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充斥違和羈絆重要

查字典,通常是我對自己有懷疑的時候,又或者是自己對某些字詞肯定不認識的時候,而批改作文就最常讓自己面對這種處境,今天,趁還記得,就談談最近查過的幾個詞語。

重要

就先說「重要」吧,對,這個詞語很簡單,但我還是查了字典,學生的作文都發還了,沒有他們的例句,就借用教育局網頁的一句(雖然這年頭借用官方的文字特別容易令人遐想,但大家不必事事上綱上線),這個句子是:

「在家中不因對方是家庭成員,而輕視承諾的重要。」

同學的作文就常有這句式,當很多人這樣寫的時候,就令我生疑—-令我對自己產生懷疑,我自己是這樣用這個詞語的:

「在家中不因對方是家庭成員,而輕視承諾的重要性。」

對,差別就在於「性」字(哈,又令人聯想到最近施政報告的笑話),於是,查字典。

《現代漢語詞典》沒有「重要性」,只有「重要」,解釋是:具有重大的意義、作用和影響的。

《漢典》的「重要」是:具有重大影響或後果的;有很大意義的。「重要性」是:被認為有很大價值和影響的性質。

《國語辭典》的「重要」是:重大而緊要。「重要性」是:重大而要緊的特性。

查完字典,我大概可以告訴大家,以後寫作時不要用「……的重要」,而要用「……的重要性」。

充斥

其實「充斥」真是沒有甚麼特別,只是同學的作文中充斥著「充斥」這個詞語,同學當作中性詞語去用,相當於「充滿」,這讀起來有點怪,昨天在yahoo新聞又看到一次,於是就查一查,想肯定一下,這個詞語多帶有貶義。但竟然發現《漢典》和《國語辭典》沒有提及貶義這一點,還好例句的語境多貶義,亦有比較中性的用法。再查《現代漢語詞典》,則明確指出「含厭惡意」。

所以,結論還是,「充斥」有貶義,同學請小心運用,不要把它等同「充滿」。

違和

剛批改完中五的考試作文,「違和」或「違和感」出現了幾次。這個詞語我很陌生,沒有用過,於是,查字典。

《國語辭典》的解釋是:身體氣血失調而生病。多用為稱人生病的客套詞。《漢典》的解釋也差不多,「身體失去調和而不舒適,多用作稱人生病的婉辭」。《現代漢字語詞典》的解釋也差不多。三字典都沒有「違和感」這個詞語,從三字典的引例發現,現代漢語不用這個詞語了,但同學們會用。同學會用,大概是潮語或日本漢字漢詞,於是再google一下。

於是,就從網上的日漢詞典找到了「違和」:失調;不融洽;合不來。

同學說,這個詞的意思是「不自然」。

還好吧,這個詞日文中文相差不太遠,但把這本來生僻的古漢語就這樣若無其事地放在白話文,我讀起來就有點怪,但如果說這個用法已很通用,這好像在考驗我的年紀了。

羈絆

「羈絆」一詞原來也是日文漢字的情況,近年在同學的作文中常見,查以上三字典,解釋大約都是:受牽制而不能脫身。至於日文的「羈絆」原來不易查,路過的同學有興趣請幫幫忙,根據使用的同學說,「羈絆」是指與親人、朋友、情人的感情,即是「感情」的意思。

漢字大概一千五百年前傳到日本,被大量使用,一百多年前又開始大量回歸,不過,這一轉身呀,夾雜了文化力量與國家力量的微妙變化,有些字詞堂堂正正進入中國,例如「科學」、「藝術」這些詞語,有些則悄悄回歸,還與原主遇個正著,但都貌合神離了。

記得新井一二三好像提過,日本人都知道拉麵來自中國,但我們只知道拉麵來自日本。

練習‧跑

7月26日,美瑛町
清晨6點
民宿主人準備早餐,我們跑步去
陌生的國度,輕快的步伐
美好的濕度和溫度
路邊有野花,遠處有狗吠
陌生的道路靜靜伸延
我們經過麥田,遇見早起的農夫駕著收割機
我們跑過開花的馬鈴薯田,遠方有清朗的十勝連山
跑跑停停,看看風景
田園美得有令人忘卻
忘卻生活,忘卻景點
微汗,清涼,5.42公里
20130726-20130726_070839
7月28日,阿寒湖
清晨5:30
大霧,果然是好大霧
阿寒湖霧氣氤氳
空氣中滲出涼涼的水點
十六七度吧,好一個清涼的夏天
我沿著阿寒湖跑,濕氣撲面
偶爾遇見早起的遊客
不遠處水中站著一個釣客揮桿
阿寒湖的水一定很清涼
我跑過街道,沿著深林公路跑去
陌生的小鎮,無人的早晨
我一個人練習
汗和微雨,5.08公里
20130728-20130728_072646
8月13日,南生圍
轉掛三號風球的下午,跑步去
陰雨有勁風,清涼
山背河兩岸的灌木已長得比我高
河水靜靜漲滿
風雲呼嘯而過
腳步踏著潮濕的大地噗噗
雨從雞公山那邊飄來
一下子就到了,風兩撲面
一陣涼意,一路朦朧
迎面跑者三兩個,微笑意會
大汗,大雨,17.75公里

