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前夕聽落敗感言

期望所有參選人在互揭瘡疤、互相廝殺之前先構思好你的落敗感言。期望2017,我們有真正的君子之爭。

聽一段好的落敗感言,洗滌我們的心靈。

蔡英文敗選感言全文:

來跟大家說一聲謝謝,多謝,多謝。

我們在場的朋友,我們在電視機前面很多的國人同胞,還有我們網路上,我們的網友,大家晚安。

對於今天,2012年總統選舉的結果,我們敗選了。我要在這裡,向大家致上最深的歉意。我們承認敗選,也願意接受台灣人民在這一次的選舉裡面,所做的決定。

我知道,很多的支持者聽到我們這樣講,或許會覺得心碎,可是,在這裡我們還是要恭喜馬總統,希望他在往後的四年,要聽聽人民的聲音,要用心執政,要公平地照顧每一個人民,千萬不要辜負人民的期待。

我知道此刻,大家的心情,今天我相信有很多人原本期待勝利,但是現實,不盡如人意;但是我要跟大家說,我們要堅強,要堅強,我們一定要比誰都堅強。

我們是民進黨,我們過去,在面對挫折的時候,我們從來沒有倒下過。以前不會,我知道這一次,這一次也不會。我要請大家回想一下,四年前,我們曾經是這麼的絕望。我們所要挑戰的山頂,曾經是被認為遙不可及。但是我們咬著牙,整個黨團結在一起,在這四年,一步一步地往前走。這一次,我們,已經接近山頂,我們還差一哩路。

我要告訴大家,這樣的結果,很遺憾,但是,我們不是一無所有。我們對小額募款的堅持,豎立的新的政治典範;我們提出的政策主張,在台灣未來的發展中,依然會扮演關鍵的力量;最重要的是,我們所團結的力量,是一股不可以忽視的力量,這股力量,不能潰散,也不會消失。

各位,你們真的,不要懷憂喪志,台灣,不能沒有反對的聲音。台灣不能沒有反對的聲音,台灣不能沒有制衡的力量。

未來的四年,雖然我們沒有辦法以執政者的角度,扮演執政者的腳色,來實踐我們的理想,但是這並不代表,在野就沒有力量。我相信,只要大家繼續站在我們身後,給我們支持,給我們鞭策,我們一定還有未來,下一次,我們一定一起走完最後一里路,好不好?

接下來,我要以民主進步黨主席的身分,感謝大家對於民主進步黨的立委提名人的支持,讓民進黨的國會席次成長。他們未來,會在立法院內,扮演人民的代言人,會把人民的困難,放在心上,努力提升,公共政策的品質,讓每一個國民,都得到最好的照顧。民進黨的轉型跟改革,不會停止,我們會堅持,和弱勢人民站在一起,我們堅持政策的理性,我們堅持,以小額募款,擺脫對財團的依賴。

我們會一直做下去,總有一天,我們會贏得多數人民的信任。雖然我們很努力,
但是我們要完成最後的理想,這條路比我們想像的更漫長,我們,還可以做的更好。

面對今天的結果,民進黨會認真的作一個檢討,會把它當做一個警惕。

敗選的責任,由我一肩扛起,我剛才已經宣佈,辭去民主進步黨的黨主席。
我相信……….我相信……….我相信……….我相信,下一任的黨主席,一定會堅持,
一定會繼續堅持民進黨的改革轉型,帶領大家繼續走下去。

最後,蔡英文也要以個人的身分,感謝大家一路相伴。這四年,是很美好的旅程。
我們一起並肩作戰,在我們的心中,你們不只是投票給我的人,你們是我最好的夥伴!

I have a dream! 我有一個夢!(上)

I have a dream! 我有一個夢!

