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

相信大家都學過《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春望》是作者杜甫在唐朝安史之亂時寫下的一首詩。詩中表達對於掛念親人、國家殘破的悲哀之情。感嘆戰爭讓百姓受苦、國事加倍艱難。

戰爭對於我們而言,就只停留在「聽聞過」「學過類似的歷史事件」層面。我們生於一個相對和平的年代。「戰爭」一詞,聽上去似乎與我們毫不相關,更不值得我們去操心煩惱。

但在八十五年前的今天,這片中華大地卻背戰爭蓋上了一篇陰霾。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日本軍隊在南京城內開展了慘無人道的「南京大屠殺」

其中,超過三十萬普通百姓被殺害。在南京城內,和平已經成為了一種奢望。如何活下去,是每一位南京城百姓絞盡腦汁要去操心煩惱的問題。

時至今日,我們很幸運地沒經歷過戰爭。但我們必須去反思、思考戰爭與和平。戰爭破壞了城市的樣貌、殺害了無辜的百姓、摧毀了可貴的和平。沒有人生來可以掌控他人的生命、摧毀他人的未來。我們應當反對一切形式的侵略戰爭,共同擁護和平。

我們要銘記歷史的教訓,不再讓這些人類的悲劇再度發生。而身為中華兒女,我們更要銘記歷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更要感恩國家富強,讓我們的生活得以安穩。同時,反思戰爭的最大意義在於平等的觀念,人人生來平等而自由。如果世上每一個都懂得尊重他人、和平相處。那麼大家即使意見不同,大家仍可以平心靜氣地坐下來尋找共識。

誠如《論語》所說:「君子和而不同」

擁有自己的意見自然沒有錯,但有修養、品德的人面對不同意見時,仍會和諧地待人友善。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尊重他人。

如今世界上還存在著各種區域性的戰爭,各地的百姓都在受苦。身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份子,我們應當盡力避免紛爭,和平建設美麗家園,迎來一個再也沒有「戰爭」的春天。

龍園

我走走停停觀賞這美麗的景色,每當看到一處美景時,都不自覺停下腳步,細細欣賞。這裏的景色實在讓人着迷,別樣愜意,這裏就是——龍園。

我們跟隨老師的步伐來到龍園,正門兩旁矗立着兩根龍柱,柱上雕的龍張牙舞爪,雙鬚飛動,栩栩如生,盡顯「龍園」這一名稱。正門中央屹立一座石峰,造型飄逸;配合輕柔的微風,為人們帶來心曠神怡之感。向前看去,能看見朱紅漆大門頂端掛着黑色匾額,上面寫着「天水一色」四個大字;大門兩側有對對聯——「景湖美麗四季總宜人」「天水融和上下同心真樂境」。這兒就是「美景堂」。走進美景堂,能看見堂中豎立一塊深棕色的木屏風,上面刻着荷花、梅花等花類,這雕刻簡直是鬼斧神工,讓我看得賞心悅目。

沿美景堂轉左,穿過「踏星門」來到太極場,地面由鵝卵石砌成,不同顏色的石砌成一朵花。周圍由紅柱迴廊環繞,抬頭是藍天白雲和樹的枝幹。我在迴廊中踱步,看見陽光把樹影灑落在白牆上,微風吹拂,樹影跟隨着搖曳生姿,給人悠閒自在的感覺。樹影旁的白牆上掛着幾幅由小方石塊拼砌成的畫作,有菊花、荷花、梅花及竹子,隨着角度的轉換,畫的顏色也靈動地改變着,色彩繽紛。