10月27日,大阪
清晨,晴天,透明
幻想中六十歲後才出現的秋遊忽然就在面前
馬路兩旁的叫不出名字的樹從樹稍開始黃
一片黃葉悠悠然擊中我的前額
馬路兩旁有吶喊有笑聲有水有食物
我雙腿注滿了前所未有的力
我每踏過的腳印立即開了清香的花
前方不遠處一定有你
前方不遠處一定有你
42.195公里太短
我想,就這樣,跑下去

舌尖上的__

同學出這個這個題目,我就想談談鹽。

大概去年九月十月的時候,我的舌尖得了怪病—-舌頭失去了咸味覺。最初幾天,不以為意,有時感冒或身體狀況比較差的日子,味覺也比較弱。可過了幾天,某天夜裏,突覺不安,就找來一把鹽,直接放在舌尖,結果是—-零咸味!於是中醫西醫,折騰了個來月,不見起色,然後大家向我介紹了個神醫,千辛萬苦,約見了神醫,神醫果然是神醫,小小的醫療室擠滿了人。苦等兩小時終於得見醫生,望聞問切了頗一陣子,他說:我是外科醫生,你這個情況,我無能為力,我今天不能收你分文,我給你介紹一個腦神經科名醫吧!然後,我打電話約見腦神經科名醫,天啊!要約到12月中。最後,我只好另請高明,終於找到一個耳鼻喉專科,一個比較清閒的名醫,我進去的時候,整個醫療只得我一人。一見他,他熟練的望聞問切之後,微笑著說,這個小事,味蕾受感染,大約三個月,味蕾的神經線復原,就可恢復咸味覺,我給你開些類固醇就可以了,不要急著回來找我,真的很小事,你只是失去了咸味而已。

結果,我差不多整整一個學期,告別了鹽的滋味。

這段失去咸味的日子,讓我懷念鹽。小時候,在家鄉,鹽有另一個更常用的名字,叫“上味”,那時候還小,這名字於我只是名字,沒有體會到「上味」的意義。我生活的小鄉村雖然窮,但還沒到缺鹽地程度,而其實更準確點說,那時的生活是物質匱乏得只剩鹽。有時候,一家幾口,伴飯的小菜只有一小碟—-那是紅葱頭炒鹽,筷子頭點一下就扒幾口飯。這些事情,這個年頭,說起來有些不可思義,但那曾經是我確確實實的生活,那是七十年代的台山鄉村,那裏有個我貧窮而美好的童年。

那些遙遠的年月,原來就是我已失去的人生上味。

如今生活五味雜陳,舌頭開始麻木,但所有的甜酸苦辣,多一點,少一點,都點滴在心頭。

與「博之以文」相關或無關的關鍵詞

DSE

我喜歡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但我明白簡單的問題其實很複雜。你問我如何應付DSE中文死亡之卷,我說多讀多寫吧。學好中文就只有多讀和多寫,讀得懂所有文章,自己也寫得出想寫的,中文就很好了,中文很好了,任何形式的中文考試都沒有任何問題。小時候我其中一件最快樂的事就是閱讀,我讀金庸,讀衛斯理,讀各類小說,讀得很多。後來我就明白:只要多讀多寫,中文就會好,中文好,就任何形式的中文考試都沒問題。再後來,我明白,如果你不讀不寫,多讀多寫本身就是一個問題,中文就是一個問題,DSE中文考試是更大的問題。最後DSE就成為了老師的問題、補習社的問題、家長的問題、考評局的問題。於是,雖然我樂於把問題簡單化,但問題還是超乎常理的複雜。

閱讀

讀中文或搞文學的人常有一個掛在嘴邊的常用詞──閒書,講這個詞的時候要看場合,前些日子出席浸大主辦的大學文學獎頒獎禮,台上的講者一再講到「閒書」,台下的聽眾就竊竊私語、訕訕偷笑。那麼甚麼是閒書?依我看來,不帶實用目的、功利目的去讀的那些書,就是閒書。我最喜歡讀閒書,所以我最怕你問我,要學好中文要讀甚麼書?讀這本書可以學到甚麼?其實,下次,如何你問我,有甚麼有趣好看的書嗎?境界就不同了。享受閱讀,我們才能學好中文,不帶功利目的,我們才能享受,讀閒書就最能享受。最近有兩本書,雖然讀得很慢,但我讀得很快樂。第一本是新井一二三的《和新井一二三一起讀日文》,新井一二三是個日本人,一二三是真名,她用中文寫作,中文好過你和我,我喜歡看她用中文講日本事;另一本是馮傑的《一個人的私家菜》,一本畫水墨並寫飲食的書,好看,讀來心領心會。