我夢想是與孩子到英國走一趟!這是我十年前的夢想!我用了很長時間、很長時間儲蓄金錢、計劃!2012年復活節我終於可以夢想成真了!復活節英國天氣較好,公園又多花,很想與孩子到劍橋、牛津、大英博物館、倫敦市、溫沙堡壘走走……

 

很想孩子可以擴闊視野,知道世界很大,要改善生活要靠自己,要發奮讀書、做好本份!他沒有祖蔭、父蔭,又沒有兄弟姊妹,一切也要靠自己!很想他明白,世界很大、很美,但也很現實,也很複雜、殘酷……遇上困難,有時連親人也未必會幫自己!怎知孩子回應我一句︰「媽媽,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孩子,媽媽明白!謝謝你用聖經的說話安慰我!孩子,我深信天父一定會看顧你!一定會給予你最好的東西!我信!但我想說,天父也要求我們先作好自己的本份!在自己的責任上要盡力而為、要竭盡所能……

 

很想與孩子一齊住 B&B (英國的民宿),一起享受一個豐富的英式早餐才展開一日的行程!早餐後一起到湖邊漫步,餵餵天鵝和鴨子,走得疲倦時到 coffee shop 飲杯濃茶,吃件 apple pie ,大家分享生活,增進瞭解,幾寫意呢!(寫到好似很浪漫…… )

 

我很喜歡 Bee Gees 的 Holiday,不知為何!每次聽這首歌時,總令我聯想起在堡壘旁大草地散步的情境,一種自由自在的感覺油然而生!很奇妙!很奇妙!今次有機會到溫沙堡壘遊覽,一定要用手提電話一面播著這首歌曲,一面實踐心中的夢想!

 

親愛的孩子,你明白媽媽的心意嗎?媽媽很想趁著自己還有力氣、行得走得時,與你一起創造多點美好的回憶!將來待我離開世界時,你也會記得媽媽曾經與你一起實現夢想!在世界的一點地方留下足印!而最重要的是想讓你知道,媽媽沒有什麼金銀財富留給你,留給你的就只有一份「單純的愛」!將來無論遇到什麼困難,請你緊記︰媽媽愛你!天父更愛、更愛你!

 

我問孩子有否信心自由行?因我英文「水」又沒有方向感!很擔心一下飛機後就開始迷路!不懂乘車!孩子回應我要在英國生存十天絕對OK……現在一切仍在計劃中……

日出國的工場

當我還是小學生的時候,社會科的課程中老師帶我們去參觀過幾次工廠。其中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一家製造Lotte橘子口香糖這種高爾夫球一般大的圓型口香糖的工廠,雖然已經是三十年前的事了,不過我現在還記得相當清楚。那橘紅色口香糖球,幾千幾萬個就從機器裡滾出來,經過輸送帶,一粒一粒包進玻璃紙裡,裝進箱子裡去的光景,從七、八歲的孩子眼裡看來真是奇妙極了,非常fantastic!世上居然有這麼多橘子口香糖,這個事實本身就相當令人驚訝了。

 

閱讀全文

中文課

不知哪一年的中文課,老師在課堂收結的時候,突然出了一個難題考考我們這一班小伙子。他在教我們對偶句,他想到了一個對聯,上聯是「八刀分米粉」,意思當然不須多作解釋,但這個上聯其實就是一個文字遊戲。上聯中間的「分」,是前面兩字「八刀」拆合而成;而將「分」加上偏旁後,成了一個「粉」字。這題的難點在於上聯是意思完整的句子,並不是亂將文字胡亂拼湊而成的。

 

        當時老師就這樣寫了這個上聯就走了。相信許多同學都不在意老師所出的難題,但我當時卻放在心頭。我在這一堂中文課後,不知甚麼力量的驅使下,開始努力地想著下聯來。之後的課節、回家的途中、吃晚飯、洗澡、如廁的時候,我仍是為下聯而苦思著。我百思仍未能破解之際,我嘗試過拿起字典、拿起報紙、取出雜誌等等,就想借這一大堆文字之中為下聯找靈感。(寫到這裏,我真的痛恨當年的我身邊沒有電腦,只要借助互聯網不消兩秒就有答案了)

 

        第二日,中文老師被我提醒下才記起曾出過這難題。他就在黑板上冷冷地寫出下聯:「千里重金鍾」。我當時對這個疑似地鐵站的答案百思不得其意,只好輕輕地再向老師提問。我還記得班中開始有人討論。老師沒有想到一班小伙子會對學習有所要求,不得意地向全班解釋下聯箇中的意義。下聯的意思我仍依稀記得是古代帝王為隻身在外的部下,千里迢迢送上酒杯以作嘉許。

