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最讓我不解的事情莫過於在新年時,年幼的我大意滑手將碟子掉在了地上打碎了,而母親第一時間會把我拉到她的身邊,口中念念有詞:「落地開花,「碎碎」平安」
那時我並不懂母親所說的究竟有何含義,稍微大一點的時候才明白原來這是一句「雙關」。
時至今日,我仍覺得這句話十分有趣,全因它巧妙地用「歲歲」的諧音替代了「碎碎」。本來打碎盤子是件讓人覺得不怎麼高興的事,但在這句話的意境下卻令我感覺雖然打碎了盤子,但是祈求平安的心仍不變。
中國傳統文化其中一個著重點是講究「意頭」,凡事都要向好的一面去看,憑藉樂觀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困境。身處平安,也要學會感恩自然,感恩身邊人,感恩自己的努力。
也正正是經歷過這件事,我明白到錯誤是不必過份掛於心上,怎麼去修正或改過錯誤才是我真正需要重視的。
當然,雙關除了作為一種修辭手法,在日常生活中相信各位也是時常遇見类似的用法。
大抵是幾日前,友人帶了一個小籃子盛著水果回校,打算在學校午飯後享受。當天大伙們一起出去吃飯時,他把籃子拿了出來,而我的另一位朋友看見籃子後靈感一閃,接著說道:「水果籃子!」
最開始當他脫口而出的時候我並不理解為何要如此強調,但驀然其他幾位朋友居然開始笑了起來。
而我也忽然意識到這裡頭其實是一個雙關,會心一笑。
那位帶水果回來的友人不解,我便解釋:「此水果籃子非彼水果籃子。」
他撓撓頭,歪了歪脖子,那雙粗厚的眉毛彷彿快皺成一個八字,在眾人的笑聲中擺出一副格格不入的困惑表情。
我見他仍不明白,便不如此模糊地解釋了,直截了當地說:「水果籃子可以指裝著水果的籃子,也可以指一部叫<水果籃子>的動畫或者漫畫」
他這才明白我們所指的雙關,哭笑不得地把「水果籃子」裡的水果吃光了。
我想雙關的例子大家都耳熟能詳,比如年年有「魚」,生日的時候不能送「鐘」等等。
雙關的有趣之處,在於將原本的含義模糊,並衍生出另一種截然不同的意思。聽上去既幽默又不失創意,而這就是雙關最大的魅力。
大家不妨在日常中多尋找這種融入生活當中的修辭手法,或許會帶給你對事物的另一層理解視角。