FACEBOOK

我對大家說,FACEBOOK不寫口語可以嗎?看大家的眼神,一定以為我是外星人。我說,口語是口講的,不是手寫的,也不是鍵盤敲的。香港的語言環境太複雜,在這個問題上,我喜歡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香港有重英輕中的傳統,但不懂中文其實在香港很難找工作,中文、普通話、粵語、母語這些普通的詞彙在我們的生活中變得很複雜,但大家又不知其複雜。記得不只一次的普通話課,有同學說:老師,請你講中文吧,我說我一直在講中文,同學就一臉疑惑。回歸之後有母語教學,有些學校開始用普通話教學,我們很多報紙雜誌寫口語寫粵語,我們的考試考中文不可寫口語,但同時也考口語,口語可以是粵語也可以是普通話,複雜吧?那麼我們學中文即是學甚麼?這樣吧,由你的FACEBOOK開始,每天寫一段書面語(我不喜歡這說法,但只能這樣說),一首詩,一個故事,一個笑話,一段心情,都無所謂。然後,你的中文會就會好起來。

博之以文

中文科網誌「博之以文」已運作了兩年,可是網誌這東西可能已開始落伍,中文老師總是追不上時代的轉變,我們總是認為恒久不變是最好的,文學作品如是,愛情如是,甚至美其名曰「經典」,殊不知網絡世界沒有經典,只崇尚多變與自由。不過,我相信只要大家努力閱讀與寫作,我們的網誌會成為經典,起碼成為我們自己的經典,各位同學各位校友,歡迎閱讀留言,歡迎投稿,歡迎申請成為專欄作者。把www.hkmachinese.com加到你的生活中去吧!讓我們一起博之以文!

媽媽的菜

今天,重讀一些1D同學的作品,希望選一些作品發表於年度文集,讀到一首會心微笑的詩—-《媽媽的菜》,跟大家分享一下,這是某一組的課堂古詩習作。

芥蘭炒肥牛,

粟米伴魚柳。

煮了十餘秋,

味道都一流。

你又可知道,

辛苦了多久。

生活中的所有會心微笑的小事都值得珍惜啊!

回歸大學之道

  我們的未來,在年輕一代的手中。他們是未來的領袖、明天的盼望。然而大學應是培育未來領袖的重要基地。

  最近看了哈佛大學前校長德雷克‧博克(Derek Bok)的〈回歸大學之道〉(Our Underachieving Colleges),有無限的感概。作者提到,現今的大學失去了應有的目標,忽視了教學的重要,低估了課堂以外的學習能力。一些大學側重科技,缺乏人文培養。學生沒有想過「我們是誰」、「我們應當如何處世」之類的深層次問題。作者更大膽地指出,大學教育的統一目標是解禁、發展和傳承「民族文化」,隨着目標的消逝、文化的沒落,大學已[瀕臨毀滅」,一切所謂的「卓越」已喪失了實際意義。

整體觀念的反思
  我不敢肯定事實是否那麼糟糕。但卻不能否認,我們培養出來的年輕一代,比較注重的是平穩安逸、優質生活。大家比較關心的,是每月工資多少,何時可以置業,開的是那類 汽車,上次旅行的地點是否滿意。遇有困難、挫折和批評,比較容易退縮、放棄和抱怨。假如我們培育出來的[未來領袖],充其實只是一群追求安逸的泛泛之輩,那麽誰來領導群眾?誰來維護公義?誰來破舊立新?誰來創造奇跡? 大學教育應培養學生下面幾個要素:

一、思維。對是非判斷:不盲目跟隨。凡事按事實和理據,選擇公義、和平。
二、道德價值觀。不損人利己、不欺詐譭謗。以良心、正直處事。
三、公民意識。明白在社會上,權利與義務之間應取得平衡。
四、溝通能力。以語言、書寫,甚至藝術,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懷。
五、抗逆能力。面對困難與挑戰,不怕挫折與失敗,擁有迎難而上的耐力。
六、文化傳承。對國家、民族的歷史和現況,作充分的了解和適當的認同。

  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大學的教育需要全面檢討。要回歸大學之道,不單學制要有所改變,不單有資源的投放,更重要的是整體觀念的反思。

  社會要放開功利主義,不要以為教育只為推動經濟。父母要讓孩子追求夢想,不要扼殺他們的興趣和天分。學校要輕看排名,不要視辦學為要種競賽。老師要重拾教鞭,把感情和生命投入。學生要放遠眼光,不要貪圖舒適與安穩。有了各方面的配合,大學教育才能發揮它的功用和價值。我們的未來才有保障。

沈祖堯:〈回歸大學之道〉,載《明報月刊》,2013年2月。

關於懸紅的問題

【啟事範例】

..又到了中三同學學習撰寫「啟事」的時候。每年,同學皆會提問兩條問題:

一、可否把「感激不盡」改作「當致薄酬」?

二、可否將「薄酬」改為「重酬」?