我們走回美景堂,沿右側的迴廊向前走,白牆上有幾個縷空花窗,有海堂、書卷,仙鶴等圖案,形式各異。一個個花窗將窗外的景物映入,行走時,花窗就猶如一幅流動的畫卷。

白牆轉彎處是一座涼亭,名為「松幡軒」。亭後是池塘,池塘岸邊有一庭小型水車,風吹動流水,水車悠悠轉動,發出清脆悅耳的流水聲。池旁那棵柳樹在微風的吹拂下,柳鬚緩慢而不失優雅地擺動着;柳樹依依,惠風和暢,使我頓感涼意。我向前望去,只見對面池邊有座涼亭,紅柱紅椅,黑瓦砌頂,四角朝天。亭中兩三人而已,童子跪坐在紅椅上,指着池塘和他母親嚷着甚麼。我帶着好奇心,俯身向池內看去,只見十幾條錦鯉悠遊自在地在水中游着,昤而泛起陣陣漣漪。錦鯉鱗光閃閃,色彩絢麗,猶如水中牡丹,在這本已優美的池塘裹,簡直就是錦上添花。沉浸在這古色古香的氛圍,我仿如置身於古代宮廷之中。

我沿着長長的迴廊走着,在轉角處看到一對老夫婦在亭中小憩飲茶,那情景別提有多愜意了。不知不覺間便走到龍園的另一端,隱約聽到孩童嬉戲的聲音,走近一看才知這兒是「雅趣亭」,亭旁設有鞦韆,一幼女在母親的陪伴下,坐在鞦韆上舒心地蕩着,這場景正如亭中對聯所說:「稚童課餘爭嚷嚷園中取趣,耆老身健樂悠悠忙裏偷閒」。

繼續往前走,來到一處大花叢,叢中花類繁多,姹紫嫣紅;花的清香令人神清氣爽,一隻黑斑蝴蝶飛落在一朵小雛菊上,我湊近觀賞,蝴蝶的斑紋更為清晰,花香也更明顯,這樣的花叢,無論花開花謝都十分動人。

我悠悠地走進一座涼亭,坐在紅椅上,沉醉在這恬逸的美景之中。我聽着婉轉悅耳的鳥鳴,在微風吹拂下悄然如夢。

逐夢人

本年11月28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布消息:神舟十五號瞄準11月29日23時08分發射,費俊龍、鄧清明、張陸3名航天員將執行飛行任務。

是的,鄧清明為這一刻,經過了25年的等待、堅守與奮鬥。1998年,並肩進入航天員大隊的首批14名航天員中,8人已經飛天、5人光榮退役,鄧清明是唯一沒有執行「飛天」任務又仍在役的。在這漫長的職業生涯中,他曾4次入選備份乘組。今年56歲的他,始終堅持訓練,一直沒有躺平,更沒有放棄。

就在很多人以為,鄧清明將要帶著遺憾光榮退休時,他突然出現了,成為神舟十五號乘組的一員。這會讓人想起「柳暗花明又一村」,會讓人想起「苦心人天不負」。守得雲開,終見日來,鄧清明的故事,本身就是一個絕佳的勵志劇本。

人們為他激動,為他歡呼,其實源於內心深刻的共鳴:當一個人在漫長等特中終於迎來機會,回顧一路走來的艱辛和考驗,必然有一種大旱逢雨的酣暢淋漓感。近25年,這幾乎相當於人生的三分之一,在這最美好的年華裏追求最憧憬的夢想,當它實現的那一刻,一定很美妙吧。

有夢想誰都了不起,有夢想且孜孜不倦追求的人,更加了不起。時刻準備着,這是我們每個人在自己的領域、在不同的崗位上,都值得擁有的人生態度。很多時候,當你的實力足夠,差的不過是一次機遇,你要做的,就是保持和加強這份實力,請相信,命運不會辜負時刻準備着的人。

事實上,即使最終沒能「上天」,鄧清明近25年的堅守依然是有意義的。這種意義不只是對於鄧清明個人而言,還在於在航天領域,航天員的備份待命本身就是一種價值,是任務成功的保險和保障,正如鄧清明自己所說:「寧可備而不用,決不用而不備」。鄧清明二十幾年如一日的堅守,也恰恰詮釋了「勇於登攀,敢於超越」、「知難而進,鍥而不捨」、「淡泊名利,默默奉獻」的航天精神內涵。

當然,個人的機遇,離不開時代的發展,離不開我國航天事業日新月異的進步。近幾年,伴隨着空間站建設,我國載人航天發射讓人目不暇接:2021年6月,神舟十二號將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送上太空;2021年10月,神舟十三號將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送上太空;2022年6月,神舟十四號將陳冬、劉洋、蔡旭哲送上太空。

發射頻率越來越密集,對於航天員來說,機會也就越來越多。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神十五航天員進入太空後,將實現我國航天員乘組首次在軌輪換。屆時,我們將看到我國6名航天員同時在軌的場面。可以預見,隨着常駐空間站的剛性需求,以及後續的載人月球探測工程,我國將有越來越多的航天員圓夢。

星辰大海就在那裏,逐夢人,永不停步。致敬中國航天人!致敬每一個堅守夢想的人!