 

        我心裏並不滿意這答案。其一是因為下聯的意思太艱澀,若非老師多費力解釋,不是很多人會理解這疑似地鐵站的下聯。當時班裏的同學亦有所同感,開始議論這下聯的意思。我向老師提出下聯應該是………,就在這時,全班小伙子都靜下來了,我在黑板寫出花了一整晚時間的想法:

 

        八刀分米紛,

      一牛生心性。

 

        老師當時不置任何褒貶,只是獃了一陣子。我相信他被眼前平時不發一言的小伙子,現在卻化身成敢於挑戰難題的學生嚇了一跳。

 

        現在,類近的事情發生在我身上。因為這個昔日的小伙子,不知怎的當上了一個中文科的老師了。

 

        這星期在本校教材文言寶庫裏面有「酒令」這一個課題,我向任教的中二兩班同學講述了宋朝大文豪蘇東坡的故事:

 

        相傳,蘇東坡、蘇小妹與佛印和尚三人,相約在杭州的清和橋畔飲酒賞月。有人提議以拆合字行酒令,並以所在地「清和橋」三字為限

        佛印先說:有水雖是清, 無水便是青,除去清邊水,加爭便是靜,清靜福,誰不愛,吃盡幾多香菇木耳芥蘭菜。」

 

      蘇東坡接著拆合「和」字說道:「有口雖是和,無口便是禾,除去和邊口,加斗便是科,登科舉,誰不愛,吃盡幾多羊羔美酒,賽過你的

香菇木耳芥蘭菜。佛印本是一個和尚,和蘇東坡交情甚篤,他吃齋菜和追求心靈清靜,實屬正常,而蘇東坡追逐科舉功名,字裏行間語帶諷刺,堪稱妙絕。

 

蘇小妹更妙,接著拆合「橋」字說道:「有木雖是橋,無木便是喬,除去橋邊木,加女便是嬌,伴嬌眠,誰不愛,賽過你倆的羊羔美酒、香菇木耳芥蘭菜。」字字衝著兩個男士而來。

 

        學生很細心聆聽這個文人軼事。於是我臨近下課之際,出了這一題:「酒令的第一句,必須把一個字拆開成兩個字,第二句則要說出同部首的兩個字,第三、第四句,要依據一、二兩句的字義,說出相關的問話。」

 

        例如:「一「出」拆成兩山,二字同旁錫與鉛,不知哪山有錫?哪山有鉛?」

 

        第二日,學生見我踏入課室,端來了許多字條,讓我品題,現摘錄一些:

 

        一「圭」拆成兩土,二字同旁花與草,不知哪土種花?不知哪土種草?

        一「多」拆成兩夕,二字同旁送與逢,不知哪夕送別?不知哪夕相逢?

      有人改良了上一句:一「多」拆成兩夕,二字同旁叫與鳴,不知哪夕鳥鳴?不知哪夕狼叫?

 

      一「孖」拆成兩子,二字同旁柑與桔,不知哪子愛柑?不知哪子愛桔?

 

      一「炎」拆成兩火,二字同旁紙與線,不知哪火燒線?不知哪火燒紙?

 

        有人改良了上一句:一「炎」拆成兩火,二字同旁雞與鵝,不知哪火燒雞?不知哪火燒鵝?

 

      一「林」拆成兩木,二字同旁蟲與蟬,不知哪木有蟲?不知那木有蟬?

 

      相同情景重做了一次。那麼,有為這題努力過的同學們,豈不是將來又成了中文科老師嗎?

關於跑

在空白中跑著

一提到跑步,我首先想起的是村上春樹的作品《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我們都知道村上春樹寫小說,但關於跑,原來他是專家。1982那年,他33歲,他開始了長跑,平均每天約跑10公里,持續至今。這真是好漫長的歲月,好漫長的路途。

「我一面跑,只是跑。原則上是在空白中跑著。反過來說,或許是為了獲得空白而跑的。」

我 於2009年初開始恢復長跑,至今只跑了2089公里,除了比賽,除了痛,除了強身健體,我開始明白村上春樹 所說的在空白中跑步。那當然不是真正的空白, 而是那一小段時間,離開工作,離開瑣碎雜務,也離開人際繁囂……只聽風聲,只聽腳步聲,只聽呼吸聲,實在是一段美妙的空白。於是,在太累太壓抑的生活中, 我們為追求空白而跑。