  香港著名填詞人林夕,早為各位作一解說:

關於懸紅的問題  林夕

  要解決內地問題食品的問題,不及格但挺管用的答案,應該是讓有權解決這問題的人,也成為受害者。如果做每一件事都要講推動力的話,保命──保自己的命該是最強的動力了。好一個「地溝油」,竟然溝到當地衙門食堂之內,突破了「特供」食品的防線。當局為己之餘,也為人,好歹要打壓一下。

  打壓之道在利誘,凡舉報成功的,先賞五百大元,然後,從「地溝油」生產及販賣者的罰款中,抽出百分之四至五作為額外獎金。食品不斷出現問題,源自利誘,以最低成本換取最高利潤。解決方法依然是利誘,由利而生之病,以利為藥引,在無法無天的社會中,算得上天公正道了。

  都說「錢可以解決的問題,就不成問題。」當舉報罪行的收益,超越了犯罪的收益,很自然地,大家忙於舉報,而不屑犯罪。

  因錢衍生的問題,以錢解決之後,問題消失了,再生出另一個問題──就是沒有獎金這種成本較低的撈錢機會,只向錢看的人,又天經地義回到生產問題的崗位裏去。因為他們棲本從沒有從良過,因為他們本是同道中人。就像法治社會中懸紅緝兇,能知根知柢提供線索的,大多是趟過那片渾水的局中人,角色暫時顛倒,亦是為利益之故。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舉報他人之過,不值一文錢,卻可換來八両金,連勇氣、勇敢、勇銳也一起給貶了值。

  另一種懸紅,不需要勇夫出頭,就是尋物啟事。遺失貓貓狗狗、錢包手袋手機,如有拾獲者,薄酬,或厚酬。酬勞是繼保命之後,排名第二的動力,特別是要做一些於己無關的閒事。

  我很明白發尋物啟事的人,不忘加上厚酬、薄酬這條款的原因;比較難明的是,究竟有多少看見這條款的人,真的為領花紅而「仗義」出頭,耗用寶貴的私人時間,滿街走透透,追尋可疑的貓貓狗狗?

  既然大家都是因緣際會得遇陌生人的失物,從來沒有付出過本錢,把失物歸還原主,也不過是舉手之勞。究竟有沒有人曾經拾獲他人的命根──自己的廢物,會因為啟事中沒有提出利誘,而嘿的一聲,將之丟掉成為垃圾?

  在那遙遠的附近,道德良知問題用錢解決,結果衍生更多問題。天真的我,希望在一國兩制底下,以後失貓失狗就先別懸紅了。說嚴重點,這也是唯利主義的共犯。縱使失主因為心存感激而送上薄酬,用錢去報答有心人,多心的人說不定會有受侮辱的感覺,污染了那難得的純粹的心。

  不是說,助人為快樂之本?快樂難道不是天大的動力?

山東濰坊考察回來的反思

梁國基老師

        山東濰坊考察回來已一個多月了,本應平靜的心情卻仍未能定下來,偶然仍會「放電影」,濰坊課堂的精彩片段,學生的主動投入,對知識的渴求與執著,熱愛學習的態度,教我不能忘記

        回想出發考察之前,從文章中得知山東濰坊教改的其中一個目標,是提倡及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這也是我們香港教育工作者期望達到的目標。因此,我本著一個虛心學習的態度,在各中學校長的帶領下,閱讀了一些有關於自主學習的文章,先從理論層面學習一些自主學習的概念和特徵,期望在考察的過程中得到印證,繼而從濰坊改革的經驗中,能獲得一些新思維,完善我們香港現在的教育。當然,我們也會抱著一點求真的心,查找他們自主學習課堂背後的虛實,以了解他們改革成功或失敗的關鍵

        短短五天的考察行程中,因為交通往來的關係,實際到學校觀課交流的時間只有三天,但山東濰坊教育工作者的熱情,於我們到達山東濰坊的第一天已感受得到了。他們一行五六人,於我們到達山東青島機場後,便打聽我們的行蹤,想於途中跟我們會合,一盡地主之誼。幾經波折,他們最終於楊家埠民俗博物館找到了我們,當中包括濰坊市寒亭區教育局劉虎恩局長、濰坊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崔秀梅副院長和幾位教育同工。首次見面,當然寒暄幾句,各自問好,但接著大家便開始討論教育改革的問題,從制度上的不同與比較,學校的環境與設施,到孩子的學習與成長等問題,可說是無所不談。在這一個短暫的晚膳中,山東濰坊的教育同工展現出來的,是他們樂於學習的態度,以及那善於把握每個專業交流機會的精神,使我感受到他們是一群對教育充滿熱誠的教育工作者

        第二天早上,山東濰坊教育局劉海濤副局長、濰坊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崔秀梅副院長和各主要參觀學校的校長們,向我們介紹山東濰坊教育改革的架構與歷程,以及各所接待學校的特色,讓我們於觀察時,有更準確的理解和認識。當天下午,我們到達第一間正式考察的學校──廣文中學,我被編排觀的第一節課是初一4班的數學課,課題是二元一次方程。

        我跟三位校長一行四人步入課室,老師跟學生已就位,課堂剛開始。班房大小跟香港相若,甚至可能小一些,滿滿的坐了44位學生,人數比我印象中的國內班級編制算是少一些。學生分組而坐,四人一組,從小組討論的表現看來,這是課堂常規,學生主動地交換意見,積極分享各小組成員的想法,差不多全班學生也能投入老師分配的學習任務。到了課堂中段,各組派代表到前後黑板展示學習成果,其間各組學生代表須輪流走到黑板前,向全班同學講解思路及解題技巧。最精彩的是,老師能適時地跟同學互動,或提出質疑,協助學生釐清概念,或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分析,歸納出解題的技巧。最後老師總結課堂所學,點出解二元一次方程的基本策略。