母親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

轉眼間我已從一個呱呱落地、只會啼哭的嬰兒,長成了一個青春少艾。

猶記得那年母親握着我稚嫩的小手,踏着鬆軟的草地,用那雙溫暖的手輕輕地撫摸我的額頭,照顧懵懵懂懂的我。成長路上,她如同一把花傘,為我遮風擋雨。 當我見到母親長出的第一根白髮時,方知即使是母親也抵不住歲月的摧殘。

我有三個弟妹,卻唯有我見證了她是如何從一個正值青春年華的女子步入中年。十五年了!人生又有幾個十五年可耗? 2014年,我初初嚐學習滋味,不通課業,是母親不辭勞苦地燃着蠟燭,陪伴我熬過一個又一個暗無天日的夜晚;是她耐心地一遍又一遍的講解那枯燥乏味的題目。

如今一晃又有幾個年頭了,不知道母親是否還記得峰山上那桃紅柳綠的花兒,那蒼翠挺拔的樹木,那人來人往的階梯,以及那萬里無雲的長空。 那時,我剛升上小二,學校要寫有關風景的作文,母親靈機一動拉着全家去「行山」。時光飛逝,眨眼間悠悠已過七年,那怕我已經說不上是個孩子了,也忘不了那年在峰山留下的足跡,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既不是一路上令人陶醉的景色,也不是山頂下那朦朧的大霧,而是為我拍照,對我無微不至的母親。

世上所有人皆可能對我抱有惡意,唯獨母親不會,她只會一如既往地對我好,因為我是她的女兒,是她為我塑造的軀體中的一縷靈魂,而不是一個空名銜。 母愛是無私的,她們默默付出,不求回報。 最大的期盼也不過是希望子女一生平安順逐而已。 就如您那般,只求我別走歪門路徑,其他的又有何重要?

也許有一日世上所有人都會失憶、忘記我,但我深信她也會在茫茫人海中,一眼就認出了我,帶我回家,因為這就是母愛啊!即使她不記得我,也會因為心中的牽引,找到我。 我們是母女,那怕忘記彼此,血緣上也會互相呼喚。

這是她陪伴我的第十五年了。 見證着我長大,陪伴我成長的母親,烏黑亮麗的墨發中也存着數根令人心驚的白絲,叫人難以視而不見,叫人難以不無奈嘆息。正因為時光流逝,不可挽回,才教人更為珍惜。

爺爺的樹

爺爺有一棵樹⋯⋯不,應該是好幾百棵。而我要說的只是其中一棵,也是爺爺最喜歡的那一棵。

近年來隨着年紀大了,爺爺的身體狀況大不如前。聽奶奶講,爺爺在我和爸爸回來之前一直不肯住院,說是放不下後山上的小花小草。她從嘴角擠出一個笑,不知道是在安慰我們還是在安慰她自己。

醫院裏的爺爺臉色蠟黃,本來神采飛揚的神色已經被病痛磨去了鋒芒,身形也不如我從前的記憶中一樣挺拔。他靠著床頭坐着,伸出手拍了拍我的肩膀,笑着問道:「小孫女,還記不記得那棵樹?」

我自然知道爺爺說的是哪棵。它在我的印象裏很大很大,茂密的枝葉就像一把大傘似的。翠綠色的它在一片白樺樹林中顯得格格不入——或許應該說它被襯得更加神秘,更加龐大。它就像是樹林中的秘密空間,將樹蔭下與外界隔離開來。