一段美好的空白,讓靈魂歇息一下。

學習跑步

大學畢業工作以來,除了工作本身是一項深刻的學習之外,其他深刻的學習並不多。這幾年,跑步於我,是一個深刻的學習歷程。

生 活忙,我跑得並不多,2009年初至今只跑了2089公里,在這段2089的旅程中我必須多謝胡教練。胡教練是我們大家的教練,是我們的榜樣,也是我的領 隊及經理人。他有意無意間指點我們跑步心得,也為我們報名參加比賽,安排長途練習,安排全馬的練習課程,讓我們可以堅持跑下去。

我以前一直以為,長跑只需要練習,不需要學習的,到今年我要參加第一項全程馬拉松比賽,更長途更密集的練習之後,我才意識到,如果我不去學習正確的跑步法,我可能跑不完42.195公里,更不可能長期跑下去。

於是,我默默依從胡教練的指導去練習,同時,我也發現了我的第二教練第三教練。

我 的第二個跑步教練是《跑步,該怎麼跑?》,這是一本好書,文字親切中有點嘮叨,但作者Dr. Nicholas S. Romanov讓你相信他是對的,他的跑法是對的。於是我也跟著去練,原來要改變30幾年的習慣是相當痛苦的(我假定我的跑姿從幾歲就開始形成的,大概是 這樣吧)。終於經歷兩個月,我相信我已開始掌握新的跑姿,縱使我還沒有太多時間熟習新跑法,我人生第一項全馬比賽來了,最終我證明他是對的,我順利跑完 42.195公里,除了抽筋,10年前因跑步而經歴的那種膝蓋痛楚沒有出現過。

我的第三個跑步教練是youtube,這很簡單,有時候光讀書是不易掌握動作的,只要你在youtube 輸入 pose method running,就有很多專家為你示範正確跑姿。

我相信,有深刻學習的經驗,才能教。

跑與痛

上世紀96-98年間,我也練習過長跑,後來因為膝蓋的傷痛,被迫停下來。那種痛是永恒的,走路時不痛,一跑就痛。2009年復跑以來,痛減少了很多。前兩年都參加渣打半馬拉松比賽,17-18公里腿就開始抽筋而痛楚,最後的3-4公里,根本就是—-我痛,故我在。

2 月5日我人生的第一場42.195公里比賽。我的全馬練習,最長的一次由沙田運動場跑到沙頭角,30公里。比賽的時候,我從長青隧道出來快要到30公里的 時候就想起村上春樹,過了30公里,31公里開始之後每一步於我的人生都是全新的—-那種節奏、那種呼吸、那種心跳、那種痛楚於我都是全新的。村上春樹於上1996年完成100公里超級馬拉松之後寫到:

在四十二公里處有一個標誌:至此處,距離相當於全程馬拉松。水泥路上鮮明地畫著一條白綫。跨過那條綫時,說得誇張點,我感覺渾身微微一顫。跑過長于四十二公里的距離,我是有生以來的首次。此處對我來說便是直布羅陀海峽,越過此處,就要衝進未知的外海了。前面等待著我的究竟是什麽,在那裏栖息著何種陌生的生物,我一無所知。這麽說不勝惶恐:以往的水手們感到的畏懼,我也將親身感受。

我的30公里之後,就是抽筋和痛楚,我知道,這是我必須經歷的,但這比我預期中早了出現。我只知道往後的12.195公里將是漫長而痛苦的,其他的我同樣一無所知,也同樣惶恐。我無法預料痛到底有多痛,痛到底有多長多深,我無法預計餘下的12.195公里我可不可以完成。

到了西隧口,跑了34公里,我大約用了3小時15分,餘下的8.195公里,我用了1小時02分左右。這最後的8公里,我每公里都要停下來按摩我雙腿抽緊的四頭肌,忍著痛,讓抽緊的腿的再能伸展,再跑一段,再痛,再停下來。