        總結整節課,我發現有幾個特點

        第一,老師「講書」的時間不多,以一節45分鐘的課堂為例,老師總的講解時間不多於20分鐘,這是香港課堂較少見的。但是,老師不講,為何學生仍能學會?我想有不同的原因,一是學習內容已於之前的課堂學會了,該課堂是一鞏固課或溫習課,所以老師不用講太多;一是老師於早前已布置了預習課業,學生透過自主學習和備課,學會了部分的學習內容,所以課堂只需處理個別的學習難點。因為我們觀察的只是一個片段,所以很難下一個判斷,但從學生的課堂行為細節,後者的可能性較大。但是,如何培養學生進入自主學習和備課的狀態,這正是我們到山東濰坊考察的其中一個目的。

        第二,學生主動投入課堂的學習活動。從老師點題、小組討論、學生展示、老師點評的各個環節中,全體學生也能高度集中,積極參與各個環節的課堂活動。當然,那班學生可能是成績較優秀,學習態度較佳的一班學生,所以給我們的觀感也較理想。但是,如何調動或引出學生的積極性,亦是我們想學習的。

        第三,老師點評精準。老師雖然說話不多,但是每次介入學生的討論或展示,也很及時和到位,既能帶動學生思考關鍵要點,又可促進學生歸納重點,再而提升總結所學。由此可見,老師掌握學習內容的關鍵特徵,且課堂設計細密。當然,這可能是該老師個人能力的表現,又或是通過集體智慧的慮積,專業團隊共同備課的成果。

        緊接著第一節數學課,我們再聽了一節語文課。課堂是精彩的,學生是投入的,老師引領也是出色的。之前提及的課堂特點,基本上是一致的。再加上其他同行校長於不同科目的課堂觀察,及與師生交流後的意見,可得出一些結論。

        廣文的課堂模式是有別於一般傳統課堂模式。它是傾向於把課堂的「舞台」交給學生,老師是稍為退後一些。透過小組討論或向全班展示分享,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於課堂上表達自己的見解。因此,學生的說話技巧得以鍛鍊,自信心也提升不少。為了滿足課堂的要求,學生的課前自主學習及備課顯得更為重要,所以課堂教學範式的轉變,變成了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的誘因,兩者可相互影響,促進課堂的教學效能,提升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當然,老師的角色也很重要,需要適時給予學生鼓勵與支持,又要透過點評,準確地掌握學生所學,提升教學質素。

        經過了一天的觀察與檢討,我心中有好幾個疑問。透過課堂教學範式的轉變,就能誘發學生的自主學習嗎?學生怎麼會變得這麼主動和積極地投入學習的呢?究竟背後存在著一些什麼東西,是我們沒有察覺到的呢?我帶著這些疑惑,等待著明天可能出現的答案──昌樂二中

        第三天一大清早,我們便開車前往市郊的昌樂二中。那天天氣不太好,下著不大不小的雨。當我們到達昌樂二中,雨勢未止,但從遠處也可看到昌樂二中十多位教職人員,在校門前打著雨傘和備用雨傘等候我們下車。在他們的引領下,我們先穿過一個廣場,然後於學校的會所稍作安頓,準備上午的觀課。昌樂二中是一所全國聞名的高效能優質學校,我們期望能透過觀察課堂,了解學生的課堂學習模式,學習他們如何推動學生自主學習。跟昨天廣文的課堂不同,昌樂二中除了提供一些精選的課堂讓我們隨意觀摩外,學校的課室基本上是全面開放。當然,他們安排的課堂,在質素上應該有所保證,所以我們分成小組,先觀察他們推薦的課堂。

        上午九時正,是他們的第二節課,我與阮邦耀校長趕到了海納樓五樓初一9班的課室,學生和老師已經準備就緒,即將要上的是生物課。課室比香港的大了大概三分之一,密密麻麻的坐了六十多位學生,他們面對面背對背的坐了三大行,顯得有點擠迫,但課本、文具、學習案等已準備妥當,等待著課堂的開始。課室前後也有黑板,相信跟廣文一樣,是給學生展示的工具。在老師那面的黑板一角,已列出今節課堂的學習目標,每一位學生也能清楚看到

敬禮後,老師說了幾句話,主要是跟學生重申一些早前的學習內容,以及今堂的學習目標,然後便進入學生的小組討論環節。課室便由全體學生留心聽講,立刻進入小組熱烈討論的喧鬧狀態。初時,我也有一些不習慣,因為班房內實在太嘈吵了,六十多的學生於細小的課室內,以四至六人一組,各自就著學習的內容,在小組內發表自己的意見。雖然,我於廣文的課堂也見過類似的課堂討論模式,但是昌樂的學生似乎更為投入和積極

由於老師說話不多,而學生又能迅速進入狀態,可見這是平日的學習常態,但是內裡的細節如何安排的呢?我走近其中一組學生,嘗試了解他們的運作和討論內容,發現他們手上有一課前學習案,老師已於上一節課分發給學生,他們需要從書本上查找答案,或回應相關問題。再抬頭看看老師於螢幕上的簡報,已從之前的學習目標,轉換為小組討論的安排,包括小組討論時間,各小組成員的角色和分工,以及稍後展示環節的安排等。所以,各小組都找緊時間,期望能為稍後的展示作好準備。七到八分鐘過去,各小組派出代表,到黑板前先寫下各組分別負責的問題答案,然後老師再請個別學生到台前講解。雖然他們都是初一的學生,但是他們逐一走到台前,有條不紊的講出自己組別的見解,且咬字清楚,說話鏗鏘悅耳,更不時解答同學間的提問,並作出不同的回饋及鼓勵,活像一位小老師,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在這學生與學生的跨組討論中,老師會適時點評學生的論點和矯正一些錯誤的概念,讓學習內容更聚焦,不置偏離