爺爺在我小的時候經常帶著我往那去,我喜歡在樹下躺着,有時也會看一看書、畫一會畫,或者是繞着樹玩遊戲,爺爺則坐在旁邊看着我笑。

「這棵樹有甚麼特別的?它有魔法嗎?」小時候的我似乎不能理解爺爺對這棵樹的情有獨鍾,經常把這個問題掛在嘴邊。從小便在山村裡長大的爺爺並不知道我口中的「魔法」是甚麼,在我手舞足蹈的描述逐漸明白了。「對啊!這棵樹可是有世界上最神奇的魔法!」爺爺大笑道,小時候的我則是對此深信不疑。爺爺彎下腰把我抱起來,從口袋裡拿出一條紅色絲帶遞給我:「把這個繫在樹枝上,它就能實現你的願望——只要有一顆真誠的心。」

想到這,我輕輕地點了點頭。爺爺見我還記得,欣慰地笑了笑。我看著如今虛弱的爺爺,內心不禁泛起幾分酸澀。

以前夏天,爺爺經常會帶著我到後山林子裏「探險」。採蘑菇、挖竹筍、編花環⋯⋯幾乎沒有一件事是他不會做的。山間有條小溪,潺潺流着,給炎熱的夏天帶來了絲絲清涼。

我們順着溪邊竹林往上走,爺爺則會順手摘下一片竹葉,放在嘴邊,吹出一首又一首不知名的小曲。曲中音律有時清脆,有時婉轉,就像一隻輕盈的鳥兒一樣穿過林間,不留痕跡。

爺爺愛極植物,一路走來心情都比平時要好上幾分。他用有些粗糙的手輕輕拂過一棵又一棵的草和樹,神色溫柔極了,就像是在跟老朋友聊天一樣。「這真是個好地方啊!簡直是世外桃源!」爺爺笑彎了眼。「這些都是爺爺最喜歡的樹嗎?」我好奇地問道,爺爺搖了搖頭,他示意我往前看,那是一棵長在白樺樹林里的綠樹。我疑惑極了:「不就是一棵普通的樹嗎?它不如白樺樹高,也不如松樹挺拔⋯⋯」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地方——可能是屋頂的小閣樓,可能是一片廢棄遊樂場,也有可能只是一個毫不起眼的角落⋯⋯」他頓了頓,接着說道:「在我心裏,就是這一棵樹了。我喜歡它沒有甚麼特別的理由,也許是眼緣?」

「它本來也就只是棵不小心落到這來的小樹種子,沒有在我的照顧下紮根長大⋯⋯長到現在可以為自己遮風擋雨,它很堅強,這也是我最喜歡它的一個原因。植物有靈性,我相信願望到了它們那兒一定會實現——無論是被風吹走,還是掛在枝頭⋯⋯」

爺爺長歎一口氣,摸了摸口袋,拿出了一根嶄新的絲帶放在了我的手上⋯⋯他彷彿累極了,用有些乾啞的聲音說道:「幫爺爺繫上去吧,明年夏天我會去看的。」

出了醫院,有好幾天的下午我都坐在那棵爺爺最喜歡的樹下面,看着風吹動頭頂的枝叢,看著空中飄舞的枯黃落葉,看著那一條掛在枝頭上、已經有點失色的紅色色帶⋯⋯它已經被歲月留下了獨屬它的痕跡,唯一不變的只有那顆純粹的、真誠熾熱的心。

我掂起腳,把爺爺給我的紅色絲帶系在了舊絲帶的旁邊。樹葉被一陣風吹動,「沙沙」響着,像是聽到了爺爺的祈願一樣。微風拂過,兩條絲帶一起飛舞著,直到風不見蹤影。

我相信爺爺的願望一定會成真。

偏見比無知離真理更遠

前段時間關於中國山東藝術學院高彥同學的新聞在網絡上引起關注,事件關於山東藝術學院一位品學兼優的學生,因為性取向等問題遭遇班主任惡意針對,最終其扛不住壓力而自殺。

看完關於高彥的新聞,我感到遺憾。但我認為這個新聞,也順勢帶出了人性真正的樣貌——偏見。

人,到底有沒有表達偏見的自由?