到了銅鑼灣,最後幾百米,我竟然有了穿越的感覺,我穿過了痛苦,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喜悅。我的腿不再抽筋,不再痛,我卸下沉重的身軀,邁開輕盈的雙腿,隨靈魂和風一同穿過吶喊的觀眾。

我舉起雙臂,笑著衝過終點,官方晶片時間4小時17分30秒。

作為一個中年人,我體會過各種心靈的痛;作為一個跑者,我體會過肉體的痛。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心,痛過會更堅強;腿,痛過就可跑更遠的路。

「決定交叉點」故事結局創作比賽

  1. 主辦單位:香港動漫聯會、生產力促進局、協青社
  2. 以真實經歷的交叉點為比賽題目(題目請到http://www.facebook.com/choice.proj下載),參加者發揮創意,為故事編寫結局,替主角編寫正確的選擇,並且一同宣揚禁毒訊息。(獲選中的故事會被製成「半動漫」影片,作日後宣傳之用。)
  3. 參賽作品交件日期:2012年02月10日—3月16日
  4. 參賽作品必須以中文書寫,字數上限為1000字,投稿次數不限。
  5. 組別:小學組、 中學組、公開組
  6. 獎項:每組共設冠軍、亞軍、季軍各一名及優異獎五名。
  7. 獎品:公開組冠軍 ipad2一部

中學組冠軍港幣1000元書券,獎杯及獎狀

亞軍港幣500元書券,獎杯及獎狀

季軍港幣300元書券,獎杯及獎狀

優異獎港幣100元書券,獎杯及獎狀

其他詳情請到:http://www.facebook.com/choice.proj

轉載:林書豪ESPN2009年的專訪

一個移民的夢想在他的兒子身上實現

Dana O’Neil    ESPN.com     12/10/2009

(英文原文: http://sports.espn.go.com/ncb/columns/story?columnist=oneil_dana&id=4730385    中文翻譯: http://disp.cc/b/27-37ld )

他開賽用天鉤進的第一球是學自賈霸。

他標準的跳投姿勢是大鳥伯德教的。

縱橫兩端底線的快攻灌籃可以看到J博士的身影。

美妙的切入分球?多虧魔術強森。

當Jeremy Lin在星期天下午於康乃狄克大學的主場下轟下30分時,他的父親在美國另一端的電腦前,看到自己蒐集多年的NBA影帶中的巨星身手,在他的兒子身上重現。

多年以來,林繼明是以觀看影帶的方式來學習怎麼打籃球,一個他一直到成年之後才知道的運動。他長期在社區的YMCA球場中,教導他的兒子們籃球基本功、訓練他們的體能,卻不知道這對他們的未來有什麼幫助。有時他會覺得要他的孩子跟他一樣熱愛籃球,是一個蠻無聊的夢想。

而在康乃狄克大學的籃球主場上,這一切都有意義了。

「當他有精彩表現時,電視會不斷重播,」林繼明在他於加州Palo Alto的家中表示「而我就不斷地盯著看,然後電視就不斷地轉播他。」

這場比賽之後。大學籃球世界馬上就會注意到Jeremy Lin了。注意到這個哈佛大四生這禮拜如何率領球隊,打出25年以來最好的開季戰績(7勝2敗)

在這場對上排名全國第12的康乃狄克大學的比賽中,Lin全場攻下生涯新高30分,抓下9籃板,緊咬著對手不放,儘管最後以79-73落敗。接著在禮拜三。他又攻下25分,在波士頓學院的主場以74-67做掉對手,而這已經哈佛連續第二個球季扳倒他們了。

所以Lin在對上新英格蘭地區這兩所籃球傳統名校時,總共轟下55分,外帶64%的投籃命中率,80%的罰球命中率。

他展現了少見的全方位身手。上一個球季Lin是全國唯一在自己的聯盟中得分、籃板、助攻、抄捷、火鍋、投籃命中率、罰球命中率、三分球命中率都是排名在前十的球員。

今年呢?他是長春藤聯盟得分排行榜第二名(18.6分)、籃板第十名(5.3顆)、命中率第五名(51.6%)、助攻第三名(4.6)、抄截第二名(2.4)、火鍋第六名(1.2),並且讓康乃狄克的名人堂總教練Jim Calhoun驚艷不已。