一節45分鐘的課堂,不經不覺間便過去了。我跟阮校長相望一笑,帶著興奮和愉悅的心情步出課室。這是我看到昌樂二中的第一節課,它不但沒有令我失望,甚至超出了我的期望!昌樂的課堂模式跟廣文是類近的,他們都是希望把課堂歸還給學生,讓學生當課堂的主角,主動地學習。老師講課的時間不多,讓學生透過小組討論,向全班同學展示學習成果,以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方式去建構知識。這大概是山東濰坊教育改革的要求,所以學校也朝這個方向發展。但是,從觀察者的感受而論,昌樂的課堂跟廣文是不一樣的,教學效果也有明顯的不同,但具體的不同在哪裡呢?我一時也說不出來。

聽完一節課後,是學生的小息時間,大概有三十分鐘。因此,我跟阮校長到一個會議室稍作休息。其間,我們分享了一些對剛才課堂的感受,得出幾個觀點。第一,課堂的學習容量大。即一節45分鐘的課堂,學生處理了大量的學習材料,比香港80分鐘連堂的學習內容還要多,且大部分學生明顯應付得到。當然,成功的關鍵在於老師的課堂設計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第二,課堂節奏明快。學生習慣了此種學習模式,老師不需花時間處理分組或分工安排,他們已自動進入熱烈討論狀態,各人積極參與,更樂於向全班展示個人見解。第三,學生主動表達意見,積極投入課堂活動,學習態度正面。從課堂觀察所得,學生的學習能力明顯存在差異,但是他們卻不會因此而退縮,反而更珍惜和把握每個學習的機會

過了不久,昌樂二中的趙豐平校長走進了會議室,詢問我們剛才課堂的情況,及有哪些需要改善的地方。我們表示了一些看法後,他問了一句:「老師有沒有講多過10分鐘?」我即時覺得有點愕然,但回想剛才的課堂,老師確實也沒有講多過10分鐘,且課堂教學是有效且高質量。但是,為什麼他會問這一個問題呢?回想之前讀過的一些資料,他們對於「271高效課堂」模式的實施是有著嚴格的規限,所以老師需要絞盡腦汁去設計課堂,讓學生能於此課堂框架下有效地學習。姑勿論此課堂模式的優劣,但在管理一所擁有八千多師生的學校,這行政手段無疑是一個有效的工具,逼使教師反思每天的教學流程與整體課程之間的關係,令每節課的教學安排更緊密和細緻

        小息過後,我跟阮校長決定改看一些高中的課堂,於是我們跑到了篤行樓五樓高二2班的課室,上的是化學課。課堂模式跟之前看到的很相似,主要是老師點題,學生接著小組討論,而討論的問題早已印在課前學習案上,可以看到學生有課前準備,並嘗試解決學習案上的問題,而小組討論正是協助學生處理一些未能自行解決的問題。數分鐘後,學生於黑板展示學習成果,並向全班同學講授解題心得。由於學習的內容較抽象和艱深,很多學生都未能掌握當中原委,而出現較多誤點,老師需要不時介入說明,讓學生對學習內容有更清晰的理解。因為老師需要更多的時間講解,所以之前預備的問題也未能全部完成,下課的鐘聲已響起了。老師只好作出課堂總結,並吩咐學生跟進未完成的問題。從這一節高中化學課,我們初步發現一個現象,就是面對高中的課程,特別是理科,學習內容較艱深和抽象,學生會遇到較多困難,且不容易透過小組的力量去解決,因此老師需要較多的時間講解,協助學生釐清概念。所以,「271課堂模式」的結構,須作適當的調適,以切合學生的學習需要。為了確認以上的論點,我與阮校長決定分頭行事,我按原定計劃去看一節初三歷史課,而阮校長就會跑去看一節高二物理課,且看會否有類似的現象。一如所料,我看的初三歷史課同樣精彩。老師說話不多,只要適時提示學生的討論回到學習目標,間中點撥個別學生的觀點,課堂已在理性的討論中渡過。

        一口氣看了三節課,午膳時間已到,老師和學生也需稍作休息,而我們亦可趁機整理一下,交換各人的意見。經討論後,大家同意昌樂的課堂有一既定模式,一方面是便於管理教師的課堂教學,統一教學範式,另一方面亦幫助建立課堂常規,培養學生某種學習習慣。從觀察所見,他們培養出來的學生,是主動好學,積極投入,且善於表達個人意見的年青人。當然,我們看到的只是很多個不同的片面,跟他們整個系統仍相去甚遠,所以我們想於下午時間,多發掘一些正規課堂以外的行為,從而了解他們如何成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按原來的安排,我們可於下午自由觀課兩節,再與學生面談交流。經商議後,我們決定下午只觀課一節,再與學生面談交流多一點時間,最後我們開一個總結性的會議,以準備晚上跟昌樂的校長與教師們交流。