其實有個很神奇的現象,人在表達自己對一個人或事的偏見的時候,對於「偏見」這個詞本身,我們就是有偏見的。人更容易相信自身堅持或者存在是正確,所以也總因為有「自身存在是正確的」這麼一個觀念偏向自己,所以因此人總是很容易因此去批判不同於自身的事和觀點。

舉例就像人們遇到喜歡聽的歌會下載,收藏,因為他們喜歡聽自己喜歡聽的歌;但人一旦遇到自己不喜歡聽的歌,反而卻又會去貶低自己討厭的歌,自己討厭的歌,何嘗不是別人喜歡的歌呢?先不談每個人欣賞水平不一樣,當一個人貶低時候它本身就是一種偏見的表現了。

人的存在天生就帶有主觀念頭,就像老生常談的說,我們要找一個三觀合適的人作為戀人,因為三觀符合自己的人就等同於於自身差異小,更類似自己,所以不會總是因為概念或觀念問題發生爭吵。

再舉個在社會里常見的例子。學習好的人,會推崇孩子要好好學習,因為學習好才會有出路。相反,在學習不好的人的角度,他們卻不一定提倡孩子要學習有多好,認為書是死的而人是懂得變通的,如果不讀書也有出路的話他們更不願意去讀書,所以從事件看出,人的思維本能是偏向自身正確的。

回到開首的題目,人,到底有沒有表達偏見的自由?

其實這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於任何一種否定偏見之後的表達自由,人們所有的觀點不同而發生的爭吵,「互懟」都是人們用自己的偏見去對抗另一種偏見,並且指出對方的偏見是一種偏見,那麼,自由在哪?

再次回到一開始的主題,人們曾經為性少眾創造了一首歌——「玫瑰少年」,呼籲大家對每個人不同於自己的群體保持善良尊重的心。對於玫瑰少年這首歌,如果你不能共情這種性少數群體在背後經歷的這種艱辛,不能理解他們對於與自己取向不同的觀點是我感受的話,那你對玫瑰少年這首歌的理解是不是只局限於,這是一首好聽的歌?

即便在客觀的事實下面,理解也需要共情。

舉個例子,科學家牛頓在蘋果掉下來時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那麼在萬有引力定律未被證實前,這是不過是牛頓對於蘋果掉下來的一個主觀意見。像上面說的,牛頓之所以會研究是因為他做到了和蘋果掉下來一事共情,這麼看似乎有些荒謬可笑,但事實不是。
我們到現在得到的無數定義,認識,都是無數代科學家他們對事情的熱愛使無數個科學家的後背去收受到感染,才帶來了科學家後續想去理解事情的動力,這也是為什麼他們能夠更進一步去探索物理領域的關鍵——這也是他們需要做到共情的地方。

但在現實生活中,又有另一個現象,很多取向不同的人可以達成互相理解,那麼就會和上一個觀點矛盾,我不能做到共情牛頓共情蘋果,但我可以理解牛頓在蘋果掉下來時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因為我理解牛頓可以通過自己的觀察推理和儲備知識推斷出萬有引力定律。

如果我們不去理解背後美國黑人因為種族歧視,對於自身權利的追求,那我們怎麼會理解為什麼當奧巴馬當上美國總統,人們感嘆黑人的抗爭。所以我們要做的事情,是讓我們能夠提升我們的共情能力,能在各個不同的群體之間切換,與人共情,而不是杜絕共情。

性取向一事不能讓所有人都接受或共情,至少人要做到尊重,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不是世界上所有人共情能力都好,也不一定所有人都能感同身受,理解尊重,不歧視,抱著善意的心,未知全貌不予評論。如果每個人都抱著這個心態,我想因為偏見起爭議的事件會逐漸減少,社會也能變的更有包容性。

外公的相機

每次慶祝生日時,我都會收到不少來自親朋戚友的禮物,有的是新奇的玩具,有的是時髦的衣服,亦或是新潮的科技產品,但這些都比不上外公留給我的相機。這部相機四四方方,正面長着一顆大眼睛,常常有人問我:「這部相機如此老舊,功能也逐漸被淘汰,為何你仍然那麼珍視它?」我往往笑而不語,因為這部相機在我心中有無與倫比的地位。