「我看過許多球隊來到這裡比賽,而他絕對可以在任何一隻球隊中打球,」Calhoun表示「他在場上非常、非常冷靜。他知道怎麼打球。」

這都要多虧他老爸的堅持。

Jeremy不是那種在美國知名體育訓練員Marv Marinovich教導下的完美籃球員,他的訓練員是一個5呎6的移民,憑藉的只是一顆熱愛籃球的心,和希望籃球能讓他的孩子融入美國主流社會的想法。

林繼明在台灣出生,那是一個只重視學校成績而忽略體育的地方。他之後偶然接觸到籃球,然後不知怎麼什麼原因就開始沈浸在這個運動中。

他來到美國有兩個夢想:拿到博士學位、然後看NBA比賽。

他的兩個夢想於1977年實現了。他當年申請上了普渡大學的資訊工程博士班,然後他打開了電視,趕上了NBA在1970尾聲的黃金年代:賈霸、摩西馬龍、J博士,喬丹、大鳥、魔術等人也即將大展身手。

Jeremy表示,「我老爸是一個超級籃球迷。」

林繼明的第一份工作讓他來到洛杉磯,也讓他想要在冗長的工作時間外找尋某種體能上的發洩。

他說,「籃球似乎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唯一的問題是,他根本不知道怎麼打,他連籃球都沒摸過。

於是他開始注意看NBA的比賽。用和讀博士一樣的熱忱來研究這些影片。

「我開始學那些球員打球。我的天鉤步數是跟賈霸學的。」林繼明笑著說。

這樣閉門造車多年之後他才開始敢出外鬥牛。而早在他的孩子出生前,他就決定要讓他的小孩從小接觸籃球。

當他的大兒子Joshua五歲時,林繼明就載他去社區的YMCA球場教他自己從NBA影片中學到的技巧。

然後二兒子Jeremy也跟著學,小兒子Joseph也接著加入練球的行列,每個禮拜三次,鮮少間斷。他們會在晚上八點半前寫完功課,然後爸爸帶他們去球場練大約一個小時半的球。

儘管他年輕時所仿效的NBA球員已退休很久、儘管他的天鉤連賈霸的腋下都碰不到,林繼明瞭解一個許多小學體育老師所忽略的事情,那就是基本功夫是成功的基礎。

「我知道如果從他們小時候就開始學這些東西,之後就會變成本能反應」林繼明說「如果他們有基本功、其他的東西就容易多了。」

他對籃球的熱忱逐漸成轉移到他的孩子身上。一個小時半的練球時間也逐漸成為在不同球場中好幾小時的比賽。

Joshua在Henry M Gunn高中的球隊中發光發熱。Jeremy則進入他們的死對頭Palo Alto高中,現在小兒子Joseph就在這裡念高三。

Jeremy很特別。他擁有他父親的熱忱、他自己的動力和六呎三的高大身材。他有足夠的得分能力來打得分後衛,並且多虧他爸和影帶中魔術強森的指導,他也具有打控球的聰明才智。他是一個穩定的外圍射手,但他老爸和影帶中的J博士和賈霸則帶給他籃下的技巧。

換句話說,他非常與眾不同。他在高一時教練就在球隊的聚餐上說「Jeremy擁有我在同年齡少年身上從來沒看過的技巧。」

高一就加入校隊的Jeremy在高二時就得到最佳二年級球員的殊榮,並兩度得到聯盟的最有價值球員。

他一直以為自己只是一個喜歡打籃球的普通小孩。

直到他開始體會到種族歧視的污辱,例如叫他滾回中國的叫囂、或把瞇瞇眼睜開的玩笑。

他是一個亞裔籃球員,但在一個大家寧可與所有人相同的冷酷環境中,他是一個怪胎。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這當然很辛苦,」他說「人們很少尊敬我、不願相信我能打球。」

他老爸給他許多聰明的建議。

「我告訴他外人一定會說他壞話,但他不需要對此產生情緒反應,那只是話語而已。」林繼明說「我告訴他只要贏得比賽,人們自然會尊敬你。」

又一次地,林繼明是對的。在Jeremy的高三球季他每場平均15分、7助攻、6籃板、5抄截,帶領Palo Alto高中創下32勝1負的紀錄,並且在乙組州立冠軍賽中以51-47擊敗全國排名的Mater Dei高中。

