麼﹖有什麼感受﹖海洋公園﹖海豚表演﹖歡樂﹖我只想起死亡,情感極為難受。

  你一定會很好奇為什麼我只會想到、感到這些。

  每一次你到海洋公園看海豚表演,是不是覺得牠們很厲害、很快樂﹖但是海豚做每一個動作都是多麼痛苦。當然這是看不到的。

  我認為動物是屬於大自然的,應該回歸大自然。

  你可能會覺得海洋公園中的海豚表演不算恐怖。是的,也許被剝奪自由的不算最慘。但牠們其他同伴的遭遇卻慘絕人寰,如你想深入了解,就一定要看看海豚灣(The Cove)這部電影。

  這是一部有關揭發日本漁民獵殺海豚的紀錄片,看後你就能感受到日本漁民是多麼殘暴。我並不是針對日本,但日本人事實上對大自然毫不尊重。

  你會問日本人殺海豚,吃海豚肉嗎﹖答案是會。但是有些人是在毫不知情下吃下海豚肉。這是由於鯨魚的數目愈來愈少,而且世界對於反捕鯨的聲音越來越大,所以日本和歌山縣太地町的漁民為求生計,捕獵海豚,將海豚肉冒充鯨魚肉,甚至將海豚肉送到一些學校作為學生的午餐,而那些學生是不知道的。他們自辯殘殺海豚的理由是因為海豚太多,要令他們減少。他們又說這是習俗、民間傳統。日本政府更包庇漁民,漁民就更加無法無天。

  電影中,攝製隊在街頭訪問過日本人,很多受訪者對吃海豚表示驚訝,而且也不知道和歌山縣有捕獵海豚的情況。但是吃海豚肉和鯨魚肉根本沒有分別,他們同樣是自然界的一分子。

  這部電影最後三分鐘實在令人慘不忍睹。大家可以看到日本漁民殺害海豚的殘酷過程。海豚被迫到岸邊,之後被漁民大力拍打,繼而殘殺。人被拍打都會感到痛,更何況是海豚﹖過程中你可以看到有些海豚不斷慘叫,不斷流淚。難道日本漁民真的一點感覺都沒有﹖一點良心都沒有﹖

  攝製隊當然是採用偷拍的手法。若光明正大的拍攝,一定會受到政府人員監視的阻攔。攝製隊非常辛苦,偷偷的追蹤,偷偷的計劃,偷偷的潛入海灣。他們的目的都是為了保護海豚,拯救海豚。讓世界更多人關注動物權益問題,了解海豚殘殺真相。

  其實不只是海豚,現在很多動物都遭受迫害,我認為人類是時候反思自己和動物的關係。如果人類有生存權的話,那麼動物都一樣有,因為大家都是地球的一分子!

雙蝶怨

梁山伯和祝英台
你們很快樂對不對?
生不同衾,
死而同穴。
他們說起你們來,
總是讚揚你們的一片痴心
如此的可歌可泣
而我?
“馬文才真是枉為他人做嫁衣裳了!”
“是啊!明明祝英台喜歡的是梁山伯,那馬文才還如此,
也不怕損了陰德! ”
我得到的就是這樣的流言蜚語
指責我的橫刀奪愛。
我恨不恨?
我恨!我恨!
祝英台,你已經和我行過大禮,卻和梁山伯同穴而眠? !
梁山伯,朋友妻,不可欺,你難道不明白? !
你們一個個的都是叛徒!
都是叛徒!
我做錯了嗎?
我明媒正娶八抬大轎的取祝英台過門,
為何還要落得一個奪人所愛的小人之名? !
我知道,祝英台你狠透了我
因為我,梁山伯才會死
因為我,你和他才不能長相廝守。
你再恨,也已經與他化蝶雙飛了,
我?除了嘆一聲奈何,又能怎樣?
我可以把你葬到馬家的祖墳
再把梁山伯挫骨揚灰
讓你們永生永世都不得相聚
如果說你們是雙蝶,
那我是什麼?
斷了翅的蝶?
不是
在你祝英台心裡,我連地上的爛泥也不如
我時常在想,如果跟你交好的不是梁山伯
而是我,又會如何?
只可惜沒有如果,
我只能帶著我的恨,
年年歲歲的一個人來給你們上墳
清掃你們墓前的雜草。
也不枉同窗一場了。

校史片段

傳統,是可以相對於現在的概念,傳統在時間線中不斷變化,有些消去了,有些繼續存在和變化,成為了新的傳統,然後繼續轉變,即傳承也。

在我中一的時侯,學校的傳統是男生為社長,然後副社長由女生擔任,中一那一年的運動會,我知道了,紅社在創校的首數年奪取了全場總冠軍,接著由黃社持續五至六年取去冠軍,那個時侯藍社總是第三,然後綠社是第四。待得我中五、六的時侯,形勢又好像改變了,現在藍社居首,無論是體育還是學術,現在,不知又是怎樣。(我當然希望藍社繼續是最強,我是藍社的,哈哈)