尚記得外公熱愛旅行,正如在天空翱翔的大雁,每當他到了一個景點時,都會拿出相機把精彩的瞬間記錄下來。有一次,我回家鄉探望外公外婆時,外公在夜晚帶我上天台,坐在草蓆上觀星。外公的臉上有一道道深深的溝壑,在繁星的照射下,他不禁露出燦爛的笑容。一顆顆璀璨的星辰,點綴在漆黑的夜空中,宛如一顆顆閃閃發亮的寶石。一輪淡淡的月牙,懸掛在天空的一角,就像是一道彎起的眉毛。他從口袋中拿出相機,隨着「咔嚓」聲響起,一切皆成永恆。

當我年紀大些時,他便帶我上太平山頂看日出。在天亮之前,萬籟俱寂,我和外公坐在草坪近待着日出,天空中仍有零星的星星。旭日東升,如同一塊光焰奪目的紅瑪瑙,慢慢地向上爬。紅日周圍的霞光為雲霧染上了一抹紅,雲霧繚繞,宛如身穿紅色長裙的女子在翩翩起舞。金色的朝陽,逐漸將東方的天空染得通紅。巍峨山峰被絢麗的雲彩映得一片緋紅。「這一次就由你來親自拍下這一幕吧!」外公微笑着看我,輕聲說道。蒼白的頭髮因朝陽的照射而閃閃發亮,由於臉帶笑意,而在眼角處出現了深深的皺紋,但他的眼睛是永遠不會變老的。正是這雙眼睛為這張臉增添了一絲暖意。佈滿老繭的大手輕輕輕握着胖胖的小手,按下快門鍵,所有事物都被定格在這一時空中。

可是就在這幾年前,外公離世了。永遠消失了。無盡的悲痛席卷了我。本以為時間會衝淡一切,但並沒有。

每當我仰望夜空時,我總會想那璀璨的星辰是不是你那明亮的眼睛?每當我注視朝陽時,我總會想那殷紅的雲霞是不是你那溫暖的笑容?外公離去了。但他永遠在我心中。每當我拿起外公的相機時,亦如撫摸那粗糙而溫柔的手。每當用相機記錄下我的人生時,就如同他見證了我的重要成長瞬間

回憶和思念,就如同一對雙胞胎。記憶越深,思念就會越持久。外公在我的回憶中凝結,猶如一汪不停的泉水,溢滿了名為「思念」的池塘。那一片名為「記憶」的艷麗朝霞,染紅了我心中所有的思念。

珍惜・人生

「韓國梨泰院發生人踩人事故,多達150多人逝世⋯⋯」電視機傳來這樣令人悲痛的消息。相信最近這宗新聞大家都不覺得陌生,引起了全球的轟動,聽到這種意外,不禁讓人感到心痛,同時也陷入沉思⋯⋯

人生。

悲劇的發生很難讓人不思考起人生。萬聖節,年輕人們出去放鬆,和朋友們談天說地的節日,在歡聲笑語中,意外卻悄然發生。死去的人多數都是20多歲的年輕人,年輕的生命就這樣被人潮淹沒,鮮活的花兒就此凋落。有些是剛畢業的學生,出來社會打拼,有些是中學生,在學校享受校園生活,也有獨自出國留學的外國人,卻不幸遭遇意外,對於家屬肯定是令他們悲痛欲絕的消息,這不禁讓人思考起人生的意義。「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個先來」,我們預知不了悲劇的發生,未來的事被雲霧遮掩著,我們只能繼續前行。現在不少人都過著渾渾噩噩、毫無樂趣的生活,或因為考試成績而一直感到不快,或因為一些小挫折就覺得人生沒有意義,又或者每天無所事事地在家待著。但事實是,如果你問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那就是生命,生命才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生活中的不快比起生命就像是一盤沙對比浩瀚無垠的宇宙。「人生短短三萬天」,對於人生,我們最重要的就是讓自己過的快樂,讓生活變得豐富多彩,讓自己變得有目標,才能無憾,才能讓生命躍動,讓自己的每一天變得充實快樂,才是人生真正的意義所在。你還在為生活中的瑣事迷茫嗎?你還在陷入困境中無法自拔嗎?請不要放棄,因為你已經擁有了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