在這過程中,他改變了歧視的眼光。在那場冠軍賽中,連死對頭Henry M. Gunn高中的學生都聚在當地的披薩店中看比賽幫他和他的球隊加油。

但要改變他生長的北加州以外的眼光可就難了。在他高三那年,儘管他被公認是全加州的年度球員,他始終沒有收到任何NCAA甲組大學的體育獎學金邀約。

他認為這可能跟他的膚色有關。

根據最近的數據指出,亞裔籃球員在NCAA甲組所有球隊中只佔0.4%。也就是在5,051個球員中,只有20個是亞裔。

長春藤聯盟從不提供體育獎學金,但優良的教育加上能夠在甲組打球的機會使Jeremy選了哈佛,儘管他必須因此支付昂貴的學費。

在四年的亮麗表現下,他發現自己還是被困在一個令人不舒服的框架中。他對自己身為亞裔籃球員代表的身份同時趕到驕傲與沮喪。

哈佛大學球衣、亞裔背景、這些都讓他看起來還是一個異類。他只想要成為一個籃球員。

不是一個亞裔籃球員,只是一個籃球員。

「Jeremy早已是全國最佳球員之一了」哈佛教練Tommy Amaker表示。畢業自杜克大學、並且在密西根與西頓霍大學擔任過教練,他看過許多好球員「他的表現非常穩定。沒看過他比賽的人現在會對他的表現大吃一驚,但我們不會。他總是這麼優秀。」

但無知的種族刻板印象還是持續被加諸他身上。在對抗康乃狄克的比賽中,當Jeremy首次站上罰球線上時,一個無理的球迷在觀眾席大叫「餛飩麵!」。

「我對這種污辱很反感。我只想打球。」Jeremy說「但我開始接受這就是我的身份的一部份。如果我能以我的經驗幫助其他人,那就值得了。」

在哈佛長達109的歷史中,他們的球隊從來沒有贏過長春藤聯盟的冠軍,並且只有三次第二名的成績。他們只有出產過一個年度聯盟球員,1984的Joe Carrabino。

至於上一個打過NBA的哈佛籃球員,則要追溯到1953的Ed Smith。

Jeremy Lin可以改變這一切,而這個念頭讓一位長久以來熱愛這項運動的球迷感到激動,也就是他的爸爸。

「他成長以來,我從來沒有想過他會在大學打球,甚至能夠有機會進入職業球隊,」林繼明說「而我,我只是很享受看他打球,我很為他感到驕傲與高興。我跟他說,我的夢想早就已經實現了。」

補補妝,改變了看法?

過去好像寫得太多負面能量的文章了,在各位高考及文憑試考生面臨考試的前夕,寫一篇正能量的文章送給大家。

每個人都為了不同的目標而生存於這個地球之中,生活中所做的每一件事,所行的每一步,相信都是有助大家邁向成功的其中一步。可是,雖然大家對自己的計劃滿有信心,可是在生命中發生的其他事情未必是在於自己的掌握之內。

這些意外的事情,可能助你更快走到終點,完成自己其中一個目標;亦有可能破壞了你自己周詳的計劃,使自己跟成功的距離又拉開了一點。面對這些事情,縱然會有一點的失落,但也許這些事情所帶來的改變,令困局出現了轉機。

正所謂事情有正反兩面,一件看似負面的事情也許並非負面,甚或將來對你個人的發展十分正面,以筆者自己為例,中五會考不能升原校,轉了過來這兒讀中六七,不是說以前的學校不好,但兩間學校的風格不同,反而刺激了筆者執筆寫文章,否則你們也許看不見一個叫行不留名的瘋子在這兒大條道理說人生。

補補妝,改變了看法,受難或許只是另一種美好。在這裡送大家一首廣東歌,陳奕迅《神奇化妝師》。在聆聽歌曲輕鬆一下之餘,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再次看看所發生的事情,或許你會找到另一個方向。

陳奕迅 – 神奇化妝師

PS.切勿因負面的情緒影響考試,盡力而為,你們就已經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