        午膳過後,我看了一節高一數學課,課題是三角函數。課堂學習模式與之前相若,不過學生遇到的學習難點相對較多,老師嘗試介入講解的時間也不少,但因為時間關係,有部分問題未能即時解決,須留待日後跟進。觀察所得,該班學生普遍能力不高,應付高中較艱深的課題時顯得有點吃力,但他們學習態度良好,且表現主動,使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接著,我便前往學校的會所,準備跟同學正面交流。當我來到會所,發覺其他同行的校長們還未到達,但是學校已安排了三位同學在等候與我們面談,於是我便把握時間,跟她們了解學習的情況及如何備課等問題。

她們三位都是初一女生,面對我這個陌生人,沒有顯得害羞或懼怕,反而落落大方的向我自我介紹,甚至對一位來自香港的老師表現得十分好奇。由於我對於她們課堂上的表現十分欣賞,於是一開始便問了一個直接的問題:「學校是怎樣安排或協助妳們備課的呢?」她們異口同聲的搶答道,每天放學後有三節課的安排,於晚飯後進行,每節45分鐘,分別是一節鞏固課,重溫當天所學,另外兩節為預備課,準備明天的課堂內容。她們更表示會有兩位老師協助她們,但她們強調主要的力量來自小組,只要小組合作努力,大部分的問題也可以解決。當然,我仍然感到詫異,追問她們遇到小組也解決不了的問題時怎麼辦,她們卻感到奇怪的答道:「我們很少會遇到一些小組也解決不了的問題,若是真的解決不了,便留待課堂上提出,讓同學大家一起討論吧。」她們說來誠懇,使我更添了一點疑惑。

        這個時侯,同行的周厚豐校長剛到達,還有幾位高高矮矮的初一學生,於是我們便轉換一個較大的會議廳,繼續我們的談話。周校長很有經驗,讓他們各人自我介紹後,更與他們談了一些生活瑣事,使他們不至於太過拘謹,然後才引領他們道出學習上的感受。從他們的言談中,可以感受到他們尊重同學,敬重老師,敬愛校長,熱愛校園,享受學習。他們談得興高采烈時,甚至會喚他們的趙豐平校長為趙爸爸,使我們會心微笑。雖然,他們每天在校學習的時間很長,要到晚上八時四十五分才正式放學,但是他們意識到學習是他們自己的責任,且要用功學習,才能達成夢想。所以,他們從不抱怨,且有發自內心的積極性,推動著他們不斷向前。當然,他們也知道自己在學業上有所進步,每次他們跟小學的同學敘舊,學業水平的高低與不同,可說是高下立見,這也是令他們的舊同學對他們的學習嘖嘖稱奇的地方。最後,我們察覺到他們小小的年紀,也知道全情投入的學習,會削減了他們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因此,他們更懂得珍惜與家人相聚相處的每一刻,這使我非常感動。

        與學生面談過後,我與同行的校長們進行了一個檢討會議,希望透過大家的觀察,對昌樂二中如何推動學生的自主學習,有更全面的了解。總的來說,我們有以下的發現。

        第一,課堂佈置嚴謹,學習目標清晰。綜觀所有課堂,每節課也有清楚學習目標,而且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強調學科知識,學習重點;二是強調學生須透過小組合作學習,互補不足;三是要求學生全情投入,展現對學習的激情。從課堂觀察所得,三個層次的學習目標也能達到,可見此乃全體老師落實執行的學校政策。另外,課堂教學模式也有規範,老師須調整教學方法,以配合學校推行自主合作學習課堂。由此可見,學校透過行政手段,營造有利於他們理想的自主學習課堂情境,讓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能得以萌芽並成長。

        第二,課前準備充足,確保課堂學習質素。從學生的課前學習案看到,學生有備課習慣,且有一定策略。例如,他們會用不同顏色的筆來摘錄重點或改正答案,以方便日後的學習。要做到此點,學校會以兩方面作配合,一方面是製造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可為明天的課堂做準備,所以他們有預備課的安排。而另一方面是學習技巧和策略的教授,雖然我們沒有看到他們的預備課是如何進行,但是我們相信學校是有意識地於不同場合,包括預備課和正規課堂,教授一些基本的學習技巧和策略,以致全體學生也能於備課階段,運用此等學習技巧,提升備課質量。另外,學校善用小組合作學習,既可讓學生透過小組互動釐清概念,又可解決一些學習差異的問題。

        第三,提供演練機會,讓學生建立自信。從課堂常規可見,大部分學生有良好說話技巧,且表現自信,可肯定這是透過反覆演練得來的成果。而如何製造大量的練習機會,正是透過教學範式的轉移,把課堂變成學生鍛鍊的場地。同時,老師須設計合適的教案,給予學生支持和鼓勵,讓學生對學習有信心和興趣,從而帶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當然,有部分課堂以及學生的學習仍未臻完善,但那些只是個別情況,總體來說,昌樂二中在推動學生的自主學習上,已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成功的例子,使我們對自己學校未來發展的方向,有了一個初步的構想。