珍惜。

除了思考人生的意義,也讓人想起珍惜的重要性,無論是珍惜時間、生命又或者是人。早前3月的廣西客機墜機事故,一家三口正前往廣州給孩子治病的時候,踏上了這架飛機,結果不幸遇難,又或者是未婚妻前去和愛人相見,卻遭遇如此可怕的意外。梨泰院事件中一行人出去玩,結果親眼目睹朋友離去,那是多麼悲傷的感受啊!「珍惜眼前人」這句話可謂是十分適合,一起暢所欲言、經歷許許多多美好時光的朋友,朋友之間可能會發生矛盾,有不愉快的事情,但其實珍惜身邊的朋友,不要糾結於矛盾,才是最重要的事情,珍惜一起笑過、一起哭過的朋友,朋友能一直陪伴在身邊,才是最幸福的事。對於家人來說,也應該倍加珍惜,父母舐犢情深,對子女的愛總是無窮無限的。父母總會老去,即使家人之間時有發生爭執,但也不要忘記家人之間的幸福時光,珍惜眼前對你好的家人,對你無微不至的家人,對你處處關心的家人,有他們,才有幸福的家,才有美好的人生。

有生命,有家人,有朋友。有跳動的心臟,有最好的朋友,有最愛的家人。無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吧!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踏入十一月,初中同學正在統測,高中同學還有不到三個月便要面對考試。時間的流速對於我們大部分人而言,就像是天邊的浮雲,稍縱即逝。

至於每天的日程里,相信不少人都會塞得滿當當的。但到頭來,可能一件意外的小事吸引了我們的目光,最後所有計畫好的東西都沒做成。

但誠如魯迅先生所言:「時間就像海綿,擠一擠總會有的」時間管理不僅是一門講究管理能力的學門,更是對專注力的考驗。

我們若想做好一件事就必須要有計畫,做好一連串事情也例外。但時間是有限的,我們要先對自己的能力有一個清楚的認知,衡量我們是否能以有限的時間來完成繁多的事務。

當然如果我們在計畫好之後就沒當一回事,或者沒有恆心去實現,那麼不管多麼妥當的安排都只會失敗。因此,有些人會拿一本小日曆,記下每天都有哪幾件重要事需要完成。這也不失是一個好的開始來讓自己記住當天的任務,也變相是在催促自己更專心於當天的任務上。

時間於每個人而言都是公平的,沒有人會在一天內獲得額外的一分鐘。合理地規劃時間,善用技巧去完成任務是一門持續一生的學問。

每個人先天的才能、成長的經歷都有所不同,所顯示的能力也有所不同。而善用時間,努力進步,絕對可以填補其中的差異,也必然是日後能力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辭而別

又是一年之秋。

 

我獨自一人,

倚在收銀枱邊上看着風景,

享受着門外吹進來的微風。

秋風,代替了故人,

輕撫了我的臉龐。

它帶來了一絲沁涼,

卻也帶走了最後一絲的餘溫。

 

前院的落葉,

早已堆積了好幾層。

秋風蕭瑟,

僅存於樹上的枯葉,

隨風飄蕩,搖搖欲墜。

稀疏的枯葉,

遮蓋不住樹幹及樹枝,

更掩蓋不住我的惆悵,以及思念。

 

黃昏將至,

落日的餘暉,

也恰好灑進了花店裏。

我突然回憶起了往事,

記憶中的他,

也很常在傍晚的時候,

穿着白襯衫,來到店裡頭,

和我一起澆著花,聊聊天。

一切,都像是一個夢境,

可惜,他已經好久沒有來過了,

我想這一切也不過都是曇花一現罷了。

 

「你好,還記得我嗎?」

「抱歉,請原諒我昔日的不告而別,我這次來…..

是來向你贖罪的,請問……你願意讓我留在這裏工作嗎?」

霎時間,一陣既陌生又熟悉的聲音在前庭傳出,我竟突然有些恍惚,我愣在了原地良久,才緩緩開口道:

「再突然不辭而別的話,我這輩子可不會再原諒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