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想吾做

這是一個沒有夢想的年代;這是一個不要夢想的年代。俗務纏身,父母庇蔭,任憑大文豪屠格涅夫在天國再喊:「生活中沒有夢想的人,都是可憐的人!」呼聲日遠,已作徒然。

 

人因夢想而存在

聽說,古希臘人不為死者撰寫訃聞,親友只在其葬禮上,宣讀死者生前有沒有追求夢想的熱情。時移世易,今人卻以此為笑,竊笑他人痴人說夢。小一的我妄想建構一座天空之城,苦苦央求父親帶我行山,再偷偷袋了一片白雲回家。豈料,我未及山腰,白雲早化作灰水。那次,科學知識不足注定我敗北而回,卻讓我比別人更早體會雲由水造、白雲不白、空氣污染。

 

阿姆斯壯年少時亦被嘲笑,漫遊太空簡直異想天開。天資遠較我聰慧的阿姆斯壯,按部就班地先任美國海軍飛行員,初嘗飛行滋味;再自薦當國家航空諮詢委員會的試飛員,駕駛能在太空使用的X-20戰鬥機後,才申請當太空人,成為世界首位進入太空、漫步月球的人,一圓兒時夢。科學家愛因斯坦說,夢想決定著人生活、努力和判斷的方向。即使失敗,我們亦能從中學習,生活總算沒有徒過。至於那些安閒度日、醉生夢死的人,愛因斯坦說,那是豬。

 

宏願大到這樣小

隨著首個夢想殞落,小二的我竟對「乞丐」不知所以,立志為之。少不更事,呼作乞丐,實為街頭賣藝者。每次父母帶我外出,我總份外留意街道的一切──哪裡人流較多?哪裡「走鬼」較頻?我還請求父母讓我學習了一堆技藝,家人不知就裏,一一應諾。自此,二胡、琵琶、古箏、爵士舞、雜技等:我雖無張刀利,卻勉強可上街表演。記得當年中文老師發了一份寫作家課──我的志願,志向明確的我當然下筆有神,洋洋自得。不料,母親一手搶過我的蜻蜓牌橡皮擦,在作文紙上拚命的擦,我的大作真如廣告所言,不著痕跡。同級的表弟寫,他只想老老實實的當一位的士司機,也被舅母罵得狗血淋頭。現今,在你們口中,「我的志願」竟早淪為一道多項選擇題:我的夢想是當一位律師/ 會計師/ 飛機師/ 工程師……「師」字掛尾才夠帥。小說家湯姆‧克蘭西在美國一家大學的畢業典禮上說:「今天你們畢業了,總算圓了父母的夢,今後該去圓自己的夢了!」青春易過,何須他日才言一己之夢?

 

夢想隨認知改變

升中後,承蒙老師錯愛,破例欽點沒有參與社會服務,科學成績僅在一百分中得八分的我,擔任公益少年團的幹事。七年生涯,我從服務中得以反醒:眼看邊緣青年苟且度日、孤寡自強不息、精神病康服者力求有所作為……昔日的我,竟蛻變成公益少年團主席、全校學生的代表;不堪的成績也飛躍至全級首二名。深受師恩,逐立志為師。經過認真學習,選修中國文學,入讀中大中文系,繼而修讀教師文憑:不同階段的邁進,最終成就了今天的我。

 

夢想成真靠實踐

執教幾年,感受良多。同學或說苟且度日,漫無理想;或說夢想渺小,未敢見笑;或說力有不逮,痴人說夢。然而,哪個夢想比立志當「乞丐」更為渺小?哪個夢想比握著八分的成績表,卻斷言為師更為妄想?但凡夢想也值得尊重,說夢者是否痴人,只在乎他實踐與否!建構天空之城,要先捕雲;上街賣藝,要先學藝;為人師表,要先修身。最後,謹以愛因斯坦的說話與新學年的同學共勉:「假如A等於成功,則『A=X+Y+Z』X是適時工作,Y是適時遊戲,Z是閉上你的嘴──實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