在學校裡,某些團體在我們的記憶裡,永遠是最優秀的,那就是辯論隊了。辯論隊的人數總是少之又少,然後他們都是經歷會考的大哥哥大姐姐,那個時代,非優秀難升中六,非英華不入辯論,小時侯,我們在一次早會裡,聽說他們嬴了喇沙的辯論隊(比數是3:0),那個時侯,我們都覺得他們很強(我們的思想很簡單:喇沙=名校,嬴了名校,哈哈,很威風!),然後到我們升上中六的時侯,我們維持了一個傳統,就是我們學校裡最強的學生都會進了辯論隊。

除卻辯論隊外,還有不少傳統,箭藝、柔道、欖球,三項鼎足而立,是我校最強的運動項目;舞蹈組的同學就算畢業後,他們的與母校的關系也很緊密;即便是其他沒有參加活動的同學,每數年一度的學校開放日,都帶給了我們一些很特別的經歷。

然後在畢業的那一年,學校開始了有班際、社際的辯論比賽,通過高年級與低年級的交流,同年級的競技,在我看來,我們由陌生變為了認識,某些班別好像較以往更凝聚,師兄或師姐留在學弟學妹的班房,留到五六時才離開,然後比賽時侯可能只有三兩分鐘,但屏息以待的靜侯,文辭的交戰,兩班的攻防,這些在我以往的經歷和記憶裡都是未曾有過,我不知道這樣的傳統能否繼續,但願下一輩的班際辯論比賽也能繼續。

傳統使我們明白我是誰/我們是誰,我們相同的經歷,構成了你與我的身份,在我們的時代,林欣婷師姐、輝豪師兄是我們年輕時的偶像,我們都想像他們一樣聰明和陽光,然後這一年來,你們的文集也很好,好得令畢了業的同學也感動,中文學會和參加了文集訪問的同學,辛苦你們了,你們的文集真的很優秀!也許,你們又成為了下一代羅桂祥人的偶像。

2012年,我畢業了,母校的傳統,有些繼續了,又有些改變,辯論隊的改變或是天水一方或許是一個新的傳統。

2014年,將會是羅桂祥中學的第二十年,你,對於學校的認識有多少?羅桂祥於你,又是什麼?

 

浪蕩澳洲365天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句名言,相信有很多人都聽過。有的時候,若然要埋頭苦幹地窩在房間裏學習,讓不明白的東西侵蝕自己的頭腦,讓自己的頭腦更加渾濁,那倒不如親身體驗這個多采多姿的世界,令自己見識得更多,增廣自己的所見所聞,這樣才會學得更多!

浪蕩澳洲365天這本書,應該可以稱得上是旅遊書吧。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並不是書中美麗的相片,而是作者的那股蠻勁和夢想。還記得周星馳有一句著名的台詞:做人如果沒有夢想,那跟鹹魚有什麼分別﹖ 作者為了自己幾個簡單的夢想,便毅然決定到澳洲體驗一年的流浪生活,只用上了港幣六千元及一個「打工遊學簽證」便去踏遍澳洲的每一個地方,去見識這個世界,擴闊自己的視野。對於作者有信心的去實現自己的夢想,令到我這個仍未有勇氣去向自己的夢想踏出一小步的人感到很羨慕。也許,做人更需要有勇氣及信心,否則可能仍會一事無成,原地踏步,就像我一樣。

在浪蕩澳洲365天這本書中,我覺得最感動的地方,不是作者能找到跟自己有著同樣目標的人,去一起完成這個旅程,更不是作者能在他鄉找到個認識的人,而是作者學習跟身邊的人說再見的時候。一個不善辭令的人,要跟一起流浪多時的朋友說再見時,實在是很困難。但作者仍然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跟朋友道別,要面對那種此時一別,不知何時會再相見時,那種於心頭鬱悶的感覺真的很難受。因為經歷了半個旅程後,這一別亦有可能不會再見,往後只能靠那些珍貴的回憶去思念。

看完這本書後,我知道世界之大是自己無法想像到的,當中的人和事更不能只憑自己所知道的去判斷。而且,更明白到,要實現夢想是需要自己的勇氣及信心,不能單憑空想就當做實現了。如果,我的夢想實現後,我也希望自己能像作者一樣,靠自己的努力和勇氣,去世界某一個地方流浪一年,體驗一下當地的文化,令自己的生活更多采多姿。若可以的話,或許會選擇澳洲這地方,體驗作者所體驗過的生活,充實自己的見聞,以及能有機會再次享受在那藍天白雲下舒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