        當天晚上,趙豐平校長帶領了他的部分教師團隊,跟我們進行了一個交流會議,希望透過第三者的觀察,對他們的工作給一點專業意見,使他們能從中學習並加以改善,把工作做得更好。當然,我們對他們做得出色的地方會予以肯定,而對於不認同的觀點,亦都坦誠相告。趙校長除了用心聆聽我們的意見外,亦都耐心說明他們的辦學宗旨和理念,使我們對他們的工作,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在這交流會中,使我更確信昌樂二中的成功,是透過專業的領導,團隊的合作,無私的奉獻,與及對理想的堅持,才能達到今日的成果。

        到了第四天的行程,參觀的學校依次有東明中學、濰坊一中和濰坊市實驗學校。他們分別是一所初中學校、濰坊市最優秀的中學、與及市的實驗學校,他們各具特色,使我們能從更多不同的角度,了解濰坊市的教育面貌。到了整個考察行程的尾聲,一路為我們打點安排的濰坊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崔秀梅副院長,與我們進行了一個總結性的會議。由於崔副院長是山東濰坊教改的關鍵人物,她對整個改革的理念與及來龍去脈,可說是最了解和清楚。所以,由她總結說明改革歷程,可說是為我們這次考察劃上完美的句號

        崔副院長是一位真誠而有理想的教育工作者,她把構建理想課堂的關鍵環節,於會議中向我們逐一道出。除了上述提及的備課導學案、課堂範式轉移、以及課堂規範重建外,她特別強調小組建設才是改革成功的關鍵。根據她們的經驗,很多小組建設的細節,往往會影響自主學習課堂的成功落實。當中包括小組的規模、組合的形式、座位的安排、合作的時間、工作的分配、文化與規矩的建立等,如果能細心安排、配合得宜,小組便能發揮最佳的效果,帶動學習的積極性和趣味,做到學生真正的自主學習。當然,改革的路上會遇到無數困難,但是只要我們懷著信念和決心、堅持到底,最終必定會成功的。

        山東濰坊考察回來後,我嘗試「培植」山東濰坊的自主學習課堂模式於香港的土壤,但是卻遇到不少困難。第一,香港的教育同工普遍對國內的課堂抱持懷疑的態度,以造假的心態看待他們的自主學習課堂,因此要他們接受山東濰坊改革的成功,已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第二,由於山東濰坊的自主學習課堂模式,在整個教學範式上有著根本性的轉變,對於老師要放棄現有習以為常的教學模式,而轉換成一些他們不確定的狀態,無疑是不容易被一般老師所接受。因此,他們便很容易把別人的成功,歸因於香港與山東兩地的客觀條件不一樣,所以在推行上是不可行的。例如,他們會認為學校的行政架構不同,政策難於落實和配合;又例如,國內的是寄宿學校,所以較容易控制學生的行為和思想等等。但是,香港的教育方式,基本上是自由和自主的,只要我們認同它是一個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方法,學校要落實推行,最大的阻力反而是來自教師自己的惰性。另外,寄宿是否推行自主學習的必須條件,我看亦未必盡然。看看山東濰坊的學校,也存在著不少走讀生,他們也同樣學習認真,自律自主地對待他們的學業。相反,不少寄宿學校的學生學習態度散漫,缺乏學習目標與技巧,這才是問題的主因。

        回想整個濰坊考察過程,我們看到的多是他們改革的成果,或是部分改革後期的過程與模式。對於他們如何培育學生自主學習的心,我們只能感受,而不是透過觀察,再倣效複製的。因為,此乃漫長且是心靈培育的過程,必須透過老師真誠的付出,並陪伴學生一起走過,當中包括各人目標的訂定、學習技巧的灌輸、學習信心的重建、個人價值的自我肯定、獲得別人的接受與認同、共同面對失敗的挫折、與及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只有透過如此複雜的過程,學生才能孕育出發自內心的接受和認同,明白學習是個人自己的責任,而這便是教育的真諦!綜觀濰坊課堂改革的模式,我們看到的多是型式上的轉變與不同,焦點還沒有放準,更容易留於表面的模仿,而忽略了背後成功的基石──對孩子的愛,這更是對教育的熱誠、承擔和奉獻的體現。

        我看山東濰坊課堂改革的成功,特別是培養學生於自主學習的習慣和態度,除了上述的必要條件外,基本是透過課堂模式的規範,大量增加學生表達意見的機會,使課堂變成學生互動交流切磋的場地,甚至把學習看成為遊戲,所以學生逐漸變得喜愛學習,享受學習的樂趣。當然在這過程中,學校及老師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學校方面,可透過行政方法,包括嚴格規管課堂模式,把理念不同或能力不逮的老師淘汰,再挑選合適有能的老師,起帶頭改革的作用。當此過程完成後,實質課堂學習模式可更有彈性,且配合科目特質及學生程度稍作調適,以達更佳學習效果。再看香港現實的生態與環境,專業有為、有理想的教育團隊是存在的,只是他們給一些繁瑣雜亂的工作堆壓著,未能盡展所長。學校若能認清發展方向,適當調撥資源,以香港人的善於應變及適應力,前途是一片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